食品安全聚焦在原料、水源和微生物污染方面

2014-10-24 09:41:24 來源: 第一財經日報

評論0  我來說兩句

王鐵
  今年是第四屆中國食品健康七星獎,四年來,這一中國食品健康領域最高規格且最具權威性的獎項有哪些變化?中國食品行業發展現狀又是怎樣?食品安全問題到底出在哪些方面?福喜事件和臺灣“地溝油”事件中的食品業巨頭為何“踩雷”?

  對此,藝康全球資深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經理王鐵一一解答。

  第一財經日報:七星獎走到了第四年,與以往相比,它有哪些變與不變?

  王鐵:2011年至2013年,“中國食品健康七星獎”從健康引領、組織完備、原料品控(商品品控)、工藝嚴格、員工自律、渠道管控、誠信負責七個維度,設立苛嚴的評估打分體系,分別在2011、2012、2013年,從全國眾多食品企業中篩選出了獲獎企業共30、32、34家,他們分享了“年度餐飲服務企業”、“年度食品制造企業”、“年度零售連鎖企業”這三個行業的殊榮。

  相較往屆七星獎,2014年七星獎突破創新,全面改革,一是打破行業分隔,由原先按行業分的3類獎項改成了面向所有食品企業的4類獎項。同時,我們建立了更豐富的推廣渠道,比如2014中國食品健康七星獎的官網以及食品健康七星聯盟公眾號,我們希望通過線上與線下平臺的整合,吸引更多食品企業參與七星獎的評選,加入七星聯盟。

  當然本屆七星獎始終秉承著公平、公正、透明的評獎原則,并延續了往屆的優秀傳統:比如,本屆七星獎評選過程仍分為企業報名、問卷調查、實地調研等階段,并由不同專業領域的專家對調研問卷進行評核審定。實地調研組將由食品安全專家、第一財經研究院研究員和媒體代表組成,實地考察參選企業生產基地并進行人員訪問。最終上榜名單由權威專家評審委員會評定。

  日報:你怎么看待今年中國食品行業發展現狀?

  王鐵:在各方的攜手努力下,特別是2009年國家《食品安全法》的頒布實施以來,我們看到了中國食品安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進步。但是,食品安全危機并未消失,食品安全事件時常見諸報端。食品安全問題產生的影響并非局限于中國,因為世界多地的食品安全事故涉及中國的原材料和產品。

  中國的食品行業發展可以用五個關鍵詞來概括:第一,進化。中國食品產業發展歷經了從以前的解決溫飽到解決豐富,直至現在解決食品安全與健康,這是這些年來食物供應的核心變化。第二,龐大。2010年,中國已超過美國成為第一食品工業大國。第三,活力。食品是中國經濟最活躍的部分,占經濟總量的5.4%。放眼全球,中國食品工業是全球最具有活力和成長空間的優質板塊。第四,安全。食品安全是消費者選購食品或選擇餐廳的首要考慮因素,價格不再是唯一的考慮。第五,創新。傳統飲食文化回歸,而中國傳統食品現代化是大勢所趨。

  日報:如果說中國食品安全問題主要聚焦在三個方面,你認為是哪三個?

  王鐵:食品行業的產業鏈很長,從田頭到餐桌,無論哪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可能引發食品安全事件。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尤其是過去2~3年里面發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更多的是因為對供應鏈的管理出現了疏漏而造成的,主要問題聚焦在如下三個方面:

  第一,原料污染是中國食品安全產業鏈中的一塊“短板”。據統計,中國單位面積農藥使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鎘大米問題、鉛超標、水產品污染問題,短期內難以化解。

  第二,水源是中國食品安全產業鏈中的另一塊“短板”。水源短缺與水污染加劇,使食品安全的基礎條件十分脆弱,正如經濟學人智庫全球預測總監利奧·阿布魯澤斯在2014年國際食品安全大會上指出的,中國食品安全的弱項是水的問題,要持續跟蹤。

  第三,微生物污染是引發食品安全事件的主要原因。食品安全事件分為“人為污染”和“微生物污染”,在中國大多數被媒體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是由非法添加物(即人為污染25.8%)造成,但研究表明,微生物污染才是所有食品安全事件的主要原因(57.6%)。

  為此,我們需要加強從田頭到餐桌供應鏈的風險控制與預防。從源頭開始,每一個環節要做風險評估、風險控制。

  日報:一方面企業越來越重視食品安全,另一方面福喜事件、臺灣“地溝油”事件中都是一些餐飲、食品制造巨頭“踩雷”,如何看待這種現象?你認為問題出在了哪?

  王鐵:在中國,引發食品安全事件的原因是非常復雜的??傮w來說,可以歸結為如下五大挑戰:第一,中國的食品工業基數龐大,食品安全事故發生的概率與顯示度高;第二,源頭污染往往難以避免,并容易傳遞到整個產業鏈;第三,中國分散的農業生產方式,加劇了原料溯源的難度; 第四,行業快速發展過程中的失衡及盲目求利中的失律;最后,風險溝通是最薄弱的環節。我們認為引發上述餐飲以及食品制造巨頭“踩雷” 的主要原因來自企業自身監管、企業對上下游監管及外部監管等多方面原因。

  我們說一個行業的發展,往往是包含了正、負力量的共同作用。負的力量是什么呢?—企業自身管理的缺陷,或者是企業管理人或創始人、企業員工對食品安全不重視,更或者是存心為了制造食品安全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我覺得最簡單的解決辦法就是法律途徑。那么正的力量是,要讓我們的社會、我們的行業能夠看到有很多很好的企業每天都在兢兢業業為了保障食品安全而努力。只有把正能量和負面的一些案例相互之間結合起來,才能夠推進整個行業的發展,沒有危機就沒有前進的動力,但是只有危機也不能幫助行業找到前進的方向。應該說,七星聯盟和七星獎的初衷就是把正能量傳遞給中國食品行業與中國社會。那些負能量就交給我們的法律,我們的執法人去解決吧!

  作為全球食品安全領導者,藝康倡議食品企業將食品安全成本納入生產成本,積極投入并創新過程監管及風險預防,同時將食品安全文化融入企業文化建設。

  日報:“史上最嚴”的食品安全法即將出臺,新食品安全法出臺釋放哪些信號?它對食品行業帶來哪些影響?食品企業應該如何應對?

  王鐵:之所以《食品安全法(修訂草案)》被稱為“史上最嚴”,是因為涉及食品安全的方方面面監管都進一步升級了,監管制度、處罰制度、問責與追責、風險監測、評估和食品安全標準都更為嚴格,對生產、銷售、餐飲服務等各環節實施最嚴格的全過程管理,強化生產經營者主體責任,完善追溯制度,強調了消費者、行業協會、媒體等的監督作用。

  這個方案的出臺,大幅提高了生產經營者的違法與失信成本,有機會從根本上杜絕食品安全事件的發生;而食品質量的追溯制度也將因此而進一步完善。

  作為第一責任人,食品企業應始終如一,長期貫徹食品安全的體系和文化建設,在食品生產道銷售的各個環節有完備的食品安全控制措施并能很好地執行,對上下游能夠有效監管并設有應急機制,并勇于承擔食品安全的社會責任。

  日報:保證食品安全除了需要政府和企業努力外,你覺得消費者能做些什么?七星獎或七星聯盟還能在這方面做出哪些努力?

  王鐵:我們建議消費者不斷充實正確的食品安全知識,提升食品安全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與維權意識,并發揮公眾監督作用。為此,藝康集團聯合第一財經于2011年發起了“中國食品健康七星公約聯盟”,并將攜手聯盟企業開展消費者公眾科普教育定為聯盟的主要工作之一。例如,2013年,七星聯盟帶領消費者及聯盟成員參觀了養樂多工廠、惠氏(蘇州)工廠參觀,并組織了聯盟成員進行食品企業的公關培訓。

  食品產業需要商業倫理的規引,需要科學之光的透射,更需要關注這一產業的圈內外人士形成合力,助推其進步和完善。在第四屆七星獎即將揭曉之際,我們同步推出了首屆“七星思享匯”,作為七星聯盟這一開放式平臺的一部分,公益地、跨界地、融合地去思考和應對中國食品行業的挑戰?;顒友埩酥袊r業大學食品專家、美食“大咖”、百度用戶消費業務群組等,分享來自線上及線下的食品行業觀察,探討舌尖上的安全和美味,借由行業各方智慧的碰撞,激發推動食品行業的進步與發展,提高消費者的食品安全素養。

微信關注

相關熱詞搜索:水源 微生物 食品安全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

食安觀察網 ? 2012-2025 健食視界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24400號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2614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區城通街26號院(郵編100043)

值班電話:18500121702

国产美女自卫慰视频福利app|伊人久久大杳蕉综合|久青草国产97香蕉在线视频|国产精品香蕉在线的人|dwoman亚洲老熟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