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營養計劃》給出新方案
針對六類人群實施“三步走”戰略
“隨著人們日常生活水平的提高,營養的富有化,限糖、減鹽、降油等問題被提上議事日程。當前,如何將這些指標控制在合理的狀態,如何逐步達到制定的指標要求,都是應該反復向國民普及的基本營養知識。”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金小桃在7月19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以下簡稱《計劃》)新聞發布會上強調了國民營養知識普及的重要性。他表示,《計劃》全方位布局國家營養發展的未來,對營養健康工作順利開展、全民營養健康水平穩步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也給老百姓帶來“吃好”新方案。
金小桃指出,國家衛計委首先明確了推動《計劃》“三步走”的戰略定位和具體路徑:第一階段,以人民健康為中心,以加強營養健康與食品安全標準化建設為抓手,解決突出問題,普及“應知應會”,初步實現營養健康科學化、標準化。
第二階段,國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滿足營養健康多元化需求。借助云計算、大數據和互聯網,推動發展健康產業和營養產業,提供現代、精準、科學、便捷的營養健康,實現營養健康精準化和現代化。
第三階段,面向未來的國民營養健康發展,推進營養健康與科技革命、新生物學革命、人工智能、全息數字人、學習及計算機深度學習的融合創新發展,實現國民營養健康智慧化和個性化。
此外,針對如何解決營養過剩和微量營養素不足,如何提升科學、精準、智慧營養服務水平,怎樣面對日益旺盛的營養需求以及行業如何創新等問題,金小桃全方面回答并解釋了相關問題。
為六類人群制定方案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國民對于食品的營養健康日益關注。金小桃強調,要加強營養科學的基礎研究和健康生活方式的普及,采取有效措施和綜合手段來提升食品安全和營養質量。
“營養不營養,標準是前提”?!队媱潯诽岢?,要制修訂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人群營養不良風險篩查、糖尿病人膳食指導等行業標準,研究制定老年人群營養食品通則、餐飲食品營養標識等,確保公眾吃得安全、吃得健康。而到底什么樣的營養才有益于健康,這一問題至今沒有官方的科學定論。國家衛計委食品安全標準與監測評估司司長劉金峰介紹說,通過開展食品安全的風險監測和評估,了解產品的營養狀況和營養價值,在此基礎上制定營養健康標準。企業要按照標準生產和加工,保持食物營養成分不損失、不降低。
目前,城市青少年“小胖墩兒”多、貧困地區兒童吃不到“好”飯問題仍然存在。金小桃表示,解決這些問題,要全面推動營養午餐的落實,同時對營養午餐的標準,包括對不同人群營養標準進行相應細分規定金小桃表示,《計劃》圍繞中小學生、孕產婦、老年人等六類人群,有針對性地實施生命早期1000天營養健康行動、學生營養改善行動、貧困地區營養干預行動等六大行動,開出細分行動方案,全面提升國民營養水平。
提升科學營養服務水平
《計劃》在貧血、生長發育遲緩、肥胖等傳統營養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2020年和2030年的具體目標。國家食品安全與風險評估中心副主任嚴衛星表示,《計劃》制定的一系列指標都是在詳細、科學的研究調查基礎上廣泛征求意見,通過專家論證以后來決定。在設置《計劃》指標過程中,第一,特別關注營養與健康的科學規律。第二,特別注重當前面臨的一些突出的營養問題。比如調查結果顯示,2002年孕婦貧血率將近30%;2015年孕婦貧血率在17%左右?!队媱潯分?020年的目標設置是15%,希望到2030年再降5%,這充分考慮了現實情況。第三,充分考慮現有的技術、能力和實現目標的可行性,最終通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實現目標。
近年來,國家衛計委按照食品安全標準監測評估的職責要求,建立了大量食品安全標準,同時在監測食品暴露量、食物消費情況包括膳食調查方面都做了良好的基礎準備。
“如何把營養健康的標準先樹立起來,通過立法和政策法規把營養健康的重要內容向全民公布,如何提高平常的飲食營養,改善營養供給和食品營養的攝入與吸收、消化問題等,通過對《計劃》任務的分解落實,由各部門分工負責,實現政府引導、全社會互動,從而達到營養健康的科學化和標準化這一目標。”金小桃強調,將通過完善營養政策法規,加強食品營養健康標準制定,加強營養健康與公眾消費知識的普及,加強服務體系和人才培養,不斷提升科學、精準、智慧營養服務水平,助力踐行大健康。
實現多元化消費大融合
金小桃表示,《計劃》以國務院辦公廳60號文的形式向全世界公布,足見我國對國民營養和健康中國建設的高度重視?!队媱潯返穆鋵嵰⒅卣?、市場和社會三者互動。讓市場在配置資源的過程中,主動圍繞提高國民營養健康和多元需求,生產適合中國大眾的營養健康產品。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膳食結構和營養需求發生了多元化新變化,人們期望既能保持營養健康不受影響,還能夠享受美食、傳統風味和食養等中國特色的營養健康需求。事實上,目前食療養生方面的信息混亂,從微信朋友圈的食療養生“爆文”到穿梭在各大衛視里的“養生專家”以及聲稱生食泥鰍治病、綠豆治病等虛假信息,已侵犯到消費者合法權益。金小桃認為,食療養生是我國傳統解決營養健康問題的方式,不同地區有各自獨特的風格。怎樣去其糟粕,怎樣避免過分趨利,需要在落實《計劃》過程中與相關部門配合抓好落實。各部門應綜合發力,促進創新融合,實現營養與養生等不同的、多元的、個性化的供給和消費大融合。
“相關部門將深入調研,篩選出一批具有一定歷史和實證依據的傳統食材,對其養生作用進行實證研究,真正做到去偽存真。”金小桃說,我國還將開展食材中功效成分、污染物的監測及安全性評價,進一步完善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的物品名單。
大數據助力公眾“吃得科學”
《計劃》注重現代科技和新發展理念對營養工作的引領和推動,鼓勵加快農業、食品加工業和餐飲業向營養型轉化,促進產業升級和營養健康工作的創新發展。以全息數字人為模型,推動“營養健康+互聯網”服務,實現科技引領下的精準智慧營養行動,推動營養工作的能力、水平以及群眾獲得感等方面的大發展,形成營養健康工作的全新格局。
金小桃表示,健康缺少不了營養,營養是健康最重要的物質基礎。去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促進和規范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發展的指導意見》,積極鼓勵健康醫療大數據的應用發展。目前,健康醫療大數據產業已經擁有一個國家中心、7個區域中心和X個應用發展中心,并把食品安全、營養健康產業的發展納入健康產業發展的一部分。據專家預測,在2035年左右,健康產業將達到17萬億美元規模。
據了解,全息數字人技術可以為廣大群眾提供一個可視化的,包含各種生命體征、各種特殊組學數據、各種影像資料的信息平臺,為人們提供準確可靠的健康與醫療提示。全息數字人可以提示人一天的行程、生理機體狀況、適應的工作強度、實時的營養水平等。金小桃認為,全息數字人的應用會帶給人們營養健康方面的全新感受,未來的新技術還能滿足不同生命周期、不同年齡段的人的需求。“不要等到大數據的精準營養才重視營養問題,最簡單的營養好方法就是什么都要吃,什么都不要多吃,要服從自己身體的需要,從而達到健康的目的。”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 (2015-04-29)食鹽:高價格≠高營養
- (2016-01-13)數據顯示消費者關注點開始向食物的營養健康轉變
- (2016-09-26)《天然產物提取與人體健康及產業發展論壇》在西安開幕
- (2016-10-08)2016亞洲國際營養保健食品展再次向業界證明其行業價值
- (2016-11-08)亞什蘭上海營養技術中心現已全新升級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