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鹽:高價格≠高營養
基于這個現象,在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范志紅看來,食物營養價值的高低并不一定與價格高低直接掛鉤。范志紅表示,其實,人們沒必要指望僅僅依靠食用玫瑰鹽來達到補鎂補鈣的效果,因為相比之下,青菜和鹵水豆腐都是補充鎂和鈣的上好食品。
“就像有的食品相對便宜,但是營養價值很高;也有的食品價格很高,但是營養價值并不太高。食品價格是由成本和供求關系決定的,高價格并不是某些鹽必然高營養價值的理由,稀罕和炒概念才是它昂貴的原因。”范志紅說。
阮光鋒也同樣認為,食物的價格跟它的營養沒有直接關系,價格高的食鹽也不一定營養價值更高。無論什么“豪華”鹽,它始終還是鹽,主要成分還是氯化鈉,而目前的研究認為,膳食鈉攝入量過高會增加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不能放開了多吃。
·高價食鹽日漸增多
食鹽是人們廚房的必備品。如今市面上的食用鹽種類五花八門,有常見的井鹽,稍貴一些的竹鹽,還有從國外進口的高檔食用鹽。
在北京BHG超市,就有價格不菲的進口鹽出售。如產自日本鳴門的海鹽,一包500克售價55.7元,同樣來自日本的胡椒鹽,一瓶250克,售價為40.90元。而在同一家超市里,國產普通精制食鹽,一袋350克的價格僅為2.2元。
在網上,進口鹽價格都比國產普通元高很多倍。例如在淘寶網,西班牙進口Carmencita巖海鹽,100克售價44元;奧地利進口NIKO即磨地中海天然含碘粗海鹽100克售價15.5元;新西蘭進口Cerebos餐桌鹽因《爸爸去哪兒》中陸毅用過而受熱捧,700克裝售價30.9元;即使是較便宜的韓國進口泉牌花鹽1000克售價也要16.8元。
在網上商家的宣傳中,近期非常熱門的玫瑰鹽被包裝成“最健康的鹽”,“除了含有84種微量元素,比起普通鹽,含鐵含鈣較多,鈉含量更低,能降低高血壓的發病率”。
國家二級營養師任寶江將高價鹽的宣傳點概括為:純天然無污染綠色鹽;營養比普通鹽豐富;高鉀低鈉有利于健康。任寶江認為,不管被宣傳成什么樣,是國內的還是國外的,只要被稱作鹽,它的主要成分就是氯化鈉。
·微量元素含量微乎其微
近日,某媒體將井鹽、竹鹽、玫瑰鹽3個樣本送到某權威檢測機構,測定了鈉、鎂、鋁、硅、硫、氯、鉀、鈣、鐵等元素的含量。
該媒體公布的測試結果顯示,玫瑰鹽中只能夠檢出11種元素,與商家宣傳的84種元素相差甚遠。而在這11種元素中,只有溴與鍶兩種元素是深井鹽與竹鹽中不具有的。但這兩種元素在玫瑰鹽中的含量也非常少,分別只有萬分之一與十萬分之四。玫瑰鹽中的鎂含量和鈣含量的確高于深井鹽與竹鹽,但是鈉含量卻高達45.4%。這個數值不但高于普通的低鈉鹽,而且要高于普通食鹽的理論鈉含量39.36%。
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專家阮光鋒表示,商家宣傳的84種微量元素是一種邏輯陷阱?,F代食品檢測技術發展到現在,只要進行檢測,幾乎所有的食物都可能檢測出84種營養物質(微量元素)。但是,營養素種類多,并不一定更有營養。評價一個食物的營養,除了看種類多少,還要看每種營養素的含量有多少、是否均衡。所以,有的玫瑰鹽商戶號稱自己的產品有84種元素不奇怪,但這是邏輯陷阱,它并不表示玫瑰鹽有營養。它最多的元素還是氯化鈉。
·高價鹽價格高在哪兒?
有美食專家介紹,世界上有很多“珍稀”的鹽產品,因為含有不同的“雜質”微量元素,其顏色有紅有灰,有黃有青,一小瓶就價值一兩百元,被人們當成珍稀寶貝一樣收藏,或者按照它們的味道特點,在高檔料理中配合不同食材少量使用,給美食再增加一些新風味和新概念。喜歡不喜歡這些高價鹽,就看個人選擇和經濟能力了。
范志紅認為,這些帶著不同概念的“粗鹽”能提供一些微量元素不是什么壞事,而如果人們能因為這些“高檔鹽”高昂的價格而減少三餐烹調中鹽的用量,更是一件好事。畢竟豐富多彩的產品供應,多個層次的價格選擇,才是一個發達社會應有的商品市場狀況。
隨著食鹽市場的逐步開放,市面上的食鹽品種將越來越多,價格差距也會很大,作為普通消費者,如何作出正確選擇?阮光鋒表示,無論什么“豪華”鹽,它始終還是鹽,主要成分還是氯化鈉,而目前的研究認為,膳食鈉攝入量過高會增加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不能放開了多吃。
作為消費者首先要明確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有目的的選擇。有些人是為了控制血壓而購買,有的是為特殊風味而購買,有些人只是想體驗不同的產品。買哪種都不太重要,但最好不是因為被忽悠而糊里糊涂地買,也不要盲目地為追求健康或者營養目的購買。“食鹽還是鹽,不宜多吃,更不要稀里糊涂的多吃。”
其次,如果是為了幫助控制血壓、預防心腦血管疾病,那么在市場上購買鹽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看一下其中的氯化鈉含量有多少,可以選擇低鈉鹽。低鈉鹽中加入了四分之一以上的氯化鉀,有的還加了少量氯化鎂,其鈉含量比純的精制鹽低25%—30%,如果有高血壓,在不期望影響口味過多的前提下,可以選擇低鈉鹽。
對于市場上的多種“營養”鹽,比如加鐵、加鋅、加鈣、加硒等鹽產品,它們對補充相應的微量元素的確有幫助,但實際效果不一定好,而且可操作性不強。因為推薦每天就6克鹽,通過吃營養鹽來補充營養元素的可能性不大。
另外,阮廣鋒還強調,有些鹽號稱含微量的硅、硼、鍶、鋰等元素,但這些元素未被確認為人體必需元素,從鹽里補充是否有好處,尚無醫學定論,買這種“營養”鹽更沒有多大意義。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 (2018-09-18)關于400批次食鹽安全監督抽檢信息的公告
- (2016-01-13)數據顯示消費者關注點開始向食物的營養健康轉變
- (2016-09-26)《天然產物提取與人體健康及產業發展論壇》在西安開幕
- (2016-10-08)2016亞洲國際營養保健食品展再次向業界證明其行業價值
- (2016-11-08)亞什蘭上海營養技術中心現已全新升級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