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企業沖刺A股全軍覆沒 業績縮水為失敗主因
集體失敗
廣州酒家是廣州國資委控制的當地老字號餐飲企業,主要的營業收入來源是每年僅賣一次的月餅。預披露的招股書中提到,本次募投項目最大的投資是“生產車間月餅及速凍食品生產線擴產項目”,但在“三公消費”禁令難以解除的當下,擴產是否能夠收到相應的回報成為市場的普遍質疑;加之廣州酒家月餅生產線的產能年度配置計劃一般一年僅為兩個月,較長的閑置周期也成為外界詬病擴產的另一原因。
根據《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管理辦法》第五節第三十六條規定,募集資金數額和投資項目應當與發行人現有生產經營規模、財務狀況、技術水平和管理能力等相適應。市場人士認為,發審委最終否決廣州酒家的IPO申請,與該公司擴產計劃存在的不合理之處息息相關。
目前,在A股上市的餐飲企業只有西安飲食[0.00% 資金 研報]、全聚德[-0.05% 資金 研報]等屈指可數的幾家。知名高端餐飲企業湘鄂情[10.00% 資金 研報],在大幅虧損后徹底剝離了餐飲業務,向大數據、文化及環保等“時髦”領域轉型,目前公司已更名為中科云網。
此前,一度有不少餐飲企業試圖沖擊A股,包括順峰、凈雅食品、嘉和一品、狗不理、廣州酒家等。不過,順峰、凈雅食品、嘉和一品等多家大型餐飲企業都相繼撤回IPO申請。今年7月1日,狗不理集團也進入了IPO終止審查企業名單,同樣“倒在”了上市路上。
隨著廣州酒家折戟IPO,一直在上市這條路上走得磕磕絆絆的餐飲行業已全部宣告失敗。
業績決定一切
業內人士認為,近兩年餐飲企業退出IPO的原因并不是外界猜測的財務不規范或者有逃稅的嫌疑。
曾經帶領全聚德成功上市的全聚德前董事長、中國烹飪協會會長姜俊賢告訴北京商報記者,餐飲企業不能通過IPO的主要原因是目前的效益不好。“IPO的一個前提就是企業的效益要好。從之前上市成功或者排隊等待的企業來看,都是餐飲企業中中高端的一些企業,這些企業的效益和盈利模式在前兩年很好,但是中央提出‘八項規定’、整頓‘四風’問題及限制‘三公消費’等各種政策之后,全國的中高檔餐飲企業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尤其對順峰和凈雅來說,政策因素導致的業績縮水被認為是其撤單IPO的主要原因。再加上去年湘鄂情巨虧造成的惡劣影響,高端餐飲企業紛紛探索轉型,這才是餐飲業不被IPO的真相。”
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楊德龍也表示,餐飲業處于非常不景氣的階段,特別是高端餐飲業經營非常慘淡,湘鄂情更是將餐飲剝離出自己的上市公司?,F在餐飲業處于行業低迷期,大家對餐飲業的前景比較悲觀,所以幾家餐企欲上市沒有通過審核,主要是證監會對其前景以及盈利能力擔憂。
海外上市可期?
有跡象表明,很多沒有在國內通過IPO審核的餐飲企業,卻在海外拿到了通行證,更有海外上市的成功案例。比如,小南國海外上市成功,俏江南在香港通過IPO。近期,呷哺呷哺籌謀在港上市……業內有一種說法:餐飲企業在海外上市比國內容易。更有企業提出,為什么能在海外上市但是在國內通過審核卻這么難?
對此,姜俊賢認為,國內審核和海外審核確實有所不同。“國內更多是政府部門站在股民的角度,考慮股民的投資安全,因此上市的門檻設得較高,審核更嚴格。”姜俊賢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全聚德曾經也準備在香港上市,海外上市完全市場化運作,股民的市場意識需更高,上市企業的市盈率不一定會高。
對于中高端餐飲企業的IPO失利,姜俊賢表示,只是效益和時機不合時宜,并不意味著餐飲行業失去發展機會。“餐飲企業的上市還是會有的,只是最近一兩年內不會有大成效,經過重新的調整和洗牌后,我相信餐飲企業會有新的面孔出現在IPO的名單中。比如,大眾化餐飲是上半年推動整個行業企穩回升的中流砥柱。一些大眾化和團膳企業的業績表現突出,互聯網餐飲異軍突起等。”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 (2014-06-16)中國高端餐飲的窮途末路?
- (2014-09-05)市食藥監局加強“兩節”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管
- (2014-09-23)副食餐飲加工用油貓膩多
- (2015-04-14)“互聯網+”正改寫餐飲傳統經營法則
- (2014-09-10)中國食品企業為何熱衷于國際認證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