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食餐飲加工用油貓膩多
由于臺灣的餿水油事件,近日,副食品加工行業用油安全問題再度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
康師傅三發聲明稱這次事件不涉及中國大陸的產品,但是既然在其企業的“大本營”都發生這種令人窩心的問題,同一種生產制度下,大陸食品加工行業用油安全也讓公眾心中沒底。日前記者來到了素有“食品工業城”之稱的山東省濟南市濟陽縣,對另一家方便面生產巨頭在山東的分廠進行了調查,并走訪了濟南七里堡食用油批零市場及部分商超。
現象:食企諱莫如深,員工眾說紛紜
業內:副食餐飲加工用棕櫚油較普遍
9月19日13時,本報記者來到位于濟陽縣濟北開發區統一大街上的某臺灣品牌山東分廠門口,門口設有電子閘門,非員工無法進入其內。記者公開身份,希望進企業現場采訪。在該廠警衛室,記者見到了該廠企業辦公室盧姓工作人員,當記者提出要采訪方便面用油問題時,他表示:“公司有專門的對外發言人,分廠不能隨便發表言論,我們得向總廠請示,或者你直接撥打總廠電話進行了解。”
當記者提出,當下公眾很關心餿水油事件,希望進入廠區參觀并希望該分廠對企業加工用油進行說明時,再次遭到拒絕。隨后,記者等到工人下班時在廠區外圍跟生產工人進行了交流,許多員工表現敏感并有意回避記者話題。但也有一位在該廠工作了近六年的員工對記者說:“公司加工用油主要是精煉棕櫚油,供油廠家都是總部考察過的指定廠家,品保部門會每小時檢測油的品質,如果酸度和氧化度超標就會更換。”他的介紹讓記者不解:既然公司規定如此嚴謹,為何企業對此三緘其口?精煉棕櫚油到底是什么油?
隨后,記者又走訪了濟南市七里堡綜合批發市場,記者在這里對各種食用油做了全面了解。然而結論是:調查越深越糊涂。
現象:所謂大豆調和油是棕櫚油?
業內:棕櫚油其實是餐飲專供用油
記者在濟南七里堡綜合批發市場看到,這里集中著近40家糧油專營店,每家專營店的門口都堆放著各種牌子的食用油,一位趙姓女店主介紹說:“這里的油主要銷往食堂或飯店,各種牌子的都有,像金龍魚、胡姬花、福臨門等大牌子價格跟超市差不多,5升裝的最便宜不到5塊錢,但銷量一般。其實,餐飲行業和小型副食加工行業來此采購的主要是那種20升的行業專用大桶油。”
另一位攤主介紹說,這種20升桶裝油每天能銷售10桶左右,七里堡綜合批發市場近40家店面的日銷售總量能達到400桶,記者在現場看到,各種裝滿蔬菜和糧油的三輪車進進出出,記者問趙姓老板,這種油是不是棕櫚油時,老板竟一口否認,只承認這種油是大豆調和油。
但記者仔細觀察了一下該店老板的這種所謂的大桶油的標簽,其上顯示,這種油其實是一種叫“魯旗”的棕櫚油,其上并注有“餐飲專用油”幾個字。當記者問道這種油是否供應食品廠家時,趙老板說: “我沒有這樣的客戶,但是其他店鋪有,主要是小的食品廠,大的食品廠一般直接從油脂企業拿油了,不會經過批發商。作為小商販她無從知道大型食品加工廠用何種油。”同時她表示,雖然進油渠道不一樣,但是行業內公認這種油最受加工企業歡迎, “一是價格便宜,二是這種油穩定性好”。
現象:餐飲專用油超便宜
業內:算下成本即可知“價格倒掛”
據了解,所謂餐飲專用油棕櫚油目前的市場售價最高為6000元/噸,也就是說5升裝的棕櫚油最高市場售價為30元。那么純正大豆油的成本到底是多少呢?
采訪中,山東農業大學從事糧油食品安全與質量控制研究的刁恩杰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花生油為例,花生的出油率在40%—50%,也就是說2—2.5斤花生產一斤花生油。目前花生的市場售價應在4元左右,5升裝的一桶花生油需要20—25斤花生,原料成本就達到80元以上,甚至能達到100元,再加上包裝、運輸和其他成本,5升裝的花生油成本不可能低于120元。”
相比而言,大豆的出油率更低,為30%—40%,也就是說2.5—3斤豆子才能榨出一斤豆油,大豆的市場價為2.6元/斤,5升大豆油的原料成本應為65元。
但是記者在超市中看到,以某食用油大品牌為例,最便宜的5升裝大豆油市場售價為48 .5元,相較于65元的最低加工成本價,這個售價與成本差距甚遠。
現象:炸三四天不變黑的“好油”最走俏
業內:油抗用,是否用了抗氧化劑?
在一家糧油店的門前,記者發現了另一種名為“好理由”的大桶大豆油,這種油用白色的塑料桶裝著,桶可以回收循環利用。記者在店門口遇到了正好來還油桶換油的李姓用戶。李師傅說自己跟老婆經營兩個早餐攤,一直用這種名為“好理由”的食用油,“這種油的質量還不錯,比超市的好,最大的特點是不容易變黑,炸出來的雞柳和油條色澤都非常好,所以濟南這些路邊攤都認這個牌子。”
刁恩杰說,一般情況下,大豆油或花生油在加熱兩個小時以上就會發生聚合反應,直接表現出來的結果就是變黑。長時間不變黑可能有兩種原因,一是油本身所含的飽和脂肪酸非常多,穩定性好;另一方面,有可能是加了過量抗氧化劑。
多項研究表明,長期高劑量食用抗氧化劑可致癌,尤其是胃腫瘤。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規定,抗氧化劑可用于食用油脂、油炸食品、干魚制品、餅干、方便面、速煮米、干果罐頭、腌制肉制品、烘炒堅果食品(2007年2月增補)等。最大使用量為0.2g/kg。一般建議使用量為油脂總量的0.01%~0.02%。據了解,在油脂中添加0.02%的TBHQ可使試驗油品的抗氧化穩定性提高2-5倍,因而可延長油脂食品的貨架期。TBHQ耐高溫,可用于方便面、糕點及其他油炸食品,最高承受溫度可達230℃以上。
原標題:炸三四天不變黑的油 加了抗氧化劑?
如果您想隨時隨地了解更多關于食品相關新聞、食品安全事件及食品安全常識等內容請關注我們的微信號:cnfoodsafety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 (2015-07-30)網售菌子價格低暗藏貓膩 物流保鮮技術不靠譜
- (2014-06-16)中國高端餐飲的窮途末路?
- (2014-09-05)市食藥監局加強“兩節”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管
- (2014-09-10)餐飲企業沖刺A股全軍覆沒 業績縮水為失敗主因
- (2015-04-14)“互聯網+”正改寫餐飲傳統經營法則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