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烹飪工藝與營養均衡
淺析烹飪工藝與營養均衡
周道敏
(馬鞍山理工學校,安徽馬鞍山 243000)
作者簡介:周道敏(1989—),女,安徽馬鞍山人,本科,助理講師。研究方向:烹飪與營養教育。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飲食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飲食健康是現在社會生活中人們最為關注的問題,人們開始更加注重葷素搭配和營養均衡,烹飪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決定食物的營養程度,所以在烹飪的過程中需要注重烹飪方法,保證食物在色香味俱全的情況下,能夠保留較多的營養成分?;诖?,本文對烹飪與營養均衡工藝進行了探析。
關鍵詞:烹飪;營養均衡;工藝
1 烹飪工藝和營養的關系
食物經過烹調加工后,可以使其更加容易消化和吸收,同時,還可以使食物具有良好的口感,給人們帶來良好的味覺體驗[1-2]。通過烹調,還可以抑制和殺滅食物中殘留的微生物和寄生蟲等,或者消除食物中原有的有害物質。食物經過烹飪等加工處理,會發生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學變化,這些變化可以改變食物的色、香、味,使其更加容易被消化,但同時,烹飪也會使食物本身的結構破壞,破壞食物中的某些營養素,在一定程度上會造成營養素的流失,如維生素C、維生素B1、維生素B2等。
在對食品進行加工和烹飪的過程中,必須掌握營養均衡相關的理論。在烹飪過程中,需要掌握營養膳食的搭配原則,設計出科學合理的食譜,使食物在色香味俱全的基礎上實現營養均衡,從而更好地滿足人們對于營養均衡的需求[3]。如果在對食物進行烹飪的過程中沒有掌握相應的營養均衡理論知識,不能很好地進行營養均衡的搭配,不利于人體的健康,也不符合現代人們所追求的營養均衡理念。所以,烹飪工藝是十分重要的。掌握一定的烹飪工藝,可以實現對食材的合理搭配,使食物發揮其營養價值,從而為人們提供更好的飲食選擇和味覺享受。在日常生活中,運用相應的烹飪技巧進行烹飪,可以對食材進行更加合理的搭配,從而達到營養均衡的目的。
2 烹飪工藝對營養素的影響
烹飪對食物營養素有很大的影響,烹飪的過程中會使食物本身的營養素發生變化,從而使食物提供的營養物質發生變化[4]。在大多數情況下,人們在烹制綠葉類新鮮蔬菜時,習慣用開水焯燙過后再炒,從營養均衡的角度講,這樣不僅會影響蔬菜的顏色,還會造成蔬菜本身營養素的流失,使蔬菜原本的營養價值降低。炒菜時如果過早的放鹽,會使蔬菜中原油的水分和水溶性物質流失,使食物營養素遭到氧化破壞。而且在日常烹調過程中,人們為了節約烹飪時間,通常會采用原料過油的方式,這種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也會影響蔬菜中的營養素。經過高溫過油操作,原料中的維生素會遭到破壞,還會影響食物本身的色澤,而且直接過油會使食物本身的蛋白質過度變性,影響食物本身的口感。為了更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可以采用上漿、掛糊、勾芡等方式,將原料進行一定程度的處理。例如,用雞蛋、淀粉等對原料進行上漿掛糊后再炸制,這樣會使原料便于成熟上色,這些材料會在原料的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防止原料直接受熱造成營養素的流失,更好地保留原料中的營養物質,同時還能減少維C的氧化破壞。
除此之外,為了增強食物的口感,人們喜歡將食物進行煎炸處理。油炸的食物會有香、脆、酥的特點,但由于油炸需要高溫,所以會對食物中的許多營養素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壞,如蛋白質因高溫而嚴重變性[5]。煎炸食物中的營養素流失較多,營養物質保留相對較少,要盡量少吃或不吃。在煮粥時,有些人喜歡加堿進行煮制,認為這樣既節約煮制時間,又可以增加粥的黏稠度,使煮出來的粥口感比較好。但是從營養均衡的角度講,這樣做卻破壞了粥中的維生素,尤其是B族維生素。長期缺乏B族維生素會使人們出現營養素缺乏癥,如健忘、疲倦、焦慮不安,嚴重的還會影響到心臟和肌肉的功能,所以在煮米粥時不宜加堿,這樣可以減少營養素的流失,保留更多的營養物質,保證人們的身體健康。另外,在燉肉的過程中,人們會丟棄燉食物的湯汁,從營養均衡角度來講,肉中的部分蛋白質,水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6、維生素B12及葉酸、維生素C和無機鹽如鈣、磷、鎂等會溶于湯內,但是有一部分維生素會受到破壞。所以人們應該注意燉肉湯時間,其不宜超過2 h,湯中和肉中富含營養
物質。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在烹飪的過程中,選料、儲藏、初加工(清洗、刀工成型等)、熟處理(焯水、過油、走紅、上漿、掛糊等)、烹調都會對食物造成物理和化學的破壞,營養素的流失是不可避免的,所以烹調工藝十分重要。如果采用一些有效可行的保護措施,可對營養素進行最大限度的保護,減少食物中營養素的流失,保留更多的營養物質,提高食物的營養價值,這將會大大促進我國烹調事業向著更加科學合理的方面發展,不斷滿足人們對于健康生活和營養均衡的需求。
3 利用烹飪工藝保障營養均衡的措施
3.1 運用烹飪工藝,實現科學的食材搭配
在現代生活中,掌握必要的烹飪工藝,對于營養均衡是十分重要的[6]。營養均衡離不開食材的合理搭配,使食物中的各種營養素達到其最大的營養價值。所以,烹飪在選擇原材料的過程中,需要遵循葷素搭配和酸堿搭配的理念,運用相關專業理論知識,在確保菜品種類多樣化的基礎上,達到營養均衡的良好目標。除此之外,還要考慮特殊人群的飲食禁忌和需求,如肥胖人群、糖尿病人群、三高人群等,確??茖W的營養搭配,滿足不同群體對營養均衡的不同需求。
3.2 采用適當的烹飪工藝,合理烹調
飲食中的營養離不開烹飪工藝,所以在日常烹調過程中,廚師需要不斷提高烹飪技術水平,最大程度上保留食物中的營養物質,減少營養素的流失。以蔬菜為例,蔬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在烹調的過程中,需要盡可能的多攪拌翻炒,這樣可以在保證營養均衡的基礎上,還能達到色香味俱全的良好效果。在烹調肉類的過程中,最好采用燉煮或者蒸煮的方式進行烹調,能夠最大程度上的保留肉類中的蛋白質,減少蛋白質的流失。如果對食材進行煎炸處理,需要控制油溫,盡可能地保持相對較低的溫度,在此過程中還要將肉類刀工成型小塊,避免因為高溫而造成蛋白質的流失,從而保留更多的營養物質,達到營養均衡的目的。
3.3 利用信息技術,優化烹飪工藝
由于原材料種類較多,每一種食材的烹飪方式和搭配方式都是不同的,所以在烹飪的過程中,涉及很多的營養膳食理念,烹飪工藝也是十分復雜的,如果單純依靠廚師進行烹飪搭配和營養膳食組合是遠遠不夠的,而且效率也會相對降低。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互聯網的普及,社會各行各業都受到信息技術不同程度的影響,為了更好地優化烹飪工藝,可以借助多媒體網絡的應用達到良好的營養均衡目標。例如,人們可以借助多媒體對烹飪過程進行記錄;將自身的烹飪經驗制作成視頻,上傳到網絡上。通過不同群體的討論和評價,不僅有利于自身對烹飪技術的明確認識,還可以和其他技師進行溝通和交流,互相借鑒經驗。消費者也會在網絡上發表相關言論,通過他們的評論,烹飪技師可以更好地找到自己的不足,從而更加了解社會大眾對于營養均衡的需求和認知,這樣可以促進烹飪技師不斷提高自身的技術水平,滿足食客對于營養均衡的多樣化需求,從而順應社會發展的趨勢。
3.4 普及、推廣烹飪新工藝,選用綠色原材料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飲食健康和營養均衡。而且各種綠色食物進入市場,豐富了人們的生活。綠色食物是一種不含添加劑和農藥,比較天然健康的食物,綠色食物的出現,受到了社會大眾的廣泛青睞。為了達到營養均衡的良好目標,在選用食材的過程中,應該更多地選擇綠色原材料,提高食物的品質。同時,在烹飪的過程中,要盡可能地減少食物添加劑的使用,確保食物能夠保留原汁原味。烹調的過程中需要不斷進行創新,采用新型工藝進行烹飪,盡可能地減少食物的油炸和煎炸操作,不僅有利于節約烹飪時間,還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減少原料中營養素的流失,保留食材中的營養物質,更好地符合人們對于綠色健康理念的追求。
4 結語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開始越來越注重營養健康與均衡,食物是生活中的必需品,飲食健康是當前社會生活中人們最關注的問題。烹飪工藝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食物的營養,在烹飪過程中,會對食物中的營養素產生很大的影響,不正確的烹飪方式很可能會造成食物中大部分營養素的流失。所以,在進行烹飪的過程中,需要進行科學合理的搭配與烹調。在食材的選擇方面,盡可能地選擇綠色的原材料,達到科學膳食的目的,更好地滿足人們對于營養均衡的需求。
參考文獻
[1]易貝妮.淺談烹飪與營養均衡[J].食品界,2021(5):100.
[2]張之勇.淺談烹飪與營養均衡[J].飲食保健,2019(43):245-246.
[3]蔡一芥.《烹飪營養學》課程思政教育的研究與探索[J].中國食品,2021(9):82-83.
[4]黎科亮,葛亞中,楊占東,等.一種營養均衡型配方油脂家庭烹飪穩定性的研究[J].現代食品科技,2014,30(8):276-279.
[5]陳水華.烹飪技術與膳食如何有效實現合理配置[J].食品界,2021(3):92-93.
[6]梅淑華,鄧濤.小學生的營養膳食與烹飪[J].飲食保健,2020,7(8):251.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