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海市食用農產品監督抽檢情況分析
2020年上海市食用農產品監督抽檢情況分析
吳曉玲,王煥新,柴平海
(上海華測品標檢測技術有限公司,上海 201100)
摘 要:對2020年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對外發布的食用農產品監督抽檢相關信息進行匯總分析。結果表明,2020年度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共完成省級食用農產品抽檢任務7 201批次,合格率為99.2%,除了水產品和鮮蛋,其他亞類產品合格率高于整體水平。食用農產品整體安全質量狀況較好。抽檢中發現的主要問題為農獸藥的違規使用和重金屬污染,未來仍需進一步加強食用農產品相關環節的監管力度。
關鍵詞:食用農產品;監督抽檢;農藥殘留;獸藥殘留
食品安全是關乎民生的大事情,是老百姓幸福指數的一個很重要的指標。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上海作為特大型城市,由于人口密度高、流通渠道復雜,食品安全監管工作顯得尤為重要?!渡虾J惺袌霰O督管理局2020年食品安全監管工作要點》中強調,監督抽檢工作要加大對食品添加劑、重金屬、農獸藥殘留、生物毒素污染等高風險指標的監控,提高問題發現率[1]。及時掌握到監督抽檢數據,在全面把控食品安全總體狀況及及時發現、控制或消除食品安全隱患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而農產品質量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加強農產品質量監管有著重要的意義。
1 2020年上海市食用農產品監督抽檢整體狀況
2020年,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對外公布了49期省級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和4期上海市季度監督抽檢結果。分析4個季度監督抽檢結果顯示,2020年上海市根據食品安全抽檢監測年度計劃,對全市范圍內生產經營的34大類,共計62 260批次食品進行了監督抽檢,其中抽檢食用農產品共5 860批次,占總抽樣量的9.3%,抽樣量排名第二,僅次于餐飲食品。檢出不合格樣品43批次,合格率99.3%,高于全國食用農產品合格率(97.8%),也高于上海市所有食品合格率(98.9%),詳見表1。


由于各區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監督抽檢任務具有很大差異性,本文僅對上海市省級食品安全監督抽檢結果進行分析。2020年,在對外發布的49期上海市省級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中,有33期涉及食用農產品抽檢,其中有18期涉及不合格樣品。全年共抽檢食用農產品7 201批次,其中不合格樣品55批次,整體合格率為99.2%。
2 食品亞類情況分析
按照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2020年食品安全監督抽檢計劃》中食用農產品抽檢品種的分類方法。2020年抽檢的食用農產品涵蓋7個亞類,分別是畜禽肉及副產品、豆類、生干堅果及籽類食品、蔬菜、水產品、水果和鮮蛋。從抽檢量來看,抽檢量最多的是畜禽肉及副產品,占比38.3%,其次是蔬菜,占比23.9%;抽檢合格率最高的是生干堅果及籽類食品和豆類,合格率均為100%,說明整體狀況良好;抽檢結果低于整體合格率(99.2%)的是水產品和鮮蛋,合格率分別為98.1%和98.9%,具體亞類情況分析詳見表2。

3 食用農產品不合格項目分析
分析55批次不合格樣品發現,不合格項目主要分布在獸藥殘留、農藥殘留和重金屬上,不合格率分別為61%(其中違禁獸藥占比16%)、26%、13%;主要涉及的樣品亞類是畜禽肉及副產品、水產品和蔬菜,詳見圖1。以上數據表明,目前食用農產品農獸殘藥物違規添加仍然是很突出的問題,并且全國食用農產品合格率在近年來呈現下降趨勢,需要引起食品安全監管部門的重視,繼續加大養殖源頭管控力度,規范藥物的使用,探索創新監管模式,提高監管有
效性[2]。

3.1 獸藥違規使用
抽檢食用農產品中,影響樣品質量最大的因素是獸藥違規使用。全年共公布34個不合格樣品,共計13種違規使用的藥物,其中包括5種禁用的藥物,涉及的樣品類別有畜禽肉及副產品、水產品和鮮蛋,占不合格樣品比例分別為44.1%、41.2%和14.7%,具體不合格項目及其樣品分布情況詳見表3。

由表3可知,檢出禁用獸藥的樣品主要是畜禽肉及副產品、水產品。畜禽肉及副產品是3件(雞肝、鴨肉和豬肝各1件),檢出的禁用藥物是呋喃西林代謝物、呋喃唑酮代謝物和五氯酚酸鈉(以五氯酚計);水產品是6件(大黃魚1件、黑魚2件、蛤蜊2件、毛蟹1件),檢出的禁用藥物是呋喃西林代謝物、呋喃唑酮代謝物、氯霉素和孔雀石綠。商家非法添加禁用的藥物主要是為了在水產品養殖、運輸、銷售過程中降低個體病死率,由于這些藥物對人體健康有著不同程度的危害作用,國家已將其列入可能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黑名單中,但因其價格低廉、療效好,或者目前仍無可替代的安全藥物,仍被部分水產養殖戶違規使用[3]。
3.2 農藥違規使用
在55批次不合格食用農產品中,不合格項目數量位居第二的是農藥殘留,不合格比例為26%,涉及的產品為蔬菜和水果,檢出的農藥主要為吡唑醚菌酯、啶蟲脒、腐霉利、甲基異柳磷和克百威,具體的不合格項目和樣品分布見表4。

由表4可知,共檢出5種農藥殘留,其中批次最多的是腐霉利,占不合格樣品比例高達64%,主要不合格的樣品是韭菜,可能原因是近年冬季霧霾天氣頻發,韭菜灰霉病害嚴重。腐霉利作為一種常用于韭菜灰霉病防治的農藥,因其在全國廣泛長期使用導致病原菌耐藥性增強,從而施用量不斷增加[4]。監管部門需要加強對農藥使用的管理,督促研發部門研制出安全性高的替代藥物,緩解農藥殘留帶來的安全隱患。
3.3 重金屬污染
第三種影響食用農產品質量的因素是重金屬污染,檢出的重金屬是鎘(以Cd計),涉及的產品主要是水產品中的蟹。重金屬污染主要來源于環境,存在于土壤和水源中,被植物和水產品吸收后,隨著食用進入人體。鎘元素易被消化道吸收,由于其半衰期長,不易降解,會在體內積蓄,研究表明,鎘會造成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慢性中毒對腎臟、骨骼、肝臟、心血管系統及免疫系統等均有影響[5]。監管部門需要從環境治理的源頭出發,加強法制建設和執法力度。
4 結語
監督抽檢數據分析表明,2020年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共抽檢7 201批次食用農產品,合格率為99.2%,高于上海市整體食品合格率98.9%和全國食用農產品合格率97.8%,說明上海的食用農產品安全狀況保持有序、可控,整體食用農產品安全處于全國領先水平。上海市食用農產品的主要安全問題是水產品和畜禽肉及副產品中的獸藥殘留,監管部門需要加強養殖環節的有效管理,在進入銷售環節前把好質量關。
2021年上海進入了“十四五”食品安全規劃的開局之年,下階段上海仍需進一步重視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農藥獸藥殘留、重金屬及環境污染等問題,加強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及時發現和處置食品安全問題,全面掌握本市食品安全總體狀況,提高食品安全監管的針對性、科學性、有效性。通過改革監控模式,增強法制制約,堅持源頭控制,從風險防控角度做好食品安全監管,保障人們的食品安全。
參考文獻
[1]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2020年食品安全監管工作要點[EB/OL].(2020-3-6)[2021-09-10].http://news.foodmate.net/2020/03/552860.html.
[2]陳淵,王依婷.2019年上海市食用農產品監督抽檢情況分析[J].糧食與油脂,2020,33(5):81-84.
[3]王群,馬兵,呂海燕,等.食品中硝基呋喃類及其代謝物對人體健康的安全性評價[J].中國漁業質量與標準,2020,3(2):4-10.
[4]李寶聚.蔬菜主要病害2013年發生概況及2014年發生趨勢[J].中國蔬菜,2014(2):5-8.
[5]陳超瑜,王晶,陳理.2015年-2019年紹興地區鮮凍水產品中鎘的監測結果及分析[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21,31(8):1014-1018.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