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芯片技術在食品檢測中的應用
基因芯片技術在食品檢測中的應用
尹 超
(泰安市食品藥品檢驗檢測研究院,山東泰安 271000)
作者簡介:尹超(1986—),男,山東泰安人,碩士,工程師。研究方向:食品檢測。
摘 要:在當前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背景下,基因芯片技術被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之中。人們對食品安全問題的重視性不斷提升,在食品檢測領域對基因芯片技術的應用力度也逐漸提高,轉基因食品安全檢測、食品原料構成檢測等均可采用基因芯片技術進行。在檢測效率高、結果精準和可一次性進行大規模檢測等優勢引領下,基因芯片技術為解決人們普遍關心的食品安全問題提供有力支持?;诖?,本文將針對基因芯片技術在食品檢測領域中的應用進行探討,希望為相關研究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基因芯片技術;食品檢測;應用
隨著科學技術發展速度不斷提升,基因芯片作為一種尖端生物技術被研發并廣泛應用于各行業中。從本質層面分析,該技術的應用目的為針對基因功能及基因表達方面進行檢測,涵蓋生物、半導體微電子等諸多高端技術,涉及生物及信息技術兩大技術領域。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可以將生物學領域中的非連續分析過程轉移至固相介電芯片之中,獲得連續性、小型化特征,是傳統生物技術的飛躍性發展??紤]到基因芯片技術的基本特征,該技術已經成為當前科學界內跨學科、綜合研究的重點技術。
1 基因芯片技術的應用價值
1.1 顯著提升檢測技術水平
從實際發展層面分析,傳統檢測技術成熟,應用較為廣泛,如針對食品致病菌所用的生化培養檢測等技術,具備明顯的操作便捷、應用性能良好等優勢,檢測周期長和效率低是常規檢測技術的主要短板。在當前時代背景下,傳統常規檢測技術已經難以滿足時代發展要求,快速、高效和精準是當前時代對檢測技術的新要求[1]。而基因芯片技術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可以利用多種參數實現自動化分析,有效滿足快速、高效的要求,同時也可以降低檢測人員工作負荷。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檢測結果的精準度也明顯高于常規檢測技術?;蛐酒夹g的應用對促進食品檢測技術更新換代,提升技術水平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1.2 對提升食品品質具有重要作用
從本質層面分析,基因芯片技術是基因工程技術的分支,該技術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功能不局限于對食品進行檢測及對食品成分進行分析,還可以用于重組食品中的原料成分,實現改變食品口感、性能等方面的目的。如充足食品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等成分,進而實現提升食物口感及營養的目的,對食品原料的基因進行重組,實現縮短其生產周期等目的[2]?;蛐酒夹g在實際應用中主要基于光導原位合成及為微量點樣原理,將多肽分子、核酸片段等大分子有序固化于硅片等載體表面,將二者進行有機結合使其形成排列較為密集的二維分子,并將其與已標記的待檢樣品靶分子進行雜交處理,利用電荷偶聯攝像機等主要儀器對雜交信號強度進行檢測,橫向對比標準樣品與檢測樣品中靶分子實際數量的差異并進行深入分析,為研究人員對食品進行有針對性的改造提供便利條件,該技術在提升食品品質方面具有較強的應用價值。
2 基因芯片技術的應用
2.1 在微生物檢測中的應用
從食品檢測的本質層面分析,對食品中的病原性微生物進行精準高效的檢測是檢測工作的最根本的目的及要求,主要原因在于食品中的病原性微生物對人們的身體健康具有直接威脅?,F階段,隨著基因芯片技術在食品檢測領域中廣泛應用,行業內基于該技術針對微生物構建出多種檢測方式,如針對李斯特菌有混合基因組微陣列,該陣列在實際應用中可以有效實現對多種近緣單核增多李斯特菌進行精準識別,此外,還有研究者提出利用單管復合體擴增結合基因芯片技術方式,可以實現對6種李斯特菌進行鑒別。同時,有研究發現,在對清洗生禽肉所用的清洗液中包含的大腸桿菌O157﹕H7進行檢測時,可以利用微陣列及免疫磁珠分離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且檢測上限達到105 CFU/mL[3]。
從當前研究成果層面分析,食源性腹瀉最為典型的誘因是空腸彎曲菌,該菌種中的生物學特性長期未能得到有效驗證,研究人員利用基因芯片技術將11種空腸彎曲菌作為研究對象,對其全基因組序列進行綜合比對,Penner血清型直接受該菌莢膜的影響,由此得出空腸彎曲菌致病性具體指標[4]。在得出相關結論后,研究人員在進行后續檢測工作過程中可以針對于致病機制相關的特異基因進行重點檢測。在芯片檢測過程中,當已發生變性的PCR產物與基因專一性寡核苷酸進行雜交后,基因編碼未被致病因子篡改的基因會被復合PCR所監控,實現對其中微生物進行精準高效檢測的目的。
2.2 在食品原料檢測中的應用
基因芯片技術在自身特點引領下,可以應用于基因突變食品原料篩選,在搜尋經濟價值較高、抗病抗蟲性較好及產量有保障的作物方面具有重要應用價值。此外,在農藥篩選、多種基因組檢測中同樣具備較強的應用意義。從實際發展層面分析,利用基因芯片的技術優勢,可以有效實現對農作物食品中的各項基因功能進行全面、細致的分析,也可以針對植物激素、光量等因素對作物生長過程中的影響進行深入分析,為推動作物良性生長提供有利條件支持,實現越過大田實驗流程,推動新型食品原料作物培育效率以及安全性提升的目的。
在當前食品原料基因組序列測試工作持續更新與完善的背景下,導致植物出現病情的多種病原微生物基因組逐漸被解碼,與之相對應的表達序列標簽也逐漸公開,利用此類標簽可以有效實現制作出性能更加優越的植物檢疫芯片,進而達到提升食品安全性的目的。此外,該技術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具備快速對作物病害進行檢測的功能,方便工作人員在病害發生前采取有針對性的防治措施,為植物作物檢驗以及跨區引種工作提供有效信息依據。
2.3 在食品營養成分檢測中的應用
從實際應用層面分析,利用基因芯片的技術優勢可以有效實現對食品中所包含的營養成分進行分析,并對營養素基因的表達與食品中蛋白之間的關聯性進行有效分析,為研究肥胖現象發生機理提供有效信息支持,為預防肥胖癥發生提供堅實的基礎支持[5]。此外,在應用基因芯片技術對食品營養成本進行檢測過程中,還可以有效實現對營養成分及腫瘤相關基因的表達進行分析,如致癌基因及抑癌基因的表達和突變,食品中營養成分和高血壓疾病的關系,為明確食品種類和人類身體健康之間的關系提供有效信息支持。
在具體對食品營養成分進行檢測過程中,利用基因芯片技術可以實現對食品中所包含的金屬硫蛋白及金屬硫蛋白基因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與研究,對鋅轉運體基因和微量元素鋅之間的轉運及吸收的關系進行分析與研究。通過對以上兩個項目進行檢測與細化分析,可以為食品安全保障工作要求落實提供有力支持,降低因食品中所含微量元素引發的食品安全事故發生概率。
2.4 在轉基因食品檢測中的應用
在當前科學技術發展速度不斷提升的背景下,轉基因食品逐漸成為當前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在此過程中可以有效利用基因芯片技術對食品原料進行相應改造,項目主要涵蓋碳水化合物、油脂等,在提升食品品質及加工性質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利用基因芯片技術對食品成分進行檢測,并針對性對部分基因進行改造可以有效提升蔬菜、水果類食品的保鮮性能及儲藏性等,在對發酵工藝進行優化革新方面也具有重要意義。
通常情況下,對基因食品的定義主要分為兩種:①通過對生物體直接進行基因修飾所得的食品;②將生物體中經過基因修飾部分作為食品基料或是間接作為食品。這兩種定義中所涉及的生物體包括經過基因修飾的動物、植物、微生物等,而基因修飾的本質則是利用基因工程技術將某種生物體的基因植入到另一種生物體中,使其擁有原本不具備的品質。
3 結語
在當前科學技術不斷發展背景下,基因芯片技術被廣泛應用于食品檢測領域,從實際發展角度分析,該技術的應用可以有效提升食品檢測的效率及精準性。在該技術支持下,食品的營養性及健康性得到顯著提升,基因芯片技術在食品檢測領域具有極高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郭秋實.芻議基因芯片技術在食品致病菌檢測中的應用[J].食品安全導刊,2019(6):119.
[2]劉瑩.應用基因芯片技術檢測食源性腹瀉致病大腸桿菌[J].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2020,11(3):261-265.
[3]張慧勤,楊進,王攀,等.提高食品檢測技術保證飲食安全[J].中國食品,2019(9):129.
[4]石琳.轉基因食品檢測技術與安全性評價[J].現代食品,2020(18):155-157.
[5]劉瑩.基因芯片法與常規檢測法在食源性疾病中的應用對比分析[J].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2019,10(19):6478-6482.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