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山州馬鈴薯全產業鏈問題研究
涼山州馬鈴薯全產業鏈問題研究
郭 娟
(西昌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四川西昌 615013)
基金項目:四川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馬鈴薯主糧化戰略研究中心項目“馬鈴薯全產業鏈問題研究-以涼山彝族自治州為例”(編號:MLS1714);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攀西康養產業研究中心項目“攀西經濟區‘康養+鄉村旅游’協同發展戰略研究”(編號:PXKY-YB-201915)。
作者簡介:郭娟(1987—),女,四川雙流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企業管理、民族經濟、區域經濟等。
摘 要:涼山彝族自治州作為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地,馬鈴薯在該地區的生產效益明顯優于其他糧食作物,因此分析涼山彝族自治州馬鈴薯全產業鏈的問題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從馬鈴薯研究背景出發,對馬鈴薯全產業鏈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并就馬鈴薯全產業鏈存在的問題提出對策措施,為指導涼山州在馬鈴薯全產業鏈上種、產、銷各個環節提供參考,提高其整體經濟效益,鞏固涼山州脫貧攻堅成果。
關鍵詞:涼山州;馬鈴薯;全產業鏈
我國農業發展面臨著資源約束和環境約束兩個“緊箍咒”,國內農業生產成本持續上升,導致農業效益持續走低[1],我國用不到9%的耕地生產了全球22%左右的糧食。馬鈴薯是繼水稻、小麥、玉米后的第四大糧食生產作物[2]。我國馬鈴薯單產具備提升空間,增產潛力很大,發展好馬鈴薯產業鏈,能提高經濟效益,緩解糧食供求壓力[3]。2016年印發《關于推進馬鈴薯產業開發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馬鈴薯將成為繼稻米、小麥、玉米外又一主糧,應加強馬鈴薯主食產業推進工作。研究涼山州馬鈴薯的優勢及馬鈴薯產業發展的因素是當下推動涼山州農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1 涼山州馬鈴薯產業現狀
涼山州馬鈴薯主要分布在鹽源、昭覺、布拖、喜德、越西、會東、金陽、美姑、普格、冕寧、甘洛、寧南和雷波等13個縣,這些地區馬鈴薯種植面積均在6 700萬m2以上,產量都在10萬t以上。其中鹽源、昭覺、布拖等馬鈴薯產業特大縣的種植面積在13 000萬m2以上,產量在30萬t以上。木里縣馬鈴薯生產規模較小,但播種面積也達到4 400萬m2,產量接近10萬t。這些縣的馬鈴薯產業鏈條短,加工比例偏低,大部分用于鮮食菜用或做飼料(大約為75%),加工比例遠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40%左右[4]。當地農戶對馬鈴薯的消費長期停留在溫飽型消費階段,無法共享馬鈴薯加工增值帶來的紅利,影響了收入水平的提高。
2 涼山州馬鈴薯全產業鏈存在的問題
2.1 馬鈴薯生產成本較高
當前,涼山州馬鈴薯種植成本較高的問題普遍存在,正常情況下,種植667 m2馬鈴薯所需噴藥、施肥、灌溉水源等方面的投入約1 000元左右,人工、農機、租地費等約
1 500元,總成本為2 500元左右,667 m2產出馬鈴薯按3 t計算,如果1.2元/kg收購,1 kg收益0.4元,667 m2一年可賺1 200元。但涼山州常年雨水較少,有些地方沒有灌溉水源設施,只靠自然降水難以滿足馬鈴薯種植需求,一旦發生干旱,會導致馬鈴薯產量大幅下降,影響整體收益,在實際種植過程中需要增加灌溉水源成本。涼山州交通不便,目前還未聯通公路的鄉鎮有19個、村1 753個,特別是邊遠地區大幅增加了運輸成本,成為制約馬鈴薯協調發展的重要因素。涼山州成規模種植馬鈴薯不多,機械化生產和管理跟不上,增加了生產成本,實際產出收益遠低于正常收入。
2.2 馬鈴薯基礎研究相對薄弱
馬鈴薯長期發展的核心是建立全產業鏈,馬鈴薯全產業鏈涉及原材料生產到產品營銷各個環節,需要進行基礎性研究,研究整合各資源要素,使產能分配合理,經濟效益最大化[5]。涼山州僅有一家研究馬鈴薯種植的機構,研究重點為馬鈴薯脫毒種薯繁殖,應針對涼山州獨特的氣候條件、土壤環境、產量及外銷、產業化進程、網絡營銷模式及市場客戶體系開展基礎性研究。
2.3 馬鈴薯深加工不足
經過多年發展和技術推廣,涼山州種植馬鈴薯品種及產量低的問題得到大幅改進。經調研發現,高山烏洋芋品種在涼山州本地受市場青睞,但種植水平科技含量不高,產量低,不具備深加工要素,沒有形成特色的產業優勢。隨著馬鈴薯規模產業的不斷發展,相關加工企業不斷涌現,推動涼山州馬鈴薯加工產業的發展。但是大部分企業屬于簡單重復建設,企業的加工設備科學化水平較低,而且多數企業受到機制、正規化管理及運營資金的限制,科技含量相對較低,加工生產的精品較少,市場競爭能力差。企業的布局沒有根據馬鈴薯種植情況合理建設,有的區域在方圓不到20 km中建有多家馬鈴薯加工企業,造成供應加工材料不足。原材料供應不足,考慮到企業收益問題,有的企業僅進行淀粉加工的初加工或短期加工,這也是制約馬鈴薯全產業鏈發展的重要問題。
2.4 銷售渠道單一
目前涼山州生產馬鈴薯規模與市場化程度不相匹配,四川省的馬鈴薯最大生產區位于涼山州,但涼山州還沒有形成規模的馬鈴薯批發市場。涼山州馬鈴薯主產區大多處在交通運輸不便的區域,大幅增加了運輸成本,造成馬鈴薯外運的數量非常有限。鮮薯的銷售主要通過各經銷商運輸到全國各地進行末端銷售,但馬鈴薯儲藏條件不好,容易在運輸存儲過程中發芽,造成不同程度的腐爛,增大銷售成本,影響了新鮮馬鈴薯的外銷。除此之外,馬鈴薯的宣傳、包裝好壞與否,也是影響銷售的重要原因,涼山州大部分馬鈴薯在包裝上精細包裝不夠,有的基本屬于簡單包裝,大量從產自種植地里的馬鈴薯直接銷售到市場,產品價格相對較低,影響馬鈴薯整體的經濟效益。
3 涼山州馬鈴薯全產業鏈發展對策
3.1 對馬鈴薯產業進行整體布局規劃
針對馬鈴薯成本較高的問題,對現有馬鈴薯種植區域重新進行產業布局,優化種植結構和區域布局,提升農業的效益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在安寧河谷地帶和部分高山地區連片種植,建設“萬畝薯田”原料基地,通過“公司+農戶”、“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實施訂單農業,逐步形成馬鈴薯種薯區—馬鈴薯菜用區—馬鈴薯加工區的分區種植結構??杉涌炝挤N良法推廣速度,規?;?、集約化、標準化生產,統一管理,實現機械化生產和管理,縮小農業產業現代化差距,降低種植環節成本,水源灌溉、交通運輸等生產成本,減少市場價格波動對馬鈴薯鮮薯的影響。
3.2 強化馬鈴薯基礎研究
馬鈴薯種植的科技水平對產業發展的貢獻遠落后于發達國家,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馬鈴薯上游產業鏈的增值。為此,有必要依托地方院校馬鈴薯研究中心,對馬鈴薯產業市場定位、戰略發展方向、主要用途、在涼山州鄉村振興中的地位等開展基礎性研究,注重與國內外各大高校的合作,實現產、學、研深度結合,不斷研發新品種和新技術,將科研成果有效轉化為農業生產力,延伸馬鈴薯全產業的價值鏈條。
3.3 延伸產業鏈,提高產業精深加工能力
涼山馬鈴薯種植面積大,單產水平高,經濟效益較好,但始終停留在銷售原材料和初級加工品的發展階段,消費層次一直停留在溫飽型消費、副食消費、原料鮮食消費等低端發展階段。對此,應延伸產業鏈,打通供應鏈,形成全產業鏈,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產品優勢和競爭優勢,促進涼山農業增值,增加涼山馬鈴薯的市場綜合競爭力,力爭在全省、全國甚至國際馬鈴薯市場上占領一席之地[6]。涼山州馬鈴薯產業未來發展的出路在于深加工和精深加工,目前首要任務是打破涼山州馬鈴薯產業發展的瓶頸,需要“拓銷”和“加工”兩條腿走路。依托涼山州現有的馬鈴薯加工企業,由企業牽頭,整合政府投資項目。將馬鈴薯粗加工業延伸到深加工和精深加工,對加工產品進行包裝銷售,不斷延伸農產品產業價值鏈,提升產品的附加值,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和增值。
3.4 拓寬銷售渠道
依托現有資源,拓寬銷售渠道。西昌學院是涼山州唯一一所公辦高等學校,同時也是涼山州部分縣的對口扶貧單位。西昌學院的電子商務專業是國家級示范建設點,可以此為契機搭建農產品電商平臺,從大型批發市場逐步向散戶、個體戶及一些小型批發商轉移,通過線上銷售+田園直播方式,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
4 結語
馬鈴薯全產業鏈研究屬于典型的農業產業化研究,我國糧食供求總量平衡,但結構性矛盾日益突出。受國內消費需求增長放緩、替代產品進口沖擊等因素影響,國家實施馬鈴薯主糧化戰略,馬鈴薯與三大傳統主糧具有同等地位,研究馬鈴薯全產業鏈具有重要意義,種植、生產與加工結合,將馬鈴薯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后聯合,產生聚合規模效應,提高馬鈴薯產業效益,逐步形成馬鈴薯產業自主發展的動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可為國家糧食安全與食品安全提供更多保障。
參考文獻
[1]淳俊,馮焱,陳濤,等.打造綠色馬鈴薯全產業鏈升級特色主食化營養產品:關于四川特困山區發展馬鈴薯主食化的生產建議[J].四川農業科技,2019(2):5-7.
[2]張艷紅,劉朝霞.基于鉆石模型的甘肅省定西市馬鈴薯產業競爭力分析[J].中國林業經濟,2021(5):59-62.
[3]程華,謝莉嬌,盧鳳君,等.農業產業鏈的增值體系、演化機理及升級對策[J].中國科技論壇,2020(3):126-134.
[4]趙緒福,王雅鵬.農業產業鏈的增值效應與拓展優化[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7):107-109.
[5]匡遠配,易夢丹.精細農業理念促進現代農業產業鏈、價值鏈和利益鏈“三鏈耦合”[J].農業現代化研究,2020(41):747-755.
[6]孫竹梅,張國強,曾鈞.馬鈴薯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路徑探索[J].農業科技通訊,2020(9):194-197.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