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模式創新對食品行業發展的影響性研究
融資模式創新對食品行業發展的影響性研究
袁 垚
(廣州華商學院,廣東廣州 511300)
摘 要:基于當前食品行業普遍存在的融資問題,企業應切實加強對該項工作的重視度,以互聯網金融發展作為背景,在擴寬融資模式的基礎上,進一步實現融資模式創新,促進我國食品行業持續發展。本文以食品行業作為研究方向,闡述了融資模式創新的重要性,結合當前食品行業融資現狀以及渠道,具體對融資模式創新影響性進行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融資模式;食品行業;互聯網金融
相關調查顯示,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國內食品行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8 348.2億元,累計增長7.3%,僅2019年1—2月,行業實現利潤總額達到254.7億元,累計增長11.2%,主要得益于調結構、促轉型、增效益工作。但是就目前而言,食品行業融資難問題仍然不容忽視,由于食品行業規模較小,結構完善度較低,經營模式多呈現分散化特點,整體融資環境相對較差。積極拓寬融資渠道,促進融資模式創新具有重要意義。
1 融資模式創新重要意義
食品行業與農業關聯性較強,應用范圍較廣,與居民基本生存密切相關。具體而言,食品行業主要指經各類食物原料加工,以達到供人們日常食用的目的。食品行業發展與我國國民生存發展密切相關,將會直接影響到國計民生。但受到資本市場健全度較低影響,在食品行業中,融資問題較為普遍,對企業發展十分重要[1]。
1.1 改善企業經營困境
通過解決融資問題,能夠有效改善企業經營困境。對于企業經營發展而言,融資問題屬于首要問題,在資金流動的情況下,可提高資金投入的有效性,有利于提高企業產值。拓寬食品行業的融資渠道,有利于進一步緩解食品行業長期存在的融資受限情況,促進整個行業持續穩定發展。
1.2 促進食品行業可持續發展
基于產業關聯性視角,對融資難問題進行解決,能夠有效優化食品行業關聯產業,推動其可持續發展。相關研究表明,通過提升產業間及產業間知識關聯性、緊密度,能夠有效提升二、三產業的集聚水平。食品行業與多種產業關聯度較高,在產業結構較為豐富的情況下,通過解決融資難問題,可有效促進各類產業集聚發展。
1.3 助推農業發展
提升融資有效性,能夠進一步助推農業發展。對于食品行業而言,所有原料均與農業相關,在食品行業發展的情況下,將會進一步推動農業生產深化發展。為有效促進我國農業發展,我國應著力于強化食品行業融資問題的解決力度,在促進食品行業融資模式創新的基礎上,使我國食品行業得到更多融資渠道,保障我國食品行業發展[2]。
2 食品行業融資現狀
相關調查顯示,90%食品企業均為中小型企業,受融資束縛較為嚴重,因為我國食品行業與其他行業相比相對落后,一旦未獲取良好信用基礎,將會進一步增加融資困難?;趥鹘y融資模式,直接、間接融資渠道代表為資本市場及銀行。以我國開放型經濟發展作為背景,資本融資逐漸國家化,有效實現了融資渠道的拓寬,但是由于傳統融資模式在食品行業覆蓋力不足,導致食品行業融資受限嚴重。以我國現有金融制度出發,對于企業融資而言,間接融資占比較高,其主要以銀行信貸居多,該部分資金支持多偏向實力較強的企業,而對于食品行業關注度較低,食品行業往往很難獲取到銀行信貸的支持?;诮洕鲁B,銀行信貸呈現收縮狀態,各金融機構在融資方面也更加謹慎,針對這一情況,食品企業融資難度將會進一步升高。在食品行業中,外商直接投資(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能夠起到促進資本形成的作用,有利于提高技術進步,可為出口貿易創造便利,進一步實現對融資渠道的拓展,但是有研究表明,受到壟斷影響,在FDI擠出效應作用下,我國FDI效果相對較差。由此可見,對于食品企業而言,僅僅通過傳統融資模式,企業融資需求無法得到滿足,食品行業應進一步加強對新型融資模式的探索,通過拓寬融資渠道,保障自身可持續
發展[3]。
3 融資模式創新影響性分析
結合科技發展,自2010年起,我國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顯著,到2014年年底,我國在互聯網金融規模方面已經達到10億人以上,2017、2018年,為保障互聯網金融規范化發展,我國進一步出臺了一系列文件,有效促進我國互聯網金融行業向成熟期過渡,具體表現為,企業資質價值的提升、行業產業鏈的重塑以及行業集中度優化。建立在嚴格行業監管基礎上,在未來1~2年中,受監管趨勢發展影響,將會導致行業發展出現變化。我國預計在1~2年內形成良好的行業規范及驗收,使監管工作進一步進入到適度鼓勵階段,促進行業進入到穩定增長期。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縱深化發展,利用大數據技術,食品企業能夠快速完成市場信息收集,并獲取客戶目標信息,通過對客戶行為進行判斷,借助實時監測,完成企業投資問題,促進傳統融資信息不對稱問題的解決,進一步減少交易成本[4]。
3.1 融資模式探索
以互聯網金融發展作為背景,我國金融市場格局變化顯著,與傳統直接、間接融資模式不同,互聯網金融屬于第3種金融投資模式,可將其視為全新的金融業態。以互聯網金融融資問題著手,學界研究主要以兩方面展開,即信息不對稱角度下的互聯網金融及互聯網金融下的中小微企業融資渠道?;谏a實踐角度,互聯網金融中介功能在市場上發揮明顯,有效促進了企業融資渠道的拓寬,在互聯網金融支持下,中小微企業發展顯著。
結合互聯網金融深入發展,各類業務模式金融形態呈現多樣化發展趨勢,也為食品行業創造了良好的融資模式及渠道。例如,金包谷網借助供應鏈金融,使各中小型食品企業獲取到了優質的融資服務。麻布貸主要在農業方面著手,為農民發放生產性貸款。
基于互聯網金融發展現狀,無論是P2P、電商平臺,還是眾籌、互聯網銀行,均可為食品行業提供融資服務,但是受不同渠道的影響,融資成本、效率也存在一定的差異。結合食品企業特性:中小型居多、融資需求時間較短、融資規模較小及具有較為明顯的周期性,應用P2P平臺,雖然在融資效率方面優勢顯著,但是資金成本相對較高,銀行信貸交易成本相對較低,電商平臺主要服務對象為供應鏈系統食品企業,在供應鏈系統內,企業能夠得到更低的交易成本,但對企業信用要求較高,需要企業具備良好的貿易背景。對比傳統銀行,互聯網銀行模式無論是在效率方面,還是在信息實時性方面,均具備良好的優勢。與其他互聯網融資渠道相對比,眾籌在各方面優勢并不顯著,其主要服務類別為創業型項目,針對食品企業融資及時性需求,眾籌將無法
滿足[5]。
受互聯網金融影響,我國生態金融改善顯著,通過對傳統金融進行補充,在互聯網金融作用下,市場金融合理性顯著提升。在互聯網金融中,信息不對稱、長尾理論屬于主要內容,建立在上述理論基礎上,形成了二次脫媒、惠普金融理論。與傳統金融存在相比,互聯網金融具有更加明確的方向性,其專業度也相對較高,因此,在未來應加強互聯網金融下食品行業融資研究?;诨ヂ摼W金融,在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的同時,借助長尾理論,有效拓展互聯網金融用戶,加快食品企業脫媒,進而形成全新的金融模式。
3.2 融資模式可行性分析
在食品企業中,以供應鏈融資展開研究,食品企業產供銷特點較為顯著,具備進行供應鏈業務的現實條件,可判定食品企業能夠支持供應鏈金融融資。對于供應鏈融資而言,應切實保障資金鏈的安全性,提高其盈利性、流動性。具體對供應鏈金融進行分析,其主要包括線下、線上供應鏈金融。整體而言,在業務模式方面,線上、線下供應鏈金融具有重合性。
在食品行業中,供應鏈金融有效性最強,經供應鏈,能夠有效對融資問題進行解決,使信息流、商流始終保持充分流動狀態,為企業經營發展提供保障。食品行業在供應鏈結構方面通常涉及環節較多,需要多個融資主體參與,各主體貿易背景聯系較為緊密,在供應鏈金融開展中具有較為良好的優勢。
結合當前供應鏈金融下食品企業融資情況,供應鏈金融所具有的市場潛力尚未得到有效開發,服務在針對性方面存在明顯不足。因為食品企業經營具有分散化特點,供應鏈生態系統難以得到有效建設,供應鏈金融業務模式成熟度較低。由于食品企業多處于獨立經營狀態,在經營過程中,會伴隨一定的市場風險,在融資方面相對較為困難。傳統供應鏈金融獨特性較強,不具有復制、推廣相關屬性,因此,整體而言,供應鏈金融還處于探索階段,需要相關工作人員進一步明確企業常見經營、信用風險,并予以合理解決。
4 食品行業融資模式創新建議
以我國經濟新常態作為背景,對于食品行業而言,其正處于互聯網金融關鍵時期,也是特殊時期。因此,為有效推進自身健康發展,食品行業應強化多方資源整合,使各類資源能夠成為合力。建立在市場監管基礎上,既要保持行業高度自律,還要積極接受公眾他律,明確自身發展思路,以自身實際情況出發,經正確預判,合理解決發展中存在的融資難問題,勇于突破資金瓶頸。在轉變融資模式的同時,主動轉變經營方式,為食品行業創設更加良好的發展前景。
4.1 加強思維創新
作為食品行業,應緊跟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浪潮,爭做潮頭,力求做到順勢而為。結合當前激烈的市場環境,食品企業應以自身實際情況出發,在明確自身發展目標的基礎上,借助有效手段,突破資金瓶頸,充分認識到在互聯網金融下,企業變革的重要性,以金融服務、電子商務作為著手點,確保各項變革工作的落實。同時,食品企業應樹立正確的融資模式創新思路,完成對企業內部多方面資源整合,包括終端、原材料、金融等,通過集中聚合產業力量,在優化企業融資模式的基礎上,全面轉變企業經營方式,促進企業長效發展。另外,企業應充分發揮互聯網精神,并將其與經營管理相結合,全面優化工作人員服務態度以及專業素養,促進融資業務速度提升,優化融資工作效率,促進整個食品行業可持續發展。
4.2 恪守行業規范
近年來,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顯著,在國民經濟發展中起到了突出的作用。我國已經在國家五年規劃中將互聯網金融納入其中,并以“規范”作為其中重要的關鍵詞,與互聯網金融發展相符。但是結合互聯網金融發展,一些問題的出現同樣會對社會造成負面影響,例如,非法集資、兌付危機等,將會嚴重損害公眾利益。因此,基于互聯網金融融資,作為食品行業,應在積極探索準入門檻的基礎上,明確行業標準,提高自身行業自律性。食品企業要恪守規范,確保各項經營工作的合法性以及合規性,通過加強融資技術創新,全面推動融資平臺建設,確保企業內部資金充足,在提高企業經濟實力的基礎上,優化企業運營能力,保障企業資本運作有序發展。
4.3 明確企業定位
與傳統融資模式相比,互聯網金融融資模式在市場交易成本方面優勢顯著,在降低交易成本的基礎上,可有效促進信息不對稱問題的解決,避免抵押擔保相關問題出現,有利于在最大限度上降低融資難度。在互聯網金融下,融資模式呈現多樣化特點,企業發展模式、需求不同,對融資模式實際要求也存在一定的差異,相同的融資模式并不適用于每一個企業?;诖?,食品企業應充分明確自身發展情況,以長遠角度出發,秉承著因地制宜的原則,探索與企業最具有匹配度的融資模式、途徑,確保食品企業順利融資?;ヂ摼W市場發展潛力巨大,但是同樣存在一定的風險,并不是所有融資平臺均能夠成功融資,食品企業應結合自身發展及行業發展趨勢,落實科學規劃工作,明確自身發展優勢,合理制定未來發展方向及發展目標,始終保持一定的融資規模,合理管控內部資金成本,通過科學調整資金結構,有效降低企業內部存在的債務風險。
4.4 及時更新企業內部信息
作為新興業態,互聯網金融能夠使傳統融資模式得到有效改變,以互聯網金融發展作為背景,食品行業應切實加強內部人員培訓,督促其學習互聯網金融知識,通過提高從業人員知識儲備,引領其正確認識互聯網金融融資模式,并對企業內部融資問題展開深入思考,全面提高企業內部融資行為的專業化水平。結合相關信息技術發展,食品企業應充分明確獲取信息的重要性。在食品企業中,原材料、銷售屬于重要環節,食品企業應深入市場調研,及時獲取第一手資料,明確當前消費者消費趨勢,關注原材料價格變化波動,并在企業內部建立準確的信息平臺,完成對各類信息的收集,并于平臺中發布,確保企業內部決策人員、管理人員能夠根據平臺提供信息,完成內部融資決策及融資管理工作。在總體上把控企業發展動向,在優化生產布局的基礎上,切實落實內部經營模式調整,促進企業經營效率提升,使企業能夠得到充足的融資。
5 結語
本文以多角度對解決食品行業融資難問題的重要性進行闡述,從我國食品行業融資現狀出發,結合當前互聯網金融發展情況,在對融資渠道拓展可行性分析的基礎上,以供應鏈金融為重點,有效促進融資模式創新,在整體上提升我國食品行業競爭力,推動食品行業長效發展。
參考文獻
[1]李誠.互聯網金融背景下中小型食品企業融資模式創新策略[J].肉類研究,2021,35(3):69.
[2]劉莉.融資模式創新對食品工業發展的影響性分析[J].食品工業,2019,38(7):228-230.
[3]任毅,張羽欣.互聯網金融背景下我國食品行業融資模式創新研究[J].食品工業科技,2019,37(7):30-33.
[4]王瑞斌.互聯網金融對食品工業發展的影響性探究[J].食品工業,2017,38(9):238-241.
[5]張莎,陳志宇.互聯網視角下食品企業的創新路徑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7(32)49-50.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