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檢測與我國食品安全監管體制的優化分析
第三方檢測與我國食品安全監管體制的優化分析
朱力濤
摘 要:本文闡述了第三方檢測機構在食品安全監管體制中的作用,介紹了行業協會在監管體制優化方面的注意要點,從構建信息化體系、完善檢測體系等方面對我國食品安全監管體制的優化策略進行了分析,旨在為食品安全監管提供參考。
關鍵詞:第三方檢測;食品安全;監管體制
我國食品安全監管水平逐步提升,食品安全狀況穩中向好,但在當前食品安全監管體制,特別是縣級食品安全監管體制中仍面臨一定的局限性,多種因素制約著食品安全的監管效能,需要相關部門開展深層次的調研、探索和研究。
1 第三方檢測機構在食品安全監管體制中的作用
1.1 協助政府監管
由于受到政府行政資源等多方面條件的限制,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在工作過程中時常會出現監管效率低的問題。食品安全監管工作要充分利用科技支撐,實現科技監管,通過購買服務方式將第三方檢測機構作為政府監管的有益補充部分,實現政府資源優化配置。部分西方發達國家中,第三方檢測機構已成為其開展基層檢測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絕大多數基礎食品安全檢測的職責,包括對于產品指標、風險檢測以及質量管理檢查等,同時還可以承擔食品監管人員、生產企業人員的培訓與規劃工作。
1.2 加強技術合作
各級政府部門應不斷強化監管、健全監管體制,加大對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但違法行為也逐漸呈現出更加科技化以及隱蔽化的特點。若想提升食品安全監管的實效性,勢必要有更加先進的技術支持。第三方檢測機構取得實驗室認證認可機構頒發的資質,相較于政府行政監管部門的職業化的食品安全檢測隊尚未建立的現狀來說,具有人員力量更專業、技術更先進、設備更完善、體系更健全的特點。政府監管部門強化與第三方檢測機構之間的技術合作,能夠達到合作共贏的效果,進而讓技術、設備以及資金都能夠得到更好地應用,最大限度地提升研發的質量和實效性,真正為食品安全監管的高效落實提供保障[1]。
1.3 有效監督政府
政府在開展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面臨監管俘獲的風險,例如個別地方政府或監管部門為了保護本地區的企業,往往會對本土企業的部分問題進行包庇,而強化引入更多的監管主體,能夠盡量減少這種由于信息不對稱所出現監管不足的問題。實踐中,部分食品企業可能存在上報虛假信息、逃避監管、監管人員通風報信等問題,通過引入第三方檢測機構,從檢測、培訓等環節著手,利用多種社會力量強化過程監管,提升監管效能。
2 第三方檢測與我國食品安全監管體制優化策略探究
2.1 行業協會方面
我國食品安全監管體制要引入社會共治理念,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輔助性作用,實現從業人員及公眾和政府部門的有效溝通。行業協會既能夠向政府完整地反映人們的實際訴求,還能夠向人們傳達政府的政策,高效緩解普遍存在的市場失靈以及政府失靈的問題。行業協會本身相對于政府來說,能夠更加全面地了解行業內食品的具體工藝流程、生產技術、產品品質以及銷售管理等多方面內容,使其能夠獲得更多更為詳細的信息,以提升對于本行業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專業性和實效性。行業協會應加強對于以下3方面內容的重視[2]。①行業協會需要對政府部門開展的各項工作進行積極配合,同時還應處理好其在監督、協調等方面的工作,進一步落實對于食品安全監管的改進和加強。②行業協會需要全面開展對于轄區范圍內食品質量安全情況的調查和研究工作,對未來食品行業發展的相關趨勢進行詳細分析和判斷,為政府制定食品發展規劃獻言獻策。③行業協會應強化開展自我管理工作,加強自律體制建設,發揮傾聽民意、技術推廣、服務管理、職業技能培訓、維護企業利益的重要職能,助力食品行業高質量發展。
2.2 政府方面
2.2.1 構建信息化體系
政府方面應積極構建更加完備的信息化體系。①政府部門需要汲取國外食品安全監管體制構建方面的先進經驗,形成適合我國國情的信息采集系統,有效保障消費者應有的知情權,有效懲罰違法企業、開展優秀企業的宣傳工作,該系統的靈活應用有助于政府科學合理地對相關法律法規做出調整,實現多部門的有效聯合,切實展現出第三方檢測機構的實際作用,盡可能將政府、企業、消費者以及社會輿論幾種渠道有機結合起來,進而完成對于各方面信息的充分收集工作[3]。在信息采集系統的基礎上,消費者能夠反映其在日常生活中所能夠接觸到的食品安全問題,政府對于信息進行核實、調研、分析整理,經系統研判進行統一發布。各企業之間也能夠達到互相監督的效果,向政府反映企業在生產加工過程中所存在的違規現象,此舉可極大程度上控制新行業潛規則的出現,進而降低劣質食品在入市產品中所占據的比例。從實際情況來看,發達的信息網絡可以為社會輿論監督創造良好的條件,進而充分展現出社會對于食品安全的監督作用,宣傳優秀食品的同時曝光不良食品。而政府則需要對網絡中的海量信息展開進一步的核實以及梳理工作,并公布正確有效的各類信息[4]。②政府食品安全協調機構需要在現有的基礎上對其原有的信息收集與分析機制進行健全與完善,切實保障其權威性,定期組織進行食品安全風險會商,提升各項信息分析與梳理工作的實效性。政府應積極開展同資深媒體工作者以及業內資深專家的合作,有效將其資源整合,并展現出其各自的專業知識,運用多樣化的方式以及渠道分析信息,系統化地進行相關材料的公示。近些年來我國現代化信息化水平逐漸提升,在當前互聯網技術高度發達的時代背景下,各種信息呈現出極為繁雜和豐富的特點,但與此同時其中還存在諸多不實或者有害的信息,而政府在搜集和整理的過程中能夠將其中正確的信息有效提煉出來,再對其進行發布便可充分保障其應有的權威性。
2.2.2 完善檢測體系
政府部門是開展食品安全檢測工作的主導者,為了能夠真正提升食品安全檢測工作的效率,政府部門應對檢測體系進行優化調整,盡可能將原有的食品檢測范圍擴大,并進一步深化項目檢測的程度[5]。目前我國的食品安全檢測在極大程度上受到檢測技術的制約,檢測人員本身的專業能力和素質則影響了檢測技術發展的實際情況。政府應強化開展同第三方檢測機構之間的聯合,進而發揮其在技術和理念等方面的優勢,在提升檢測效率的同時,降低政府的監管成本。
3 結語
綜上所述,積極引入第三方檢測機構,健全食品安全監督抽檢機制和信息發布機制,充分發揮其技術優勢、設備優勢、人員優勢,優化完善食品安全監管體制,使之成為食品安全監管的有益補充,有利于深入落實政府的屬地管理責任,提升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的主體責任意識,提升人們的安全感、幸福感和獲得感,切實保障人們舌尖上的安全。
參考文獻
[1]宋根林,羅劍鋒,祝劍嫄.第三方檢測與我國食品安全監管體制優化[J].食品界,2018(8):42.
[2]胡勝群,王少偉,陳佩佩,等.我國現階段食品生產監管體制優缺點分析[J].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2019,10(3):789-793.
[3]吳林海,黃錦貴.完善新時代中國食品安全檢驗檢測體系[J].中國食品安全治理評論,2019(2):3-18.
[4]張世明,王振興.市場監管體制改革對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影響[J].安徽農業科學,2018,46(25):213-214.
[5]李凌銳.食品檢驗檢測體系存在的問題及完善對策[J].現代食品,2020(23):68-70.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