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中心處置食品安全事故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疾控中心處置食品安全事故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張樂銳,馬永忠,黃家馨
(海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監測所,海南???570203)
摘 要:為使人們的飲食安全與身體健康得到更大保障,疾控中心(CDC)應加大對食品安全問題的處理力度,將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率降至最低。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基層CDC在實驗室設施配置及檢驗能力、食品安全事故處理機制及應急處置信息管理系統應用等方面均存在一定不足,本文對相關問題進行分析,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疾控中心;食品安全事故;問題分析;對策探究
近年來,國家及各級政府給予食品安全問題較高的重視,并在該方面上付出很大努力。但經過客觀分析發現,當下我國食品安全問題十分突出,在經濟轉型及食品工業壯大發展的浪潮中,問題食品屢見不鮮。CDC應主動履行自身職責,在有效管理、保護食品安全方面發揮自身優勢,持續完善食品安全事故的處置方法策略。
1 重視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構建情況
早在2004年,衛計委通過下達文件對基層CDC的實驗室設施配置與檢驗能力提出詳細要求,但部分機構并沒有嚴格執行。很多基層CDC至今還是缺少大型儀器設備,比如落實常規工作的A類儀器,包括氣相色譜儀;依照基本功能要求務必組裝的B類儀器,離子色譜儀等;參照地方特征、工作現實需求需配備的C類儀器設備等。另外,CDC在開展病原微生物檢測工作的實驗室并不符合相關規范要求的P2實驗室建設要求,很難用其精確辨別與食品安全事故相關的致病菌。
為了增強食品安全檢測檢驗能力,基層CDC一定要高度重視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構建情況,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及時引進先進的食品安全檢驗裝置,主動打造優質的檢測條件,完善實驗室儀器設備,將各方面資源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增強和食品安全技術有效應用相配套的實驗室檢測、評估能力,最大限度地滿足新時期下食品安全監測、預警、事故處置等工作需求,并改善崗位人員的薪資待遇,完善食品檢驗人才隊伍建設。
2 提升食品安全事故協同調查機制的協調性
針對一起由于市民購買超市內售賣的熟食而引起的亞硝酸鹽中毒事件,因為該事件牽扯到食品生產個體戶、食品加工制造、物流運輸等諸多環節,造成有關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在食品加工、流通等方面出現分歧,片面的認為其在自身職責范圍之外,故而沒有第一時間前往現場實施有效的管理控制。站在客觀的角度分析,以上這種運作方式不利于基層CDC人員有效開展現場調查處理、食品安全事故認證、確定中毒食品與原料、危害嚴重程度與牽扯范疇、后續發展趨向預測等[1]。當然,CDC也很難在事故發生地有效開展流行病學調研與實驗室標準化檢測工作,很難確保安全事故定性的科學性、準確性。
為了能及時解除以上現實問題,國家與地方相關部門應積極落實自身職責,盡早優化食品安全應急處理元,依照現行法律規定,衛生行政部門應主動履行自身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的綜合協調職責,結合當下我國食品安全事故處理現狀,綜合多方面因素,有針對性的建設相配套的聯動機制,并在執行過程中進行補充與完善。凡是參與食品安全事故調查的相關部門,均要自覺服從衛生行政部門的組織管理,做到科學、精準分工、密切合作,提升事故查處工作質量與效率。清晰設定事故處置階段各個監管部門的職責和義務,毫不動搖地堅持技術優選原則,使CDC相關工作在運作階段表現出更高的可操作性與實用性,將自身價值充分發揮出來。
3 完善與食品安全事故處置相關的法規、章程
現行法律規定,CDC負責完成食品安全事故相關的流行病學調查、現場衛生處理工作。但現行體制中沒有設置食品衛生專業這一技術職稱,食品安全事故中食物中毒病例定義被納入到國際通用型的食品中毒事件基本調查體系內,也是食品中毒事故現場調查處置工作的重點與難點,故而針對食物中毒病例定義是由臨床專業醫師還是流行病學專業醫師確定,一定要明確。針對食品安全事故的流行病學調查流程、怎樣確定病例、現場衛生處理的具體內容等工作中的難點問題,需要國際與省級CDC盡早研究編制出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置實際運用的操作規程。
國家相關部門要盡早建設食品安全事故處置機制,完善大型事故報告、事故現場調研、衛生處置及流行病學調查體制,整體梳理現有配套法規,有針對性加以補充、完善相關部門的規章與有關制度[2]。針對食品安全事故的流行病學調查流程、確定病例的方法、現場衛生處置內容等有關難點問題,國家與省級CDC盡早編制相應的操作規程,進而更規范地指導事故應急處理過程。衛生行政部門應認真履行綜合協調職能,確保CDC能第一時間抵達現場。各個醫院要創設專職的食品衛生報告員崗位,并加強對報告員的培訓指導力度。
4 建設健全的食源性疾病監測體系
食源性疾病是一項流行十分廣泛的疾病,被認定是最大的食品安全問題。除了微生物危害之外,化學性危害也是食源性疾病的主要來源,化學系危害可能會對人體形成致突變、致癌、致畸等作用,嚴重損害身體健康[3]。當下很多基層的CDC沒有建設出一套十分完善的食源性疾病監測體系??梢酝ㄟ^如下方法解除以上問題:①加大對能夠引起人體食物中毒的食源性疾病的管理力度,比如建設哨點醫院主動監測,具體可以設定兩個醫院作為哨點醫院,哨點醫院應盡量為每個前來患者進行實驗室診斷檢查,及時采集足夠的糞便樣品進行檢測,將監測結果錄進食源性疾病報告卡;②建設社區人群主動監測體系,創設兩個居委會社區服務處作為調查點,進而降低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等事件的發生率;③完善食物中毒的法規與標準。持續完善食物中毒與食源性疾病的監測體系,增強對重點地區、重點人群、重點食品安全的監測力度[4]。
5 急需開發與應用應急處置信息管理系統
長期以來,流行病調查為基層CDC處置食品安全事故的一種常規方法,為進一步增強CDC處理食品安全事故的能力,國家與省級CDC應建設聯動機制,協同研發事故應急處置信息管理系統,有機結合流行病學、統計學相關方法與專業統計軟件,建設出包括事故報告、個案調研、衛生學研究、實驗室檢查和事故定性等諸多模塊的信息管理系統,繼而為相關人員分析問題提供更可靠的憑據[5]。①把建設安全事故處置作為中心點,以互聯網為支撐,和各級CDC建設多層次的聯絡關系,提升信息資源的共享效率。②以大數據庫為基礎,建設出運行狀態安穩的數據管理系統,該系統支持常規操作系統的運作過程,也能幫助各級CDC對食品安全事故作出分級響應,協同提升事故處置效率,實現對食品安全事故的全程化控制,循序漸進地提升基層CDC的業務能力。
6 結語
食品安全事故的處置是基層CDC的重要職責之一,積極做好該項工作,能及時有效地糾正食品行業與食品流通市場內的違法違規及不端正行為,降低食品安全事故發生的風險,使人們餐桌飲食安全得到更大保障。雖然當下基層CDC食品安全處置工作中存在著一些問題,但是若相關人員能主動正視問題,分析問題成因,積極調整與改善,很多問題一定會迎刃而解,為夯實我國食品安全事業作出更大貢獻。
參考文獻
[1]段德水,楊麗.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學調查處置問題探討[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38):195.
[2]王三桃,張曉紅,史一,等.山西省疾控機構食品安全事故調查能力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17,33(2):149-152.
[3]林國建.疾控機構承擔食物中毒調查處置問題探討[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12(12):1269-1271.
[4]金武.揚州市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置能力現況調查[J]. 江蘇衛生事業管理,2019,30(4):539-541.
[5]齊文蘭.探討食品中大腸桿菌檢測方法[J].飲食保健,2019,6(10):282-283.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