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度市崔家集鎮發展櫻桃西紅柿產業助推鄉村振興
四鏈同構 打通農家致富路
——平度市崔家集鎮發展櫻桃西紅柿產業助推鄉村振興
本刊記者 朱有剛
近年來,山東省平度市崔家集鎮搶抓入選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有利契機,圍繞發展櫻桃西紅柿產業,探索出一條“黨委、政府+平臺公司+經濟合作社+農戶”的“四鏈同構”助推鄉村振興之路。2020年年底,全鎮建設設施栽培大棚總數超過4000個,種植面積達2萬畝,實現年銷售收入15億元,帶動農民年增收13億元。
政府串起“產業鏈”
辦好農村的事情,實現新時代鄉村振興,關鍵在黨建引領。立足當地地勢低洼、水質呈弱堿性,適宜西紅柿生長的優越自然條件,2016年,崔家集鎮集中使用6個經濟薄弱村的540萬元扶貧資金,在前洼村規劃用地260余畝建設扶貧產業園,建設冬暖式櫻桃西紅柿溫室設施大棚36個,同年10月竣工投入使用,實現了“當年規劃、當年開工、當年建成、當年收益”。崔家集鎮乘勢而上,積極對接青島農業大學等科研機構,加大品種培育力度,引進即將退出中國市場的“釜山88”櫻桃西紅柿品種,培育開發“紅甲天下圣女果”“憶恩果番”等多個品牌,崔家集櫻桃西紅柿登上央視《食尚大轉盤》欄目,獲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成為平度市第20個國家地理標志保護農產品。
崔家集鎮堅持線下線上齊發力,并行打開櫻桃西紅柿廣闊市場銷路,一方面,開拓線下市場,開展訂單式農業,通過邀請各大商超實地考察品鑒、舉辦農超對接洽談會等舉措,先后與北京新發地,天津、廣州等全國大型超市和農貿批發市場達成西紅柿采購協議,并出口至歐洲。另一方面,搭建線上市場,主動對接百果園、京東等平臺公司,推動櫻桃西紅柿入駐京東平度蔬菜館、淘寶等電商平臺,網銷規模集中度進入全國前十名。
平臺搭建“資金鏈”
發展農村產業,要靈活運用內力,更要善于借助外力。為更好發揮資本在助推鄉村產業振興中的作用,平度市專門成立農業投融資平臺——平度農旅集團,深度參與櫻桃西紅柿產業發展,投資2億元,建設占地1612畝的157個櫻桃西紅柿大棚、育苗區和交易區。全鎮計劃利用三年時間,新增西紅柿產業規模1萬余畝,全力打造江北西紅柿產業生態基地。在平度農旅集團的虹吸帶動下,山東迅豐農業、青島中祿農業、青島國信集團等公司相繼到崔家集鎮投資建棚320余個,目前已竣工200個。農旅集團在壯大櫻桃西紅柿產業規模的同時,為承租戶提供等“六統一分”服務,以技術輸出、托管帶動方式逐級向下輻射,形成“托管鏈條”,實現對櫻桃西紅柿全生命周期把控。
合作社保證“供應鏈”
經濟合作社是促進“三農”發展的主要載體,對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崔家集鎮實施“黨支部+村經濟合作社+專業合作社(企業)+農戶”的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新路子,黨員干部帶頭參與,動員村民與村經濟合作社簽訂土地入股合同,村經濟合作社將全村土地統一流轉出租給從事櫻桃西紅柿種植的專業合作社(企業),村集體收取設施配套服務費每畝每年50元,在增加集體收入的同時,保障了農民收益。
群眾織密“增收鏈”
實現鄉村振興,最終落腳點是促進農民共同富裕。土地流轉后,從傳統種植業中解放出來的農民除了獲得土地租金收益外,通過入園打工、租種大棚,實現了“家門口”就業致富。部分村民看準商機,以滿足務工人員的需求為著力點,在村中開起了快餐館和小超市,一些村莊開始規劃打造具有當地特色的“農家樂”經濟鏈,帶動村民持續致富增收。先后有5000余名在外務工人員和大學生返鄉創業,自愿做家門口的新型農民,從事櫻桃西紅柿大棚種植、承包大棚、電商銷售、櫻桃西紅柿購銷等職業。90后小伙鞠朋浩畢業后放棄大城市的繁華便利,回鄉成為一名櫻桃西紅柿購銷經理人,現已成為當地有名的“棚二代”,月收入達13萬元;昔日因病致貧的貧困戶楊豐昌,在政策幫扶和自身努力下,成功變身櫻桃西紅柿“棚主”,年純收入超過15萬元,櫻桃西紅柿儼然已成為崔家集鎮的“致富果”,推動崔家集鎮成為平度鄉村振興的示范高地。以前洼村為例,2020年該村集體收入突破30萬元,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隨著集體收入增長和村民生活品質的提高,文明風尚傳播開來,通過搭建文化廣場、成立廣場舞隊、開展“身邊好人”評選、推進移風易俗等活動,文明鄉風、淳樸民風、良好家風盛行鄉里,促進了村莊和諧穩定。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