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多措并舉加強重點領域信用監管
海南:多措并舉加強重點領域信用監管
本刊記者 韋昌惠
海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以食品、特種設備等生產企業監管為切入點,推進直接涉及公共安全和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重點領域信用監管,提升重點領域監管效能,構建長效治本監管機制,守住市場安全底線,營造良好市場環境,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實施清單管理,強化重點領域企業信息歸集公示
建立重點領域企業清單。根據行政許可情況梳理重點領域企業清單,對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海南)(以下簡稱“公示系統”)的相關企業進行分類標注,實施清單管理。建立公示系統和重點領域審批、監管、執法辦案等系統對接機制,實現重點領域企業及時標注、動態調整。
全面歸集重點領域企業信息。制定重點歸集事項清單,明確信息歸集的重點。按照“誰產生、誰提供、誰負責”的原則,將重點領域企業行政許可、行政處罰、抽查檢查結果等信息,依法依規及時歸集到公示系統。
依法公示重點領域企業信息。堅持“公示為原則、不公示為例外”,在公示系統設置重點領域信息公示模塊,除涉及個人隱私、國家安全、國家秘密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信息外,全面公示重點領域企業行政許可、行政處罰、抽查檢查結果等信息。
強化事前防范和事中監管,提升重點領域監管效能
積極推進信用承諾。推動在企業登記注冊、行政審批等環節開展信用承諾,強化企業信用意識。依法依規推進重點領域證明事項和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告知承諾,核查發現企業承諾不實的,依法終止辦理、責令限期整改、撤銷行政決定或者予以行政處罰,納入信用記錄并通過公示系統公示。引導企業通過公示系統主動公示信用承諾。
大力推進信用風險分類管理。對于食品、特種設備等重點領域,參考通用型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模型建立專業模型,針對不同信用風險類別的企業,采取差異化監管措施。
統籌推進重點監管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根據區域和行業風險特點,探索建立重點監管事項清單制度,明確監管主體、監管對象、監管措施等內容。在重點監管事項清單之外,推進“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全覆蓋,與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結果相結合,提高問題發現能力。
加大事后失信懲戒力度,提高重點領域違法成本
加強嚴重違法失信名單管理。推動建立統一的嚴重違法失信名單管理制度,推進重點領域嚴重違法失信名單管理工作。依法做好嚴重違法失信名單列入、移出、公示和信用修復工作。
加大對違法失信企業的約束懲戒。明確失信懲戒措施,依法依規對違法失信企業實施約束懲戒。將經營異常名錄、嚴重違法失信名單等信息嵌入重點領域審批、監管業務系統,并主動向其他監管部門推送,依法依規實施聯合懲戒。
依法依規實施信用修復。完善重點領域企業信用修復機制,明確信用修復程序,引導企業主動糾正失信行為,承擔主體責任。對存在違法情節較重、多次違法失信等情形的企業,嚴格適用信用修復條件,提高信用修復門檻,加大失信約束力度。
運用市場力量助推監管,發揮信用導向作用
加強信息共享應用。探索重點領域數據產品和數據服務市場化應用,不斷拓展應用場景。加強信用信息深度開發利用,引導消費者和企業合作方根據企業信用程度評估消費風險、商業合作風險,切實用市場力量約束企業違法行為。
發揮市場和社會力量。加強誠信理念的宣傳和推廣,適時發布嚴重失信典型案例,對重點領域屢禁不止、屢罰不改以及嚴重違法失信的企業,實施集中公示、重點曝光。加強對行業組織的指導,發揮行業信用管理作用。引導公眾加強對相關企業的社會監督,充分運用社會力量約束企業違法失信行為。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