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食品安全治理成效 浙江深入推進“浙食鏈”全環節應用
本刊記者 翁潤生
在浙江海正甦力康科技有限公司的流水線上,每一個產品都加賦了“浙食鏈”溯源碼,包括最小銷售單元;在臺州(中國)·農港城,市場進貨報備、交易記錄、檢測數據在“浙食鏈”系統上一一匯集;在臺州青悅城購物中心,掃一掃“浙食鏈”主體碼即可實時查看店鋪的月度檢查、企業自查、監督抽查、行政處罰、陽光廚房等信息……如今,食品安全“智治”應用在浙江隨處可見。今年以來,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以數字化改革為總抓手,聚焦食品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力推進食品安全從田頭(車間)到餐桌全鏈條監管“一件事”改革。
8月3日至4日,浙江省市場監管系統食品安全工作暨“浙食鏈”系統建設應用推進會在臺州召開。記者從會上獲悉,“浙食鏈”系統(食品安全追溯閉環管理系統)自3月15日上線運行以來,經過四個多月的建設應用推廣,如今已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實現了生產端、流通端、消費端的全方位應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截至目前,全省共計1.8萬家食品生產經營主體應用“浙食鏈”系統開展食品和食用農產品追溯閉環管理,消費者掃碼查詢達37.3萬次。其中,1160家食品生產企業還按照“陽光工廠”建設標準,將人工智能、云分析、大數據等先進的數字化技術融入食品生產過程監管,對食品生產企業的生產加工過程和質量安全管理情況進行實時在線監管。
為運用好“浙食鏈”系統,真正打通從田頭(車間)到餐桌生產交易數據鏈條,推動食品生產經營主體進貨查驗記錄全程電子化、食品追溯鏈條清晰化,實現預包裝食品和食用農產品“廠廠(場場)陽光、批批檢測,樣樣賦碼、件件掃碼,時時追溯、事事倒查”,浙江省各級市場監管部門積極探索,探索形成了不少經驗做法。如臺州市、麗水市致力于打造跨行業協同應用典范,依托“浙食鏈”應用向上游延伸監管鏈條,全閉環打造“浙食鏈”-“臺漁鏈”應用場景和“浙食鏈”-“麗水山耕”應用場景,實現特色農產品“質量安全”和“區域公用品牌提質”雙贏;寧波市破解商超食用農產品溯源難題,其中三江購物有限公司配送中心的果品、水產、肉類等食用農產品已通過系統數據交互方式生成“品類碼”,推動初級農產品、初加工品100%上線“浙食鏈”,100%生成品類碼,消費終端100%可掃碼展示;金華市武義縣全面啟動“鏈上點檢”試點項目,打通“浙食鏈”和“互聯網+監管”平臺中“雙隨機”功能,對已入“浙食鏈”的食品生產企業抽檢任務以精準鎖定方式實施“點穴式”抽檢。目前,已完成數據建庫,上鏈企業抽檢62批次,鏈上食品抽檢8批次;嘉興市嘉善縣實現工廠、農場、菜場、商超和餐飲等“浙食鏈”全環節覆蓋,打造農菜場銜接、CCP在線監測、數字量化積分3個應用場景和企業管理、隱患排查、舉報投訴、食安網格、金融保險、放心消費、特色培育、人員培訓、信息通報、數據統計等10大功能。麗水市青田縣加快推廣進口食品的“浙食鏈”應用,護航“世界超市”進口食品安全。
浙江省市場監管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浙食鏈”系統是浙江省推進食品安全全鏈條監管“一件事”的核心,更是省政府民生實事的重要內容。
下一步,浙江省市場監管局將繼續加快“浙食鏈”在農批市場、商場超市等經營主體的應用,督促食品經營單位通過“浙食鏈”采集食品進貨報備和交易信息,實現交易票證的全程電子化流轉。到今年年底,實現全省 56 家農批市場應用100%全覆蓋,省內重點大型超市數據 100%全接通,重點食品經營單位上鏈數量在2000 家以上;持續豐富多跨場景,全省各地也將積極謀劃本地食品追溯系統與“浙食鏈”的有機銜接,大力拓寬“浙食鏈”應用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提高食品安全監管能力和水平,切實保障群眾舌尖安全,讓人民吃得放心、吃得安心。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