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包裝飲用水生產中銅綠假單胞菌污染防控情況調查分析
榆林市包裝飲用水生產中銅綠假單胞菌污染防控情況調查分析
米林鋒,侯磊磊,陳小鳳,郭 蓉,樊惠華
?。ㄓ芰质惺称窓z驗檢測中心,陜西榆林 719000)
基金項目∶榆林市2019年科技計劃項目。
摘 要∶通過對榆林市區域包裝飲用水企業生產狀況調研、抽檢數據分析和生產過程風險研判,深入了解近年來全市銅綠假單胞菌的污染防控情況。隨監督力度的加強和企業風險意識的提升,在銅綠假單胞菌的污染治理上、要不新加強防護措施,降低污染風險。鑒干銅綠假單胞菌滋生污染的不確定性, 生產企業需在水源、設備、環境、工藝、過程管理等方面不斷改進質量安全管理,彌補工作短板,投入新裝備和新技術,持續加強全流程生產污染識別和關鍵操作環節的防控措施,確保包裝飲用水安全。
關鍵詞∶包裝飲用水;銅綠假單胞菌;污染防控;調查分析
《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 5749—2006)團對生活 飲用水質安全進行統一規定,也是生活生產中判定飲用水源 是否達標的依據■ 2015年5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包裝 飲用水》(GB 19298—2014)図國家標準正式實施,統一 了包裝水的名稱,除了天然礦泉水執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飲用天然礦泉水》(GB 8537—2018)印標準外,市場上的 包裝水分為飲用純凈水和其他飲用水兩類。包裝飲用水企業 應嚴格參照《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生產通用衛生規范》 (GB 14881—2013)四和執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包裝飲用 水生產衛生規范》(GB 19304—2018)同標準的基本要求 和管理準則。
包裝飲用水質安全關系到人們的飲食安全和身體健康。 自2017年以來,包裝飲用水抽檢中銅綠假單胞菌超標屢上 黑榜,嚴重影響到消費者的安全,成為食品安全監管的重點。 榆林包裝飲用水生產中銅綠假單胞菌污染狀況也不容樂觀, 在連續3年的國、省、市及專項抽檢中,仍有10%不合格 的檢出率,上升為質量安全的主要問題。
1生產情況調查分析
1.1水源情況
本次調研共涉及全市121家包裝飲用水生產企業,飲用 純凈水企業約占92.3%,成為市場的主力軍。其中,使用井 水為生產源水的占80.2%,山泉水源的占15.7%,其他水源 占4.1%。此外,以開挖自備井和窖等非公共供水為水源的 企業占95.9%,以水源地建廠成為選址的主要動機。
1.2場所環境
場所規模以“微小型300 m2,中型600 m2左右,大 型1 000 m2,車間面積以微小型W200 m\中型400 n? 左右,大型N 600 n?”為參照,微小型廠區車間規模的企業 占到總企業的77.7%,中度規模型企業占13.2%,生產規模 較大的企業約占9%。企業選址基本上遠離城市、河道、田 地等主污染區,90%以上位于鄉鎮村莊,廠區周邊地貌環 境為山梁、溝壩、山澗、川道、沙灘和草灘等,水源地自然 生態良好,生物性污染風險較低。
況占25%。
1.6設備工藝
純凈水生產通過粗濾、精濾去除泥沙、有機質、微小顆 粒物和藻類生物等雜質,再通過R0一、二級反滲透凈化礦 物元素和微生物,達到電導率WlOpS/cm。凈化設備主要 包括石英砂、活性炭、多介質粗濾設備,精濾設備和反滲透 主機,設備的成套化配置較為成熟。全市以大桶純凈水為主 要產品,制水、灌裝和消毒的模塊化技術較為完備,存在一 些老舊設備設施,部分設備耗材的更新升級不及時會帶來 隱患。
1.7消毒措施
企業均能在凈水消毒貯存環節對水體進行消毒,部分企 業也做到了對源水貯存消毒,也有少數企業在生產過程中 存在消毒工作措施一般或工作未到位的現象,特別是在桶、 蓋清洗消毒和灌裝消毒環節上存在漏洞,二次污染防護風險 較大。
1.8生產監控
在凈化關鍵環節控制中,多數企業對設備設施和生產監 控的重視度不夠;沒有參考關鍵性表壓、電導率指示及流量 液位等過程監控參數對水質合格與否進行判斷,也未能實時 記錄監測數據。
2污染原因調查分析
通過對全市包裝飲用水企業從2017年-2019年來的生 產狀況調研、抽檢數據分析和生產過程風險研判,發現包裝 飲用水中銅綠假單胞菌污染超標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歸納 為以下幾個方面。①源水防護不當,水體易受污染。對水源 保護和源水監測的重要性了解不足,大多為自備井水或地表 水,且未進行消毒管護,有生物源性污染風險。②場所選址 不合理,生產規模有局限,易受周邊環境影響,生產場所面 積一般處于300 - 500 m2,車間面積在100 - 300 m2,生 產功能區相對集中,場所作業面通風不暢,緩沖隔離空間小, 潔凈、準潔凈和一般作業區劃分不清,存在交叉污染風險。 ③生產環境、生產過程、二次污染防控和檢驗監控等生產技 術管理不到位,企業生產運行管理中從業管理亂,衛生防護 不到位,操作不夠規范,普遍存在“松、散、弱、低”的從 業狀態,關鍵生產環節防控松,家庭作坊式生產管理散,水 質專業凈化技術弱,生產技能和管理水平較低。④部分企業 存在設備設施陳舊老化,裝備設施配備不足,工藝技術落后, 關鍵部件維護更換不及時,以及灌裝消毒設施達不到應有作 用效果,純水凈化達不到技術保障。⑤日常生產中對周轉桶 洗消、制水、消毒、罐裝等由一般作業到潔凈作業的流向識 別不清,清洗消毒措施不科學、不到位,工位設備運行不能 完全保障,潔凈度在正常運行下不能持續保證或不達標,缺 少必要的跟蹤監測手段,且使用的周轉桶廢舊老化、更換不 及時、形潔不整和洗消不凈,均會導致二次污染風險。⑥生 產關鍵環節中對水質消毒、粗濾精濾、濾膜滲透、凈水罐裝、 封口燈檢等疏于管控,利用在線濃淡水流量、臭氧濃度、電 導率、pH值等數據不夠精準,設備管路定期的維護維修不 及時、不徹底,銅綠假單胞菌的自檢監測能力大多有欠缺, 設備環境適時的污染狀況不能監控,關鍵技術應用不足。 ⑦專職技術和管理人員配備不足、家庭式生產方式為主導、 生產人員普遍較少、管理制度較難有效運行、出廠檢驗把關 作用不強等是導致生產場所、生產設備及人員方面存在風險 的主要原因。隨著包裝飲用水企業對銅綠假單胞菌污染重視 程度加強,大多企業能及時自査自糾,提升裝備和技術水平, 同時嚴格管理生產流程和運貯防護。
3污染防控關鍵點調查分析
榆林市飲用水的生產還存在許多問題,通過分析包裝飲 用水的生產現狀,調査包裝飲用水中銅綠假單胞菌污染情 況,分析抽檢結果數據,識別生產經營過程的污染風險,提 出以下防控措施。
3.1包裝飲用水生產企業的從業人員
生產管理者要熟悉整個生產工藝流程,生產操作人員技 術能力要能滿足各生產工序的需要,應當及時清理檢査車間 環境衛生及設備設施狀況,要配備專職檢驗員并經常對其進 行培訓,研究摸索合適的銅綠假單胞菌污染治理策略和檢測 方法,及時發現和防范銅綠假單胞菌。除了執行必要的出廠 檢驗項目外,還應重點開展微生物污染的監測檢驗,特別是 針對銅綠假單胞菌的源水檢驗、環境檢驗、包裝材料檢驗和 二次污染檢驗。
3.2包裝飲用水生產企業的生產場所
?、僖x擇寬敞、獨立可控的區域建廠,遠離各種污染源, 加強生產水源地防護,保證充足的場所面積,不受內外圍環 境干擾。②應合理配置包裝材料庫、洗消材料庫、成品水庫 房和生產車間等生產功能區域,要保持車間清潔,并隔離污 染源。③劃清周轉桶清洗、水處理、凈水灌裝和成品水包裝 等區域作業等級,合理控制人物走向和潔凈流向,防止生產 動態交叉污染。④要對門窗、墻壁、屋頂、地面、排水、消毒、 通排風和潔凈氣流等設施環境進行適時維修維護,滿足包裝 飲用水生產衛生規范要求。⑤要確保灌裝車間空氣潔凈度靜 態時應達到萬級且灌裝局部達到百級,或整體潔凈度達到千 級,保證灌裝環境的達標和持續運行。⑥應配備周轉容器單 獨設立檢査和預處理區,以及外洗、浸泡、消毒和瀝干等設 施場所,不得露天儲存,以免受到污染。⑦應定期檢査和監 測記錄生產場所運行狀況,保持生產場所的潔凈作業環境, 預防由生產環境污染而引發的銅綠假單胞菌二次污染,提高 防控治理水平。
3.3包裝飲用水生產企業的生產工藝設備
根據工藝和產能選擇生產設備及設施,適時檢修或更換, 在滿足食品級材質要求下及時清理微生物滋生污染。應經常 檢查貯水罐、消毒箱、管道、閥門、流量表、壓力表、水泵 和電導率儀等運行狀況,定期維護更換粗濾、精濾、去離子、 反滲透等凈水介質濾芯和濾膜。日常生產中可通過儀器監測
1.3生產現狀
榆陽、府谷、神木、橫山、定邊和綏德6區(市、縣)的 企業數量均達到10家以上。大桶水夏秋季日產銷量均超過 1 000桶的規模企業能占到7.4%,以神木粧龍山泉、橫山沁 園山泉、榆楊泉、定邊金沙、靖邊遠特等為典型代表。包裝 飲用水產量與縣域經濟、人口及消費相匹配,橫山區部分企 業銷售區域覆蓋到榆林市區。全市桶裝日產銷達到3萬桶以 上規模(不包括外來輸入的一次性桶裝水),每1 000人均 日消費量可達7.9桶。
1.4抽檢情況
2017年,省級監督抽檢包裝飲用水樣品120批次,不 合格率4.17%; 2018年市級專項抽檢62批次,省級監督抽 檢142批次,不合格率分別為1.61%和14.8%; 2019年市 級專項抽檢68批次,省級監督抽檢359批次,不合格率分 別為10.3%和6.41%。從5輪次抽檢結果來看,銅綠假單胞 菌的合格率動態變化不穩定,可能與抽樣的季節性有關,對 2017年—2019年6—10月份的抽樣結果進行比較,結果發 現銅綠假單胞菌的檢出率有所降低。從區域比較來看,榆陽、 吳堡、神木和府谷地區的銅綠假單胞菌的不合格率明顯,其 他區(市、縣)也有一定的檢出情況。
1.5污染程度
參考《地下水質量標準》(GB/T 14848—2017)回水質 分類,將包裝飲用水質中銅綠假單胞菌的污染指數量化分為 I類、II類、III類,其中c=l且m可計的為I類,1 <c<5且m 可計的為II類、c=5且m多不可計的為III類。如在2018省 抽中,總不合格56個批次中,I類有10批次,占總不合格 率17.86%, II類有32批次,占總不合格率57.14%, m類 有14批次,占總不合格率25.00%。即I類、II類銅綠假單 胞菌污染所占比重較多,而出現銅綠假單胞菌較重污染的情數據和過程抽檢,判斷水質狀態和設備性能,評價環境的可 靠穩定性,確保物理、化學和濾膜法等殺菌/除菌設備的性 能狀態,定期校驗監測儀器的準確性,必要時應送檢。
4結論
綜上所述,包裝飲用水中銅綠假單胞菌的污染來源是多 方面的,涉及關鍵工藝技術點、生產質控線和環境作業面等 多重風險因子,良好的資源配置是根本,強化技術管理是手 段,潔凈消毒是關鍵措施。介于銅綠假單胞菌滋生的不確定 性,生產企業自我排査識別和防控治理存在技術瓶頸,重點 要在水源、設備、環境、工藝、過程管理等方面不斷改進質 量安全管理,投入新裝備和新技術,彌補技術短板,持續加 強關鍵操作環節的防控措施,確保包裝飲用水安全。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 會.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 5749—2006[S],北京:中國標準 出版社2006.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食品安 全國家標準包裝飲用水:GB 19298—2014[S].北京:中國標準 出版社0)14.
[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市場監 督管理總局.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飲用天然礦泉水:GB 8537— 2018[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0)18.
[4]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食品安 全國家標準食品生產通用衛生規范:GB 14881—2013[S],北京: 中國標準出版社,2013.
[5]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市場監督 管理總局.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包裝飲用水生產衛生規范:GB 19304—2018[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8.
[6]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中國國 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地下水質量標準:GB/T 14848—2017[S]. 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7.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