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兒童飲食中的營養成分及攝取分析
學前兒童飲食中的營養成分及攝取分析
黃風春
?。ㄐ萍悸殬I學院,河北張家口 075100)
作者簡介:黃鳳春(1976—),女,黑龍江齊齊哈爾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學前教育學、學前衛生學。
作者簡介:黃鳳春(1976—),女,黑龍江齊齊哈爾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學前教育學、學前衛生學。
摘 要∶學前兒童正處于生長發育的關鍵階段,飲食中的營養成分和營養結構關乎其未來的成長成就和潛質開發,科學合理的飲食對學前兒童的身體發育與智力發展至關重要。本文分析了蛋白質、脂肪、糖類、礦物質和維生素等學前兒童飲食中的營養成分及其攝取。
關鍵詞∶學前兒童;飲食;營養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們不再為溫飽而擔憂,逐漸開 始將注意力集中在飲食的營養與安全方面田。在所有人群中, 學前兒童屬于一個特殊群體,他們沒有獨立的辨別能力, 身體處于發育初期,很多成人的飲食并不適合這一群體電 一些對成人健康的食品對學前兒童而言可能就是有害食品。 同樣適合學前兒童的食品,所含的營養成分各不相同,生活 中偏一飲食可能存在營養的重復攝取,形成營養的超標和缺 乏,造成學前兒童不可預知的永久性傷害,或發育不充分。 學前兒童對營養的需求比較嚴苛,營養擔負著身體器官組織 生長發育的需求。據研究,人體必需的45種營養素中,最 需要的是蛋白質、脂肪、糖類、礦物質和維生素等E 1蛋白質
蛋白質是人體細胞和組織的重要組成成分,是構成細胞 的基本物質,沒有蛋白質也就沒有了生命體。
1.1蛋白質的功能
?、俚鞍踪|能構成和修復人體組織。無論是肌肉、骨骼、 皮膚、牙齒,還是毛發、內臟、大腦等的構成都有蛋白質的 參與,尤其是大腦,蛋白質約占腦重的50%。1?2歲是人 大腦發育的關鍵期,此時需要大量優質蛋白質。兒童整個學 前時期,身體處于發育期,每天都需要補充足夠的蛋白質, 才能維持身體正常需求。②蛋白質能調節身體生理功能。人 體中的抗體、激素、酶等都需要蛋白質參與才能完成生理調 節。身體的水分分布、酸堿平衡、免疫功能、基因傳遞、營 養運輸、血壓平衡和腦細胞活動等,都離不開蛋白質的調節。 ③蛋白質能提供熱量。蛋白質被氧化分解可以釋放出能量, 當人體熱量不足時,蛋白質可以滿足人體的熱量需求。
1.2蛋白質的營養
氨基酸是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目前發現20多種,可 分成兩類。①人體必需氨基酸,身體不能合成,必須從食物 中獲取。人體必需氨基酸有8種,分別為賴氨酸、色氨酸、 苯丙氨酸、甲硫氨酸、蘇氨酸、異亮氨酸、亮氨酸和織氨酸。 另外,組氨酸在嬰兒體內也不能合成,需要從食物中獲取。②非 必需氨基酸,身體可以合成,或者由其他氨基酸轉化,不必 從食物中獲取。各種氨基酸的組合就構成了各種各樣的蛋白 質。一般來說,動物性食物中蛋白質含量比植物性食物中蛋 白質含量高些,植物性食物中豆類蛋白質含量高些,如雞蛋 的蛋白質含量為14.7%,瘦肉的蛋白質含量為16.7%,大白 菜的蛋白質含量為1.1%>而豆皮中的蛋白質含量為55.5%。
1.3蛋白質的吸收
蛋白質的營養價值與蛋白質的消化率、利用率及種類有 關。消化率指蛋白質被人體消化酶分解的程度;利用率指蛋 白質被身體消化吸收后被利用的程度。消化率與人體和食物 有關,個人自身的飲食習慣、精神狀態、消化功能,以及食 物屬性、加工方式等均會影響消化率,如大豆整粒食用時, 蛋白質消化率為60%,而做成豆腐或豆漿,蛋白質的消化 率為90%。利用率高低一般用生物價表示,生物價越高, 蛋白質的利用率就越高。食物的生物價差異較大,如牛奶是 90、雞蛋是94、牛肉是76、魚類是83、大米是77、玉米是 60、小麥是67、白菜是76。另外,食物的種類不同,蛋白 質的價值也不同,如乳類中的酪蛋白與奶蛋白、蛋類中的卵 黃磷蛋白與卵白蛋白、肉類中的白蛋白與肌蛋白、豆類中的 豆蛋白,既能維持人體生命,又能對學前兒童身體發育起促 進作用,最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大麥和小麥中的蛋白質, 可以維持人體的生命和健康,但不能對學前兒童的生長發育 起促進作用。
2脂肪
脂肪不溶于水卻易溶于有機溶劑,是甘油和脂肪酸的化 合物。
2.1脂肪的功能
?、倌芰抗┙o。正常情況下,人體所需的能量有 25%?35%是由脂肪提供的,脂肪在體內被氧化產生的能 量是糖類或蛋白質的2.25倍,被稱為人體的"燃料庫”。②構 成人體組織細胞。人體細胞膜、大腦和神經組織都含有脂肪。 神經組織中的脂類,在長期饑餓的條件下也不會被動用,被 稱為"定酯”。③提供必需脂肪酸。必需脂肪酸指亞麻酸、 亞油酸等,是人體組織細胞重要的構成成分,是學前兒童生 長發育所必需的,人體不能合成,必須由食物脂肪供給。④促 進脂溶性維生素吸收。維生素A、D、E、K是脂溶性維生素, 必須溶于脂肪中才能被人體吸收,食物中缺乏脂肪,容易引 起維生素A、D、E、K缺乏癥。⑤保護身體。脂肪層十分柔軟, 在受到外力撞擊時,能有效保護內臟器官。脂肪層導熱性能 較低,能有效保護身體熱量不流失。
2.2脂肪的攝取
脂肪主要有植物性脂肪和動物性脂肪,植物性脂肪主要 指花生油、菜籽油、大豆油、芝麻油等,這些植物油中都含 有人體必需的脂肪酸,且消化率均在98%以上。動物性食 物中,蛋黃、魚類、乳類、奶油和動物油等都含有豐富的飽 和脂肪酸,易于人體消化吸收,營養價值較高。人體每天攝 入的脂肪沒有固定的參考,受飲食習慣、地域環境以及食物 脂肪含量影響,每天攝入量會有較大差異。學前兒童脂肪 的需要量較大,根據我國的飲食情況,中國營養學會推薦, 脂肪所提供能量占總能量的百分比為:6個月以下的兒童為 45%; 6個月至1歲的學前兒童為30%?40%; 1 ~3歲的 學前兒童為30%?35%。
3糖類
糖類可分為單糖、雙糖、多糖三類。單糖包括葡萄糖、 果糖、半乳糖等;雙糖包括麥芽糖、乳糖、蔗糖等;多糖包 括淀粉、纖維素、果膠、糖源等。
3.1糖類的功能
?、贋闄C體提供能量,促進機體生長發育,維持各個身體 組織器官的生理功能。比如,肌肉、心臟、神經系統活動都 需要糖原氧化提供能量,尤其是神經系統除了葡萄糖外,不 能利用其他營養物質提供能量。學前兒童正處于大腦和神經 系統發育的高峰期,此時缺少了糖類供給,大腦及神經系統 發育會受到不可逆轉的影響。②構成機體組織。糖脂、黏蛋 白、核糖和脫氧核糖分別是細胞膜、神經組織和核酸的組成 成分,其均來源于糖類。③保肝、解毒。如果糖類缺乏,脂 肪代謝所產生的脂肪酸就不能被完全氧化,從而就會發生代 謝性酸中毒。糖類攝取充足,增加肝臟糖原的儲存量,有利 于保護肝臟。④輔助腸道消化。糖類中有一些如纖維素、果 膠等的食物纖維,不能被身體吸收,但可有效刺激腸道,利 于排便。
3.2糖類的來源
在自然界中糖類來源廣泛,谷類、薯類等植物種子和根 莖類食物以及乳類,還有各種單糖、雙糖食物、各種蔬菜、 水果等都可以從中攝取糖類。對于嬰幼兒來說,含有乳糖、 葡萄糖、蔗糖的乳類是獲取糖類的最主要來源。在添加輔 食過程中,淀粉也成了糖類的主要來源。糖類所提供的能 量占總能量的百分比為:學前兒童為55%?60%;成人為 60%?70%;嬰兒不宜,最高為50%。
4無機鹽
目前已發現人體必需的無機鹽有20多種,占人體總量 的4%?5%。含量較多占人體總量0.01%的元素有鈣、磷、 鉀、鈉、氯、鎂、硫7種,被稱為常量元素,每天需要100 mg 以上。含量少于人體總量0.01%的有鐵、鋅、硒、碘、銅、 鉆、鎰、鐐、鑰、硅、氟、帆等元素,稱為微量元素,人體 儲存較少,需要從食物中獲取。對于學前兒童來說,比較容 易缺乏的是鈣、鐵、鋅、碘。
4.1鈣的功能與吸收
鈣的功能主要為:①可保證骨骼正常發育;②調節細胞 正常生理狀態,如參與神經調節,充當凝血分子等。鈣的沉 積和溶解持續不斷地進行,骨鈣和血鈣不斷更新,學前兒童 骨鈣1?2年更新一次。鈣不能完全被人體吸收,一般來說, 年齡越小,吸收率越高;食物中的纖維素越多,鈣的吸收率 越低旳。日常生活中,含鈣較多且較易被人體吸收的是乳及 乳制品中的鈣;其次是小蝦皮和海帶;蔬菜、谷類,各種豆 類及豆制品中,鈣含量較高,但吸收率較低。
4.2鐵的功能與吸收
人體中的鐵有2/3存在于血紅蛋白中,有3%用于合成 肌紅蛋白,其余的存在于肝、脾、骨髓中。鐵的主要功能是 參與氧氣的運輸和細胞的呼吸,制造血紅蛋白;酶的合成也 需要鐵的參與。
學前兒童生長發育迅速,需要足量的鐵來合成血紅蛋白, 否則容易患缺鐵性貧血。食物中磷過多,會流失鐵叫動物 性食物中含鐵量豐富,容易被人體吸收,如動物肝臟、蛋類, 魚類、肉類和動物血等,可達到22%的吸收率植物性食物中, 黑木耳、海帶、芝麻和黃豆等含鐵量也比較高,但吸收率較低, 一般在10%以下,甚至大米僅僅為1%;乳類含鐵量貧乏。 4.3鋅的功能和吸收
鋅分布于人體全部的組織與器官中,對激素調節、生長 發育、免疫能力、物質代謝、生殖系統的功能等有重要作用, 尤其是學前兒童,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必須有足夠的鋅元素。 嬰兒鋅元素的需要量為5 mg/d, 1?7歲兒童鋅元素的需要 量為10mg/d。缺乏鋅元素,可能導致食欲不振、貧血、傷 口不易愈合、生長發育變緩等。含鋅量最高的食物是貝類, 如扇貝、牡蠣等;其次是瘦肉、海產品、蛋類、牛肉等;另 外,蘑菇、堅果、豆類中鋅的含量也比較高。谷類、蔬菜、 水果中含鋅量較少,且吸收率較低。
4.4碘的功能和吸收
碘是甲狀腺素的重要構成成分,對機體的生長發育有 促進作用,成年人體內需要的碘量為20?50mg,其中 70%?80%的碘存于甲狀腺中。對于學前兒童,如果碘攝 入過多,會出現碘中毒或甲亢;如果缺碘,會引起地方性克 汀?。ㄒ卜Q"呆小癥”)。日常生活中,含碘量比較多的食物 為海產品,如海帶、紫菜、蝦貝殼等,大多數蔬菜水果里含 碘量較低。
5維生素的功能和吸收
維生素分為脂溶性維生素和水溶性維生素兩類。脂溶性 維生素溶于脂肪而不溶于水、可存于體內,排泄率低,大量 攝入會中毒。水溶性維生素溶于水,過量會隨尿液、汗液排 出,需要每日適量攝入。脂溶性維生素主要包括維生素A、 D、E、K,水溶性維生素主要包括維生素B族、維生素C。 學前兒童常缺乏的維生素有以下幾種。
5.1維生素A
對學前兒童而言,維生素A對骨骼生長和兒童本身的 生長發育都有重要作用,若缺乏維生素A,易引起夜盲癥。 若攝入過多會引起中毒,表現為煩躁、食欲減退、四肢疼痛、 嘔吐、皮膚干燥等等現象。動物性食物中維生素A含量比 較多,植物性食物中主要是胡蘿卜素,胡蘿卜素遇到油會轉 化為維生素A。
5.2維生素B
維生素B主要包括維生素B](硫胺素)、B2 (核黃素)、 b3 (煙酸)、b5 (泛酸)、b6 (毗哆醇)、b7 (生物素)、 B,(葉酸)和Bn (鉆胺酸)。對學前兒童而言,充足的維生 素B]可以保證熱量代謝,提高食欲,維持神經系統的正常 活動,如缺乏維生素B]會出現煩躁不安、哭聲嘶啞、吸吮 無力的癥狀,嚴重可能導致昏迷、抽風,甚至猝死。維生 素B]在食物中廣泛存在,如米糠、蛋黃、西紅柿、牛奶、 種子外皮及胚芽、黃豆、瘦肉、白菜和芹菜等等,但維生素 Bi易溶于水、易被堿性溶液破壞(加熱情況下),存放時間 過長維生素B|含量也會降低。
維生素%對糖類、蛋白質、脂肪的代謝有重要作用, 利于學前兒童健康成長。若缺乏會導致唇、皮膚、口腔、生 殖器炎癥和機能障礙;眼、鼻及附近有皮屑及硬痂;口腔炎、 口唇炎、口角炎、口腔潰瘍、嘴唇發紅、舌炎;眼睛充血、 易流淚、頭暈、倦怠感。動物性食物中維生素B?較多,植 物性食物中含量較低。
維生素鳧對生殖、血紅素合成有重要作用,影響胎兒 的發育,利于骨骼造血功能。如若缺乏,可以引起巨幼紅細 胞貧血,阻礙DNA合成,細胞核會變形增大,嬰兒神經管 發育畸形,也可能引發心血管疾病和癌癥。葉酸廣泛存在于 各種食物中,一般不會缺乏,其易溶于水,易被熱、光破壞。 5.3維生素C
維生素C能維護血管、骨骼、肌肉等的正常功能,抗 壞血酸,促使傷口愈合,保護牙齒,有助于鐵、鈣元素的吸收, 提高人體免疫力。若缺乏會引起壞血病,易出血、易感染, 傷口愈合慢,骨質疏松,免疫力下降。維生素C廣泛存在 于蔬菜水果中,但易被高溫氧化、銅器破壞。
5.4維生素D
維生素D具有抗佝僂病的作用,能促進骨骼的骨化及 正常生長,對骨骼和牙齒有重要作用。如果缺乏,會得佝僂 病和軟骨癥,表現為肋骨緣外翻、前額突出、囪門大,甚至 雞胸、漏斗胸、X型腿或者O型腿等。維生素D攝入過多 也會中毒,表現為睡覺、吃奶和輕微活動都會出汗。動物性 食物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D,植物性食物中含量減少,曬太 陽和補充維生素膠囊也是非常好的辦法。
6結語
學前兒童的飲食要精心安排,搭配合理、種類豐富,營 養素充足,比例適當,烹調方法適宜;一日多餐,定時定量。 學前兒童消化功能弱,胃容量小,所以每次進食不宜過多, 要少食多餐叫
參考文獻
卩]洪江凝,姜勇.近十年我國學前兒童營養研究述評[J]. 幼丿蟻育,2020(7):74-77.
?。?] 李珍,劉林利.幼兒飲食中的營養•攝入問題及解決策略: 基于X縣農村的個案研究[J],教育觀察2020,9(48):32-34.
?。?] 陸美琪.“飲食與營養” 一節的教學設計[J]•生物學教 學,2016,41(5):35-37.
?。?] 劉長江.飲食結構中食物纖維的攝取量與人類飲食健 康[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1996(1):80-84.
?。?] 佚名.4個飲食壞習慣讓你營養失衡[J],心血管病防治 知識(科普版)2014(23):70.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