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通州區深化建設食安“聯創區”打造基層治理共同體
南通通州區深化建設食安“聯創區”
打造基層治理共同體
通州區市場監督管理局 曹丁丁 劉堯剛 季純
近年來,通州區堅持以社會共治為導向,以打造基層治理共同體為目標,大力推進“食安通州”聯創區建設,助力食安城市創建工作。“聯創區”建設有效地推動基層食品安全工作網格化發展,形成了聯創聯管、共建共享的基層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格局,打通了食品安全監管最后一公里。
規范“三要素”
建好基層聯創陣地。
規范布局,織密網格。采取網格化治理模式,以每3-4個社區(村居)“抱團”的形式,按照“八個一”的標準,建設1個聯創區,將大監管片區劃分成64個網格,形成了小而精、精而強的監管網格。
規范組織,增強力量。每個聯創區建立由各社區主要負責人、基層分局網格監管員、食品安全信息員、社區民警、社區城管隊員等組成的聯創區工作小組,在此基礎上,各聯創區增配1名食品安全專職協管員,形成了一支753人的食安聯創隊伍。制定監管責任清單、協管責任清單,與聯創區工作人員簽訂食品安全工作責任書,進一步明確了各類人員崗位職責。
規范制度,保障運行。先后出臺《“食安通州”聯創區建設實施方案》《關于推進“食安通州”聯創區高質量運行的工作意見》。實行“一月一督查”工作機制,對運行不佳、工作落實不力的聯創區開展工作質詢。同時區政府制定“以獎代補”獎勵政策,有效激發信息員、協管員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
創新“三支撐”
提升基層治理效能。
建立家宴管理信息網。研發通州區家宴管理系統,對全區農家宴、民間廚師等信息實時進行登記公示,進一步升級通州區家宴管理系統并開發手機移動應用端,全面納入信息化指揮平臺,為農家宴管理提供科技支撐。
延伸食品智慧監控網。在區市場監管信息化指揮中心的基礎上,將視頻監控向基層延伸,大力推進鄉鎮信息化指揮室建設。形成了以區指揮中心為主體、鄉鎮信息化指揮室為輔助的“1+14”一體化指揮研判體系,形成一道遠程視頻監控“天網”,倒逼主體落實主體責任。
完善食品檢驗檢測網。區、鎮兩級聯手,大力推進綜檢中心、鄉鎮快檢、市場自檢“三位一體”食品(食用農產品)檢驗檢測體系,綜檢中心技術指導、統籌計劃,鎮街出人出場地,截至目前通州區共建成1個區級綜合檢驗檢測中心、14個基層分局食品快檢室、42個鎮村食用農產品快檢室、20個農貿市場快檢室,初步形成了覆蓋全區的農村食品快速檢測網,擁有食用農產品農殘和28個食品快檢參數的檢測能力。
強化“三聯動”
推進基層共治格局
部門聯管,壓實屬地責任。借助各村(居)社會綜治網格,逐步將小作坊、小超市、小雜食店日常監管、食品安全城市創建、文明城市創建等工作納入聯創區工作范圍,組織街道、村居、市場監管、公安、城管、農村農業等部門開展聯合檢查,強化監管責任與屬地責任的深度融合,落實食品安全治理責任。
專家聯訓,提升管理能力。聘請食品安全專家,以農村地區重點、高風險的“兩大、三小” 食品生產經營單位為重點,對聯創區監管員、信息員、協管員、食安助理開展現場檢查教學、實戰模擬練習,有效提升了聯創人員食品安全工作能力。
社會聯督,實現有益補充。加強社會監督,在城區試點,組建一支由鎮街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社會監督員、志愿者、義工、食品經營主體黨員等參加的食品安全社會監督公益隊伍,不定期開展督查活動,對聯創區工作形成有益補充,推動形成了聯創聯管、共建共享的食品安全共治格局。
下一步通州區將繼續探索發展“聯創區”功效,進一步夯實聯創聯管、共建共享的基層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格局。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