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質量檢測中對質量把控的應用策略
食品質量檢測中對質量把控的應用策略
由于人們對食品質量關注度日益攀升,這也決定了各生產食品的企業從食品的生產、包裝、運營到上市的各流通環節都要嚴把質量關,視質量為企業生存的第一法則。在新時代大背景下,本著對健康負責的嚴謹態度,各類食品的檢測技術應運而生,這不僅可以為廣大民眾提供檢測上的便利,消除心理上的不安與擔憂,而且對生產不合格食品的企業起到震懾作用,同時加大違法成本的懲治力度。因此,食品質量檢測是杜絕出現食品質量問題的重要途徑,也是確保食品質量安全的重要保障。本文著重對我國現階段食品質量檢測現狀以及對食品質量的把控提出相應的應用策略。
食品是我們每天都需要用之飽腹的必需品,安全是食品消費的最低要求,沒有安全,色、香、味、營養都無從談起;安全也是食品消費的最高要求,關乎百姓的健康甚至生命,食品的安全問題是壓倒一切問題的重中之重。曾經出現的食品安全問題,一度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話題。
現階段我國食品質量檢測現狀
政策性驅動 我國食品工業發展至今,一直保持著相對穩定的發展態勢,但是食品安全問題一直是繞不開的話題,也是食品行業發展中的一個痛點。以2020年1月末在武漢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為例,其主因也是與食品高度相關的致病因素有關。而與食品質量相關的政策也在2019年陸續出臺,例: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印發2019年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的通知》,《通知》里明確圍繞“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設攻堅行動”提出了21條舉措,其中就包括將“完善食品質量安全檢驗監測體系”。這也是為推動提升食品全鏈條質量安全保障水平,為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而基于國家層面出臺了多項監管政策。
食品質量檢測范圍受限 食品質量檢測是一項嚴謹求實的工作,它的檢測結果所呈現出的客觀數據,是對食品質量是否符合質量標準的權威性認證。但目前我國食品檢測的主要檢測環節是體現在食品成品方面,而對于食品在生產環節卻無法進行質量檢測。目前,我國的食品質量檢測仍體現在以抽樣檢測為主,無法實現全面覆蓋的食品質量檢測。還有可進行食品質量檢測的生產對象仍以經過正規注冊的品牌企業為主,卻無法實現對小型作坊食品生產單位進行食品質量檢測。
食品安全檢測標準及技術發展出現瓶頸 我國食品檢測雖然較以往已經取得很大進步,但仍落后于西方發達國家,這種差距不僅體現在檢測技術上,還有檢測設備上。例:“蘇丹紅”和“二噁英”這兩種有害物質就是由國外檢測機構檢測出而發現的食品安全問題,而我國的檢測設備與檢測技術卻檢測不出。
相關檢測主管部門缺乏對食品質量檢測的重視或者說重視程度不夠 食品質量檢測基本由機器完成操作并同步得出測試結果,但由于對檢測設備保養與維護不及時,導致其在對食品質量檢測中的儀器設備由于精度調整的差異而出現了數據結果不準確的情況。檢測機構在對精密儀器設備管理中存在著“大意”心里,造成設備的精度下降,設備運行不良等現象時有發生。
認知層面上的差距 由于操作儀器設備的工作人員對食品檢測這一行業的認知存在差距,加之本身并非科班出身,整體學歷處于平衡性偏低狀態,專業能力與求證精準性的求實精神缺失,導致在檢測過程中出現操作失誤,進而影響了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食品質量檢測的檢測環境缺乏合理性 由于食品檢測對于環境的要求較為嚴格,一般會對其檢測環境中的溫度、濕度和粉塵顆粒有硬性要求,只有符合環境標準的質量檢測結果才會趨于數據的客觀、真實和準確,就像采用容量法分析的檢測是需要在室溫20度時才可以進行。
業內人才分配與流向的問題 食品安全快速檢測產品具有多領域應用、多技術融匯、跨專業研發等特點,由于食品中待測物質種類多樣、結構復雜,每種待測物均需制備獨特的抗原、抗體,因此,即使將免疫學、分子生物學等已有檢測原理應用到食品檢測領域也極具挑戰性。我國食品快速檢測行業起步較晚,經驗豐富的研發人才相對缺乏,而食品檢測行業相對于科技壁壘高的行業在薪酬上的差距會導致大部分高優質人員流向其他科技類檢測企業。
食品質量檢測行業發展的可應用策略
近年來,國家連續發布有關涉及調整和促進檢驗檢測服務業發展的有關產業政策,推動著我國檢驗檢測服務業迎來了一個重要的歷史發展機遇期,食品安全檢測行業發展前景廣闊。食品質量檢測行業已成為國家質量發展戰略的重要基礎。
引進先進設備的應用策略 欲使食品檢測結果精準,首先要及時引進先進儀器設備。新儀器是在技術迭代的基礎上升級的,其檢測準確性更符合還原食品的本質屬性。其次,定時定期對儀器設備進行保養與維護,確保儀器的良性運行。
選擇適合的檢測方法 在進行食品檢測時還要結合食品本身性質選擇適宜的儀器設備,像檢測嬰幼兒配方奶粉中維生素C含量指標是否合規,最理想的檢測方法是采用:CT-1PLus多功能全自動滴定儀法,這種方法可通過選配自動顏色判定模塊,這樣可以有效進行電位滴定的分析需求,并以機器人的視覺原理精確顏色判斷,可避免試樣因顏色深而無法肉眼完成觀察滴定終點。這種可以通過機器準確進行顏色識別的檢測方法就是較為合理的選擇。所以,選用恰當適宜的儀器設備才是可以獲取準確檢測數據的保障。
檢測環境的高標準要求 食品質量檢測若想發揮得好,需要強有力的實驗環境場地。標準的檢測環境支撐是實現食品質量檢測準確的基礎,也可避免不同檢測項目之間由于相互影響或是干擾,從而可能會帶來的食品質量檢測數據的誤差。所以,在建設實驗室之初就要進行合理規劃布局。
合理選擇儀器設備 既能滿足檢測需求,又能實現食品質量檢測儀器的精密度及誤差率等滿足檢測項目的需要。還有一些諸如檢測用的天平、酸度計和恒溫箱等也需要經國家計量檢定部門進行定期檢定,而其中檢測用的試劑也應該準確配置及檢查是否過期。
持續性提高檢測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能水平 新技術、新設備已廣泛應用于檢測工作中,升級了檢測水平與檢測等級。主管檢測機構的上級部門應積極定期對檢測人員進行集中培訓,及時鞏固專業水準與吸收新技能、新方法應用于工作實踐,為檢測工作的準確性夯實基礎。
為一線的檢測工作人員創建較為充分的保障機制 首先,對內,從薪酬福利的制度設計上進一步提升檢測人員薪資標準,增加績效工資等彈性工資,擴大對從業人員的福利保障范圍,重視人文環境的創建。對外,招募專業技術性強、綜合素質高的高效能人才,提高從業人員的準入門檻,經過一段時期的優化,檢測行業的從業人員將會有質量上的提升。其次,還要設立責罰制度,這一制度的設立要體現以追責路徑為主,對于出現的檢測風險與檢測事故的相關人員進行問責,伴隨一定程度的懲罰。最后,定期進行業務考核,提升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及時主動進行業務鉆研的精神。
完善儀器設備及操作流程的管理制度 通過對設備儀器的常規管理與維護,為這些儀器設備的正常運行提供保障。同時制定檢測工作中的具體操作流程與注意事項,以簡潔明了的操作流程步驟幫助工作人員不斷地熟練工作技能,認真履行工作職責。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與科技水平的進步,我國的食品檢測領域的檢測水平也在不斷提高。但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這需加大對檢測行業的科技研發力度,積極升級科技檢測技術與更新儀器設備的精密化。保障食品安全是所有食品生產經營者和各級政府、有關監管部門的共同責任,要不斷加大監管力度,通過增強生產經營者的外部約束力,促使其內部自身管理能力穩步提高。同時,也需要全社會來關心維護食品安全,支持政府的工作。切實提高食品安全監管水平和能力,將食品質量放在第一位。
參考文獻:
[1]白璐.食品檢驗檢測中的質量控制措施探討[J].食品安全導刊,2021(03):49-50.
[2]李榮.食品微生物檢測中的質量控制[J].食品安全導刊,2020(36):66.
[3]趙婧,錢兵,何燕,韓丙軍.實時直接分析質譜技術在食品質量安全檢測中的研究進展[J].食品研究與開發,2020,41(17):210-216+224.
[4]張姝.計量控制在食品質量安全檢測中的應用[J].質量與市場,2020(11):128-130.
[5]時君.拉曼光譜技術在食品質量安全檢測中的應用[J].檢驗檢疫學刊,2020,30(02):143-144.
馬俊龍
棗莊市食品藥品檢驗檢測中心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