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對消費者參與社會共治行為的影響

2021-04-27 18:07:02 來源:

評論0  我來說兩句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對消費者參與社會共治行為的影響——氛圍的中介作用
  
  本文旨在研究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通過影響氛圍對消費者參與社會共治行為的影響,目的是為了尋找影響消費者參與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的因素,提高我國食品安全水平的安全策略和措施。數據來源于2019年11月進行的在線問卷調查,采用偏最小二乘法結構方程模型(PLS-SEM)對1075個合格樣本進行數據分析,結果表明,氛圍與消費者參與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有顯著正相關(β=0.404,P<0.000),法律法規、監管及食品安全標準通過氛圍間接影響消費者參與食品安全社會共治。這項研究確定了影響消費者參與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的關鍵指標,為監管改革提供啟示,也為鼓勵消費者積極參與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提供了新參考。
  
  前言
  
  近年來食品安全事件發生頻繁,從毒饅頭、毒大米、毒豆芽、地溝油到黑作坊,這些食品安全問題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甚至威脅人體生命安全,使得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信心不斷下降,對國民經濟和國際經濟總體產生了負面影響2。食品安全監管模式的單一化是導致食品安全事件發生頻繁的重要原因3。食品安全是全球正在努力應對的挑戰,它關系人民群眾的健康,目前,我國正從各個方面采取能夠保障食品安全的措施4。我國2019年10月最新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中以法律的形式明確規定:食品生產經營者應依照法律法規以及食品安全標準從事生產經營活動,逐漸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預防和控制食品安全風險,保證食品安全5。盡管責任體系是整個食品安全社會共治體系的核心部分,明確食品安全社會共治主體各自的法律責任也是我國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的主要問題,但目前涉及該類型主題的研究并不多見3。在食品安全問題日益嚴重的背景下,政府鼓勵消費者參與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社會共同治理是為了增強政府、企業和公民之間的協作與伙伴關系而開發的概念,它背后的主要議程是降低成本,同時提高食品安全法規的效力。讓所有行為者參與共同治理有助于提高決策的實用性并減輕參與者的負擔。宋華琳認為,在未來,只有結合各個部門以及消費者的力量,政府制定統一的標準,消費者參與食品安全社會共治,企業生產者受到約束,才能更好地規范食品經營活動,保障食品安全標準的實施6。食品安全社會共治和傳統食品安全監管方式不同,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將會導致社會主體新行為的產生7。食品安全標準是強制性標準,是食品生產、經營等活動中有關方面所需共同遵守的準則和依據,它既約束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也對食品生產者、經營者等有約束作用6,感知到的制度壓力并沒有直接影響食品安全實踐的實施,而是通過加強食品制造商與供應商之間的關系來間接影響。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消費者參與食品安全社會共治。安全的購買環境能促進消費者參與食品安全社會共治。
  
  本文對現有文獻作出如下貢獻。第一,它提供了關于影響消費者食參加品安全社會共治行為因素的經驗證據,很少有人對消費者參與食品安全社會共治行為進行研究。第二,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們采用了迄今為止在食品安全社會共治領域很少使用的方法:偏最小二乘結構方程建模。第三,本研究運用擴展的計劃行為理論基礎,得出法律法規、監管和食品安全標準通過氛圍對消費者參加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有正向影響的結論。
  
  基于以上提出假設如下:
  
  假設1(H1):法律法規對社會氛圍有正向影響。
  
  假設2(H2):監管對社會氛圍有正向影響。
  
  假設3(H3):食品安全標準對社會氛圍有正向影響。
  
  假設4(H4):社會氛圍對消費者參與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有正向影響。
  
  材料和方法
  
  研究設計和數據收集
  
  通過查閱文獻發現目前尚無成熟的問卷和量表來衡量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對消費者參與社會共治行為影響研究。該問卷設計是基于問卷參考余忠秋等人研究的初步問卷8,在此基礎上我們進行了定性研究,電話及面對面訪談了49人,利用文獻回顧、專家訪談、小組討論和學者的觀點以及個人經驗構建,最終確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指標和消費者參與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的指標。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法律法規、監管和食品安全標準3個構成因子。問卷內容分為六個部分:法律法規(3項)、監管(3項)、食品安全標準(3項)、氛圍(3項)、參與行為(6項)和人口統計學。問卷中的所有項目均由10位專家進行了檢查,他們對每個項目與被測結構的相關性進行評分,對清晰度、格式和容易完成性提出意見,根據他們提出的意見進行修改。其中包括了關于完成和定義“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簡短說明,以確保受訪者理解所衡量的概念,并確?;卮鹋c相同的定義相關。問卷選項采用李克特量表,解釋變量的選項從1到5(“非常認同”到“非常不認同”);被解釋變量,選項從1(“完全不符合”)到7(“完全符合”)。所有的項目量表均基于(或改編自)先前研究的廣泛回顧,以確保其內容的有效性。問卷共發放1206份問卷,填寫時間小于5min以及含有缺失值予以剔除,保留有效問卷1075份,有效回收率89.14%,其中男生370人,女生705人。
  
  數據分析
  
  本研究運用偏最小二乘結構方程模型(PLS-SEM)通過社會氛圍的中介結構,測量了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對消費者參與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的間接影響。采用SmartPLS 3.0版來分析測量模型和結構模型。偏最小二乘結構方程可以對非正態數據的潛在結構進行建模,它適用于探索性研究和理論的發展,不要求數據服從正態性分布,可以處理非常高復雜性的模型等,所以本研究運用偏最小二乘結構方程模型(PLS-SEM)測量了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對消費者參與食品安全社會共治行為的間接影響。
  
  結果和結論
  
  測量模型
  
  收斂效度反映的是各個指標是否反映了同一個構念。結果顯示所有題項的標準化載荷均大于0.60。表2顯示研究模型的因子載荷的信息,所有的反映措施都達到了標準:平均方差萃取量大于0.50,組合信度大于0.70,表明問卷具有良好的收斂效度和信度。表2結果顯示,對角線上的平均方差萃取量的根號值均大于相應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相關系數,模型的構造彼此之間有足夠的差異,在測量模型中檢驗的數據表明,構建的測量方法是可靠和有效的。
  
  結構模型測量
  
  本研究采用偏最小二乘結構方程法分析了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對消費者參與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的影響,本研究中的結構模型如圖二所示,分析結果證實了所有的假設路徑均成立。
  
  預測社會氛圍
  
  結果表明,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中法律法規(β=0.382,P<0.000)、監管(β=0.163,P<0.000)和食品安全標準(β=0.104,P<0.002)對社會氛圍有積極而顯著的影響。法律法規、監管和食品安全標準的R2值為0.325,表明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標準在社會氛圍解釋的方差中占32.5%。
  
  預測消費者參與食品安全社會共治
  
  結果表明,氛圍(β=0.404,P=0.003)對消費者參與食品安全社會共治顯著的影響,R2值為0.164,氛圍在消費者參與食品安全社會共治解釋的方差中占16.4%。社會氛圍的中介作用顯著,法律法規、監管和食品安全標準間接影響消費者參與食品安全社會共治。
  
  討論
  
  本研究得出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通過氛圍間接對消費者參與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有研究得出氛圍能改善顧客對商品的滿意度來影響購買行為。也有研究表明氛圍影響消費者短暫的情緒狀態,從而影響行為。在個人的精神生活中,總是以他人作為參考對象,人具有從眾心理,一個群體的道德可能會高于組成這個群體的個人的道德,并且只有集體才能具有高度的無私和奉獻精神。法律法規以及有效的監管是良好社會氛圍的基礎,食品安全問題不僅和食品質量本身有關,建立有效的監督管理體系以及消費者參與食品安全社會共治對食品安全監管也至關重要。完善的法律法規以及統一恰當的食品安全標準是消費者參與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的保障,商品的質量有安全保障的前提下,周圍人更愿意參與食品安全社會共治,人們在這種良好的社會風氣環境下生活,受到積極正向的影響。以往的研究已經探討了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是消費者參與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的外部條件,是其參與行為發生的強化因素,但是未經過實證分析。我們通過一個模型來解釋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如何影響消費者參與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此外,我們進一步分析了社會氛圍的中介效應。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中,法律作為有力的預測因子,對社會氛圍的影響較大,完善的法律制度能給人們帶來生活保障,在工作環境中積極的動機氛圍有助于提高生產率,并有助于工作場所的總體良好感覺。良好的社會環境將為游客提供滿意度,并增加重游意愿。
  
  食品安全問題的總保障是政治的監管9。國家應不斷健全法律法規體系,以指導和規范特定食品、食品生產以及貿易過程中的活動。通過立法,科學而有效地配置監督管理職能,盡可能明確各個部門的分工,做到依法監管,避免重復監管,加強監管部門間協調合作。同時應加強執法力度,提高食品安全標準,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一旦出現食品安全事件,加大了對執法機構的處罰力度,應采取強制性監管與預防教育相結合的措施,來提高消費者的食品安全意識。另外,食品安全標準在不同的部門要有統一的標準,這樣消費者在遇到不法商家的違規操作時,能快速有效識別,有利于消費者參與食品安全社會共治中,促進監管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 葉敏, 胡., 楊凌霄,韓瑞亭,聶子怡,任詩航. 可持續發展背景下畜牧業食品安全溯源體系探究[J]. 畜禽業 3202:8-9. (2021).
  
  2 王建華 & 人文雜志, 沈. J. 食品安全治理的風險交流與信任重塑研究.  000, 96-103 (2020).
  
  3 南京社會科學, 鄧. J. 構建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模式的法治邏輯與路徑.  (2015).
  
  4 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胡. J. 食品安全社會公眾監管機制的困境與出路.  (2019).
  
  5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 (國務院令 第721號).  (2009).
  
  6 公共行政評論, 宋. J. 中國食品安全標準法律制度研究.  04, 30-50 (2011).
  
  7 陶光燦, 譚紅, 宋宇峰 & 食品科學, 林. J. 基于大數據的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模式探索與實踐. 272-279 (2018).
  
  8 余忠秋. 消費者參與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的影響因素研究, 河北經貿大學.
  
  9 中國礦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趙. J. STS視域下中國食品安全問題的社會共治——"瘦肉精"事件反思.  17, 100-100 (2015).
  
  項目基金:國家重點研發項目(項目編號:2017YFC1602000)
  
  作者簡介:郭小妮,女,碩士在讀
  
  通訊作者:彭斌,男,教授
  
  郭小妮1 彭斌* 蒙淳 孫麟 
  
  1.重慶醫科大學公共衛生與管理學院
  
  醫學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
  
  健康領域社會風險預測治理協同創新中心(重慶400016)
微信關注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參與評論

食安觀察網 ? 2012-2025 健食視界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24400號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2614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區城通街26號院(郵編100043)

值班電話:18500121702

国产美女自卫慰视频福利app|伊人久久大杳蕉综合|久青草国产97香蕉在线视频|国产精品香蕉在线的人|dwoman亚洲老熟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