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校園食品安全監管

2021-04-27 17:31:52 來源: 食品安全導刊

評論0  我來說兩句
  談校園食品安全監管
  
  當前,我國食品安全形勢整體向好,但是校園食品的各種安全問題仍層出不窮,為我國校園食品安全管理敲響了警鐘,疊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如何保障校園食品的安全再度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因此相關監管部門通過加強對校園食堂及周邊食品的安全監管,以有效提升監管水平,保障師生身體健康。在校園食品安全監管過程中,采取“互聯網+智慧監管”、加大食品抽檢力度、落實人員陪餐等方式,能夠很好地預防校園食品安全事件的發生,為校園食品安全工作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
  
  學校食品安全是食品安全的重要環節,不僅關系到師生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時也關系到社會的和諧穩定。由于近年來校園食品安全問題處于多發狀態,家長和社會對校園食品安全的關注度日益提高,各地區需要加強對校園食品的監督管理,杜絕食物中毒等情況,確保學校師生身體健康,守護師生舌尖上的安全。
  
  我國當前校園食品安全現狀
  
  食品安全意識淡薄 部分學校,尤其是農村地區,校長(園長)作為學校食堂第一責任人,對校園食品安全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安全監管缺位,沒有制定相應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甚至不參加食品安全檢查,對第三方承包商資質核查不明,導致無資質的承包商管理食堂,為食品安全埋下隱患。
  
  學校食堂管理體制有待完善 有的學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制度內容流于形式,管理人員職責不明確,監督檢查不到位,無突發事故應急預案等,一旦發生問題無法及時正確處理,嚴重威脅師生身體健康。
  
  食堂基礎設施差,布局不合理 部分學校食堂規模較小,基礎設施差,布局不合理,無法配備相應的清洗消毒、留樣、食材存放設備。同時就餐場所面積小,就餐人數眾多,尤其是在疫情期間,無法錯時錯峰就餐,容易造成交叉感染。
  
  校園內部食品經營場所參差不齊 《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管理規定》明確指出,中小學、幼兒園一般不得在校內設置小賣部、超市等食品經營場所,但是實際上除幼兒園外,大部分中小學校內部都有設置,部分校園商店為了賺取更多的利潤,在進貨過程中,未對售賣食品進行細致的檢查,導致很多標識不符的食品進入校園商店[1],甚至是售賣過期食品、“三高”食品。
  
  造成校園食品問題的原因
  
  學校主體責任缺失 學校在對學生的教學中,將大部分精力用在了學生基礎文化課的教育上,對學校食品安全持思想上不重視、工作上不落實的態度,無法切實履行校長(園長)作為校園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的義務,也沒有建立健全有關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工作要求;而部分食堂則是以外包的方式由第三方承包商負責,其法律意識淡薄,在出現食品安全問題時,學校與承包商經常出現相互推諉責任的現象。
  
  基層監管力量薄弱 監管人員數量少,尤其是基層市場監管執法力量嚴重不足,人員流失現象嚴重,與此同時學校數量多,監管人員很難對每個學校進行逐一檢查,造成監管人員負擔較重,而且部分監管人員專業水平不高,導致工作效率低下[2]。
  
  食堂承包商管理混亂,從業人員素質差 大部分中學、大學會將食堂承包出去,而部分承包商未及時辦理食品經營許可證,同時為了降低成本謀取利潤,通常會采購腐爛變質、過期、價格低廉甚至是來源不明的食材;在招聘食堂從業人員時也會招聘年齡偏大的人員,這些人員整體素質不高,且缺乏專業的培訓,食品安全意識淡薄,衛生習慣差,責任心不強,導致操作不規范,極易造成安全隱患。
  
  校園食品安全監督管理措施
  
  加強食品安全培訓。
  
  在日常檢查中我們發現,很多食堂從業人員以及學校負責人的食品安全相關法律知識比較欠缺,因此在校園食品安全監督管理中,要聚焦校園食品從業人員和食品安全管理員的培訓考核,建立適合校園食品安全崗位的培訓考核內容,提高培訓考核的精準度。進一步強化校園食品安全從業人員對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與實施、原料采購與貯存、食品加工制作、餐飲具清洗消毒、食品留樣、預防食源性疾病等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全面提升從業人員素質和食品安全管理人員管理能力。監管部門可以采取集中學習、現場培訓等方式全方位開展培訓,使食堂從業人員以及學校負責人認識到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性,為食品安全打下堅實的基礎。
  
  利用互聯網思維逐步實施智慧監管 隨著科技的發展,在對校園食品的安全監管過程中,監管部門可以以互聯網為依托,綜合運用“互聯網+智慧監管”系統,積極探索智慧監管體系,為校園食品安全提供有力技術支撐。一方面監管端通過智慧監管平臺將各項檢查數據實時自動上傳,避免了人為因素造成的數據信息不符,有利于提高監管效率,同時還可以實現執法文書現場打印、簡易處罰等功能;另一方面企業端可以實現證照公示、清洗消毒、索證索票、食品存放、從業人員健康管理以及食材臨期提醒等功能。
  
  加大校園食品抽檢力度 制定專項抽檢計劃,加大對校園食品安全抽檢力度,將高風險食品原料及食品、餐飲具列為重點抽檢對象,并及時向公眾公布抽檢結果,依法對不合格食品和食品相關產品開展核查處置。抽檢要做到全覆蓋,同時監督抽檢、隱患排查與日常監管要融為一體,及時發現各種隱患苗頭,主動防范食品安全風險,最大限度地保障師生食品安全。
  
  落實校園食堂陪餐制 在對校園食品安全監督的過程中,需要全方位監督管理,由執法人員陪同學生用餐,在用餐中檢查校園食堂是否符合衛生管理要求[3],這一點也體現在相關規章制度里。相關執法人員在餐前檢查中應對環境衛生、原材料采購、清洗消毒、加工制作等環節進行嚴格的檢查,及時發現食品安全隱患,餐后做好陪餐記錄,快速解決用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校園陪餐制的推出,可以很好地緩解家長及社會對校園食品安全問題的擔憂,有條件的中小學、幼兒園應該建立家長陪餐制度,健全相應工作機制,總結陪餐家長對學校食品安全提出的意見和建議。
  
  加強食品安全知識的宣傳工作 要充分發揮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的作用,利用學校食品健康教育課等載體進行多方位的食品安全知識宣傳[4]。每年春、秋兩季開學期間,監管部門開展食品安全知識進校園活動,由監管人員到學校為學生上一堂食品安全知識課,向學生介紹購買食品的注意事項,對食品的生產日期、保質期、假冒偽劣鑒別方法等進行宣傳,提高學生對垃圾食品和“三無”食品的辨別能力,引導學生到正規、安全的食品經營場所進行消費。除此之外,學校還可以通過校園板報、廣播、掛圖、橫幅等宣傳方式,適時開展食品安全教育,只有加大食品安全宣傳力度,才能不斷提高師生食品安全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全社會共同參與,嚴厲查處違法行為 相關部門要嚴格落實“四個最嚴”要求,對于日常檢查、監督抽檢和舉報投訴中發現的食品安全問題,要以“零容忍”的態度,發現一起,嚴查一起。同時鼓勵社會各界人士參與監管,及時舉報違法違規行為,對于不合格的承包商和從業人員實行評價退出機制,建立良好的食堂管理體制。
  
  食品安全無小事,校園食品安全底線更不容突破。隨著我國法律制度的健全,教育、市場監管、衛生健康等有關部門,只有以落實“四個最嚴”為遵循、以“智慧管理”為突破,開展廣泛的校園食品安全監督檢查,通力協作解決校園食品安全重點、難點問題,才能有效防控食品安全風險,避免食物中毒等情況的發生,才能共建學生的美好未來。
  
  參考文獻:
  
  [1] 張瓊. 加強江北區校園周邊食品安全監管的建議[J]. 成功:中下, 2018(23):52-52.
  
  [2] 李雪兵. 淺析學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 技術與市場, 2019, v.26;No.312(12):247-248.
  
  [3] 陳源濤. 淺談學校幼兒園食堂食品安全風險控制與監管對策[J]. 食品安全導刊, 2020, No.268(09):68-68.
  
  [4] 王磊. 淺談食品安全監管的檔案化管理——書評《知識管理背景下的檔案管理模式》[J]. 肉類研究, 2019, v.33;No.247(09):82-83.
  
  李丹丹
  
  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山東臨沂 277700
微信關注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參與評論

食安觀察網 ? 2012-2025 健食視界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24400號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2614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區城通街26號院(郵編100043)

值班電話:18500121702

国产美女自卫慰视频福利app|伊人久久大杳蕉综合|久青草国产97香蕉在线视频|国产精品香蕉在线的人|dwoman亚洲老熟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