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第三方食品檢測機構關于承接政府項目的思考

2021-02-28 15:10:52 來源: 食品安全導刊

評論0  我來說兩句
  某第三方食品檢測機構關于承接政府項目的思考
  
  隨著社會對食品安全問題的日漸關注,第三方食品檢驗檢測機構于近年高速發展,很多第三方食品檢驗檢測機構的主要服務對象為政府部門,承擔一部分政府抽檢項目的工作,為食品安全保駕護航。目前,我國食品第三方檢測機構數量較多,規模較小,形成小而散的現狀,以承接政府項目為主要探討對象,匯總并總結在工作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原因和措施。
  
  隨著技術的進步,生產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生活品質不再僅局限于簡單的物質需求和享受,而是對自身安全、生活環境和身體健康有了更多的關注。而隨著國內各類食品安全事故引起人們深入思考,以及環境污染、PM2.5濃度等問題逐漸引起人們對生活環境和身體健康的焦慮,人們對食品安全、環保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隨著中國的經濟起飛,國民生活得到了長足的改善,然而GDP的快速增長背后也存在著不少問題,其中食品安全便是日益突出的一個。有毒奶粉、地溝油、塑化劑、學校集體中毒等事件一個接一個驚悚案例使得國人越發擔憂起自己能不能吃上“安心飯”。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重視,政府部門對食品安全抽檢的力度越來越大。抽樣計劃制定不合理、抽樣過程不嚴謹、運輸方式不科學,都會對抽樣后的檢驗、檢驗報告的最終結論帶來嚴重的影響。在食品安全抽樣檢驗過程中,規范性和抽樣代表性決定了檢驗結果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公正性。
  
  根據《食品安全抽樣檢驗管理辦法》(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令第15號),食品抽安全抽檢程序如下:制定抽檢計劃、確定抽檢機構、實施抽樣計劃、檢驗機構接樣、檢驗機構檢驗、出具最終結論、檢驗結果上報。
  
  政府抽檢項目實施中的問題
  
  檢驗檢測行業的基礎就是資質,沒有資質,就沒有開展檢驗檢測業務的法定條件。檢驗檢測公司或組織在開展業務之前必須拿到相應的CMA資質,本人所在省份資質認定方式是以產品認證為基礎,產品類別項下套用方法標準的規定進行資質認定,這樣就導致各個第三方食品檢測資質列表特別繁多,檢測資質能力界定不清晰,亂象叢生;還有大部分省份是以檢測方法認證資質的,此種資質認定方法對于資質能力比較清晰,資質列表少,利于檢驗檢測公司或組織的正常業務運行,也利于市場監督管理局對檢驗檢測公司或組織的監管。
  
  食品檢測行業發展迅速,如雨后春筍般涌出,處于高速發展狀態。近年來呈現出低價競爭、惡性競爭,行業呈現“小、散、弱”的局面,缺乏公信力等問題突出,一味的低價就沒有好的產品和好的服務。而消費者根上的需求是好產品,是高品質的產品。企業滿足不了他們的需求,就把他們逼出中國,到海外去狂購。在買賣市場里,當然要挑便宜的買,可關鍵的問題卻是,客戶也需要質量過硬的產品和服務,賣家無底線的經營,最終擾亂了市場,出現了餓死同行、累死自己、坑死客戶的錯誤現象。
  
  食品安全標準是食品抽檢工作中重要的檢測和判定依據,是食品抽檢工作重要的一部分?,F階段中國推行的食品標準,基本都是由國家統一規定的,然而標準起草部門涉及較多,若審查把關不嚴格,則會導致食品安全在推廣過程中協調性較差,出現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和國家標準內容不統一。 [1]食品標準更新慢、更新不及時、發展滯后、不同標準間食品分類系統的不統一、分類界限不清晰、檢驗方法使用不準確等問題,在實際工作中造成一些檢測項目沒有檢測方法,或者檢測方法不適用,或某些檢測項目因為沒有限量而無法判定等問題。 [2]
  
  2019年食品安全抽檢計劃涵蓋34個食品大類、150個食品品種、259個食品細類,共抽檢133.96萬批次,每年國家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在食品安全抽檢方面,從國家到縣區的相關工作人員都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然而如此巨大的抽檢任務到底產生了多大的作用呢,對社會產生了多少價值?首先任務開始的抽取樣品工作,抽取的樣品不具有代表性,出現重復抽樣的現象,抽樣過程是否規范;其次檢測項目的制定依據主要是根據《國家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實施細則》等文件,從中挑選部分或全部檢測項目,在經費有限的情況下,一般會挑選部分檢測項目進行檢測,挑選的檢測項目對不同的樣品并不是有完全的針對性,又對整個社會提供不了相應價值的檢測結果,所以社會并不會為價值少的檢測結果買單。
  
  我國形成了“分段監管為主、品種監管為輔”的模式,中央和地方各有分工,但實際操作中存在不少問題,主要集中在監管碎片化、政府與社會監督不平衡以及監管機制不完善等。在這種分管監管模式下的“分解式”管理不能形成聯動、協調貫通的環節,部門間缺乏溝通和信任,導致監管效率低下。能否在今后抽檢工作中逐步解決這些問題,關系到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的整體提升,關系到食品安全監管基礎的穩步鞏固,是推進食品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篇大文章中的重點章節,也是一大難點。 [3]
  
  食品、農產品抽檢的結果和上報近年來以各地市和國家的各種信息上報系統為主,過去抽樣檢驗信息系統種類太多,市場監督管理局中有國抽信息系統、省抽信息系統、市抽信息系統,甚至有的地方還有縣抽信息系統,農業農村廳也有其信息上報系統,各種系統很多而且使用復雜,結果錄入非常費時費力,準確性差,抽樣單信息的錯誤率高。近年國家市場監督總局上線的國家食品安全抽樣檢驗信息系統,為各省各市各縣的結果上報提供了統一的信息上報平臺,但是仍然存在部分問題,比如結果錄入工作量依然巨大,后臺限量、食品種類、標準的維護仍需耗費大量人力與時間,從而提高了第三方檢測機構的運營成本,降低了工作效率。
  
  建議和解決方法
  
  第一,按照“統一制定計劃、統一組織實施、統一數據匯總分析、統一結果利用”的“四統一”原則,發揮市級“指揮棒”作用,做好抽檢工作的統籌領導、組織協調、計劃實施、數據匯總分析、結果利用等工作。第二,科學制定抽檢品種、檢測項目。結合地區公眾飲食結構、消費習慣、種養殖和食品產業特點,特別是食品安全突發熱點和往年抽檢反映出的食品安全隱患,制定有針對性的抽檢計劃,以有限的人力、物力盡可能在統計學上客觀全面反映食品安全總體狀況。第三,檢驗檢測行業需要政府機構的監管,從行業的入口資質的管理,到檢測運行過程中的監管,到檢測后的質量把關、飛行檢查,全程都需要相關政府機構的監管。凈化行業市場秩序,避免行業惡性競爭,健全市場競爭機制、維護公平的市場環境都需要政府相關部門的嚴格的監管。第四,健全完善食品抽檢工作機制,提升食品安全監管技術支撐能力,加強監督抽檢和風險監測工作,是從統籌提高食品安全監管水平的角度出發,針對我國食品安全隱患點多面廣、形勢嚴峻等階段性特點,借鑒國際先進經驗,結合監管工作實際,優化工作流程,采取的重要監管手段。第五,加大對違規違法的檢驗檢測機構的處罰,對出具虛假數據、偽造數據等情節惡劣的檢驗檢測機構和個人,嚴厲處罰。加強核查處置力度。
  
  綜上所述,第三方食品檢驗檢測機構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支持,政府政策上的支持、監管上的嚴管、資質上的審核以及技術上的支持,對第三方食品檢測機構的發展將起到基礎性的促進作用。食品抽檢作為食品安全監管的重要手段,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抽檢監測的靶向性、科學性、系統性,為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作出更大貢獻。
  
  參考文獻:
  
  [1] 韓俊,羅丹.關于完善我國食品安全標準體系的研究[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05(3):4-5.
  
  [2]唐秀麗,閻霞. 食品安全標準現狀及其對食品監管工作的影響[J].中國調味品,2019年4月第44卷第4期
  
  [3]邵培,第三方檢測機構在我國食品安全監管體制中的角色作用研究
  
  蓋麗麗
  
  山東藍城分析測試有限公司 
微信關注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參與評論

食安觀察網 ? 2012-2025 健食視界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24400號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2614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區城通街26號院(郵編100043)

值班電話:18500121702

国产美女自卫慰视频福利app|伊人久久大杳蕉综合|久青草国产97香蕉在线视频|国产精品香蕉在线的人|dwoman亚洲老熟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