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每件產品都有“身份證”
讓每件產品都有“身份證”
吳鳳憲 本刊記者 朱有剛
創建工作中,嶧城區市場監管局通過打造“監管單位+監管平臺+監管對象+市場終端”四位一體模式,執法人員能夠實時查看餐飲單位生產和后廚視頻,做到食品粗加工、切配等關鍵環節和重點區域場所遠程監控,實現監督、監控、發現、管理一體化。市民還可通過手機APP實時查看食品加工現場操作,增大透明度,推動全區食品安全的社會共治。去年5月,嶧城區依托棗莊市重要產品追溯管理平臺,建設了嶧城區信息化食品安全監管平臺——“智慧食安”大數據平臺。利用互聯網平臺采集大數據,將現有配送公司、食品檢測機構加入平臺,引導配送公司、種養殖基地、食材源頭企業、抽檢機構上傳數據,為每一件產品都打上二維碼身份證標簽,實現種植、采摘、配送、餐飲全程留痕、全程檢索。目前,棗莊市嶧城區已有35家學校食堂、8家種養殖基地、44家生產企業、417家餐飲主體、495家三小業戶、1246戶食品流通經營主體錄入平臺。
嶧城區市場監管局還將餐飲質量安全提升工程工作納入全年工作計劃,深入開展“清潔廚房”行動,確保清潔廚房率達到100%。同時,該局還針對不同行業特點,印制了食品進貨查驗、銷售、從業人員健康管理等制度及檔案盒、記錄本,扶持一批經營良好、管理規范的食品生產經營提質升級,努力打造食品安全放心區。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