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菊有佳色 暗暗菇上香
秋菊有佳色 暗暗菇上香
本刊記者 王玉東
時下雖是香菇生產淡季,但在河南省尉氏縣崗李鄉新建成冉村香菇養殖基地,菇農們有條不紊地將剛剛運來的菌棒從卡車上卸下,送入大棚上架培養,著實是一派繁忙的景象。
今年以來,崗李鄉黨委、政府堅持把產業扶貧、穩定脫貧、防止返貧作為脫貧攻堅工作重點,圍繞發展香菇主導產業“2019年初具規模、2020年蓬勃發展、2021年一枝獨秀”三年攻堅計劃,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發展香菇產業,目前,該鄉香菇產業已輻射帶動6個鄉鎮39個香菇扶貧基地,構建香菇產業發展聯盟,著力打造香菇產供銷全產業鏈,帶動貧困戶全環節參與、多渠道增收。目前帶貧2043戶,人均增收2000元。
在這場扶貧攻堅戰中,人們不能不對一位女性豎起大拇指。她,就是黃愛菊,尉氏縣崗李鄉冉村村委委員,人送綽號“菊花”!
兩年前,全國上下脫貧攻堅緊鑼密鼓開展之時,黃愛菊作為村代表到外地觀摩香菇產業,每到一處,筆錄、拍照、聽講。香菇產業良好的發展前景,給她帶來無限的遐想,憧憬著自己的香菇產業夢。
回到家,她迫不及待地把自己建立香菇基地的想法與家人進行了溝通,頓時,屋內一片寂靜,空氣中彌漫著耐人尋味的無奈。片刻,家里人才你一言我一語:錢從哪兒來?技術誰保證?場地如何解決?咱現在的肉鴨養殖還干不干…
一連串的“質問”打破了現場的寂靜,黃愛菊趁此機會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家人:“肉鴨養殖風險大,咱先回籠自己的資金,把鴨棚改建香菇種植棚,小規模進行嘗試,等掌握了技術,咱再放手擴大規模。”說罷,她翻開手機讓家人觀看香菇產業的觀摩視頻:“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香菇是一種不可缺少的養生食品,用量大、銷路廣,批發市場、超市可搶手呢!沒有時間賣,咱鄉的耕耘農業產業園可以回收。”經過黃愛菊的耐心疏導,家人的顧慮打消了,也支持她放手一搏。
改建鴨棚比新建香菇大棚更耗時費力,為了節約開支,黃愛菊與家人一道,頂烈日、冒酷暑、爬鴨棚,把彩鋼瓦釘子一個一個拔掉,把一塊一塊能用的彩鋼瓦小心翼翼收好,以便重復使用。黃愛菊手上多處被彩鋼瓦割破。向來體貼黃愛菊的婆婆看在眼里,痛在心上:“你身小力薄,這樣下去會累壞身體的,在下邊做些輕活吧,大不了咱多干幾天!”可黃愛菊焦急地說:“媽,時間不等人,現在越夏早茬香菇正是種植時期,再晚些時間會影響產量……”
就這樣,2000平方的舊鴨棚改造用時20多天,除了安裝鋼梁租用吊車外,其余工程都由她和家人一塊完成,經核算,節約成本8000余元。這些經歷,再次磨煉了黃愛菊的意志,樹立了戰勝困難的決心。黃愛菊看著自己的勞動果實,欣慰地笑了。
香菇大棚建成后,經過一系列的消毒等程序后,黃愛菊將3萬支菌棒裝入棚中,等待菌棒轉色、出菇??商煊胁粶y風云,香菇棒在技術上出問題了。香菇菌絲形成咖啡色后期,由于棚溫較高,部分菌棒感染了綠霉菌,這種病菌具有復制快、傳染性強等特性,對香菇菌絲生長有著極大的危害,如不及時清理,大棚香菇將毀于一旦。
為了使香菇保持有機成分,她拒絕用藥水噴施殺菌,而是用土辦法清水沖洗處理。綠霉菌附著香菇棒上,沖洗不到的地方,就用小刀一片片的刮除,感染深的斑塊就一一剔除。冰涼的自來水灑在身上,她全然不顧,手足麻木,依然堅持不懈,心里只有一個念頭:與時間賽跑,盡快阻止綠霉菌的蔓延……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半月的晝夜挽救,感染綠霉菌的一批香菇保住了,還取得了一定經濟效益。
香菇管理階段,需要二十小時觀察溫度、濕度,在家里吃住影響工作。黃愛菊索性就買了舊板房,把家搬到了村外香菇基地。陰雨天,舊板房漏水,就把塑料布蒙在板房上。當年夏季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板房塑料布被風吹掉,黃愛菊冒雨搬梯子讓愛人郝建明重新鋪蓋,因天黑腳滑,不慎掉下來。這真是屋漏偏逢連陰雨。在這段時間里,黃愛菊不但照顧受傷的愛人,還要到大棚管理香菇,孩子的三頓飯都保證不了,有時干脆讓孩子啃塊方便面充饑??吹胶⒆痈约鹤≡诎宸坷锸芪鼤r,心里感到酸酸的。懂事的孩子安慰道:“媽媽,這算啥,越是在這樣的環境下越能鍛煉人,我越會更好地學習。你看,我在班上考的前五名嘞……”
黃愛菊的做法得到了崗李鄉鄉政府的認可,并為黃愛菊香菇養殖基地豎起了一塊香菇扶貧(帶貧)基地的牌子。
一個牌子,一面旗幟,黃愛菊感到身上的擔子更重了,為幫助更多的貧困戶及村民脫貧致富,她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投資300萬元,建立一個大型香菇養殖基地。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黃愛菊迅速行動,披星戴月與村委干部一道,去東家到西家,做村民的思想工作,流轉土地75畝,沒有資金找銀行貸款。朋友們得知情況后,你五千、他一萬地湊了五萬多元送到黃愛菊手里。為節省新建大棚開支,她奔波幾個施工單位,對比施工價格……用時半年,才將15000平方米30多座大棚建設完工,這180個日日夜夜,讓黃愛菊嘗到了人生的苦辣酸甜,她種骨子里的瘋狂與任性,讓村民很是佩服,人們嘖嘖稱道:不愧為“菊花”這個綽號,耐寒、頑強。
目前,黃愛菊香菇養殖基地已成規模,分揀車間,冷庫等設施,應有盡有。全村8個建檔立卡貧困戶,黃愛菊動員他們全部到自己香菇基地務工增收。有人懷疑貧困戶的勞動能力,可黃愛菊堅定地說:“既然是扶貧基地,就必須把貧困戶安置進去,讓他們體會黨的溫暖。這些貧困戶不是沒有勞動能力,關鍵是他們沒有務工增收平臺,沒有內在動力。”
扶貧先扶志,扶志抓教育,黃愛菊安排貧困戶多次到耕耘農業產業園參加技術培訓班、勵志培訓班,讓他們樹立生活的勇氣,克服思想羈絆,向貧窮說“不”。在此基礎上,還帶動普通村民30多人到自己香菇基地打工就業,受到了村民的好評。
黃愛菊整日重復著枯燥而又勞累的工作,每天起床的第一時間,總是跑到菇棚,看溫度、測濕度。上班后,與務工人員采摘、分揀、裝車、送貨,使原本女人喜歡美麗的天性蕩然無存,因沒有一點精力保養護膚,臉上布滿了褐色素及斑點。但在大棚務工的人們都異口同聲:“她的心靈是最美的。”
兩年多養菇生活習慣,導致人體生物鐘紊亂,身體虛熱、易感冒。今年六月份,發燒三天的黃愛菊真的堅持不住,倒在床上爬不起來了。孩子見狀,趕忙給他爸爸打電話,把黃愛菊送到人民醫院住院。病床上,她喃喃地對愛人郝建明說:“對不起,我的決定牽連了一圈人……”可愛人郝建明安慰道:“對起了,對起了這個家,對起了咱這個扶貧基地,家里人支持你。”
是啊,黃愛菊對起了這個扶貧基地,她沒有氣壯山河的誓言,也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就是像黃愛菊這些默默無聞的扶貧者,撐起了脫貧攻堅的希望。她是香菇上舞動的美麗菊花,她詮釋了巾幗扶貧基地上傲然挺立、清秀高雅的“菊花”人生。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