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食品中重金屬污染物和常用的檢驗檢測措施
探討食品中重金屬污染物和常用的檢驗檢測措施
在某類食品的生產加工過程中,會面臨各種有可能被重金屬污染的情況,比如工廠的環境污染或原材料的農藥殘留。重金屬物質進入人體后無法被正常分解,會長時間停留于人體內,這對人體的各類器官以及神經系統都是較大的威脅。如果加工廠過分追求效率與低成本,無法保障無菌工廠與高品質原料,就有可能對使用過該食品的顧客帶來傷害。因此,為規范食品市場標準,保護消費者權益,國家應大力加強對食品加工生產的檢測與審核。本文主要探討食品中重金屬污染物以及常用的檢驗檢測方法,希望能給相關檢測提供技術方向。
食品中重金屬污染物的源頭
一般來說,經常會有在礦山、火山地震帶等特殊地帶生活的動植物被食品加工廠采購進行食品加工。這些動植物由于長時間生活在被污染了的土壤、水源、大氣等惡劣條件下,體內富含了鉛、鉻、汞等有毒金屬,原材料自身的重金屬污染底值已然很高。
其次,隨著工業化社會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有毒廢氣、工業廢水等被排棄到大自然中。這樣一來,人們進行農業活動時使用的有可能就是受到污染的廢水或污水進行灌溉。加上肥料、農藥的過度使用,導致重金屬元素更加污染了土壤與水源,以及種植的農作物。這些農作物被做成食品,便極易出現重金屬含量超標的情況。
最后便是化學試劑——食品添加劑。國家一直都有各類食品添加劑的明確用量及標準,食品加工廠如果不按照國家規定,隨意添加過量的添加劑,就有可能導致重金屬含量超標,導致污染。
食品中重金屬含量的快速檢驗方法
第一,可以利用金屬中蘊含的生物制劑以及其可以染色的特點,在加入特定金屬進行一定比例的混合反應后,得出一定的顏色或變化,進而由此變化判斷出該食品當中的重金屬元素含量以及深度。該方法較常規也較便捷。
第二,可以使用重金屬檢測試劑,將檢測試劑與待檢測食品相融合,在出現特定顏色后進行顏色深淺的比對,由此判斷出該食品中的重金屬深度。再使用分光光度法確定該食品重金屬的含量。
第三,酶聯免疫吸附法是當前檢測食品中重金屬含量較為新型且先進的技術,具有金屬敏感度高、測定速度快等優勢。該技術不需要提前對待檢測食品進行太多處理,進而有效提高檢驗效率。該技術在海外國家的食品樣本的檢驗與處理工作中被廣泛采用,但在我國仍處于起步階段,仍需科學家們的不斷研究應用。
原子光譜法
原子吸收光譜法。檢測食品中重金屬的原子吸收光譜法包括火焰原子吸收光譜法以及石墨爐原子吸收光譜法兩種。通過名稱便可得知,雖然這兩種方式都是通過原子吸收的原理來實現對食品中重金屬的檢測的,但區別在于使用的技術,一種是火焰一種是石墨爐。原子吸收光譜法的應用程序簡單、操作方便,同時具有靈敏度高、檢測效率高等優勢。較其他新型檢測技術而言,該方法發展時間長、技術應用較為成熟。因此,在食品重金屬檢測實驗室遇到濃度較高的重金屬時,都希望用該方法,操作簡單且正確率高。特別是石墨爐式原子吸收光譜法,更成為了我國眾多食品檢測企業的首選。但石墨爐式原子吸收光譜法不適用于耐高溫的重金屬,若有耐高溫的重金屬蘊含在食品里面,該方法是檢測無效的,多元素同時檢測的準確率也不高。而火焰原子吸收光譜法則較適合用于濃度高的重金屬食品中,對濃度較低的重金屬食品,它的檢測成功率不高。
原子發射光譜法。原子吸收光譜法無法對多元素的重金屬進行檢測,而原子發射光譜法則可以很好地規避這一缺點。原子發射光譜法具有同時檢測多元素重金屬的性能,同時選擇性極佳,線性范圍廣。原子發射光譜法一般使用的是電感耦合等離子體。
在我國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的當下,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成為人們關注的對象。我們要不斷提高食品安全標準,完善食品安全與檢測評估制度,建立健全國家食品安全監督機制。深入研究有效檢驗檢測食品中重金屬含量的技術與方法,提升我國檢驗檢測食品安全的能力。
胡文娟
常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