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食品教學的探索及創新
功能性食品教學的探索及創新
本文以功能性食品教學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功能性食品教學相關內容的概述,就功能性食品教學的有效實施策略從構建課程教學體系、引入多樣化教學模式兩個不同的方面進行了探索。希望能夠從理論研究層面來為高校功能性食品教學質量的提升提供更多的借鑒意義。
功能性食品教學概述
功能性食品是指具有特定營養保健功能的食品,適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調節肌體功能,不以治療為目的的食品。功能性食品有時也稱為保健食品。其食品功能范圍涉及面較廣,主要包括調節人體機能、增強人體免疫力、控制膽固醇、調節人體神經、延緩衰老,以及預防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等常見疾病的食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在吃飽、吃好的同時,更加注重吃得健康,希望能夠在功能性食品的作用下來增強人體健康水平,避免疾病的發生。據相關機構數據調查顯示,當前我國從事功能性食品生產的企業已經有3000余家。面對功能性食品如此良好的發展趨勢,我國高校在敏銳的市場洞察力的作用下,紛紛開設功能性食品相關專業、學科,用以對功能性食品行業各崗位從業人員予以專業化的培養。以此來在增強高校專業設置、人才培育社會潮流的同時,為我國功能性食品行業的發展儲備充足的人才基礎,以此來促進我國功能性食品行業可以在短時間內實現又好又快的發展。
功能性食品教學探索及創新策略
作為一門新興學科,功能性食品專業教學工作的開展缺乏充足的教學經驗和科研成果。因此要想實現功能性食品教學質量的提升,就需要我們的教育工作者深入地開展行業實踐,在收集行業一手資料的同時,深入結合本行業人才培育特點,制定出符合本專業特質的教學改革策略。具體來講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完善課程體系建設。功能性食品學與食品科學、食品化學、檢驗學、營養學、生理學、生物工程學等多門學科都有著深入的聯系。在對功能性食品課程體系進行構建的過程中,不僅要結合多門學科內容,更要對學生的知識接受能力、理解能力等予以充分的考量,以此來增強學科教學的實效性。具體如下:將功能性食品相關概念、分類、與普通養生保健藥品的區別、行業發展及學科研究成果等作為學科基礎知識教學內容;對功能性食品中的功效因子,如礦物質元素、抗氧化劑、益生菌等的作用原理以及方式等作為主要深入講解的內容;將功能性食品相關行業生產、檢測、評定標準,法律法規等進行模塊化介紹,并結合案例展開教學講解,以此作為專業拓展性教學內容。
?。?)引入多樣化的教學模式。通過上述介紹,我們認識到功能性食品專業教學是一門與專業理論知識、行業實踐等都有著深入聯系的學科。要想實現本專業課程教學質量的提升,就必須結合其這一特點,引入多樣化的教學模式,以此來實現對其不同教學環節、內容教學工作的優化。為此,針對課程教學中存在爭議的知識點,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合作形式,展開探究式教學,引導學生通過資料的收集、分析以及小組之間的意見交換、討論,來不斷探尋問題的答案;針對具有一定實踐性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圍繞功能性食品的生產和發展展開市場調查活動,通過調查問卷的匯總來對目前功能性食品行業發展總體狀況予以客觀的反應,并對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予以充分的培育。此外,針對功能性食品與我們日常生活實際有著緊密聯系的特點,教師可以將當今社會上人們普遍關注的熱點功能性食品引入到課堂教學中,通過對權威網站、媒體相關報道材料的分析,來實現課程教學內容的拓展。以此來實現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
作者簡介:鄧華蘭,女,漢,四川成都郫縣人,本科,成都信息工程大學銀杏酒店管理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烹調工藝與營養。
鄧華蘭
四川成都信息工程大學銀杏酒店管理學院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