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廣州市白云區食品安全狀況分析報告出爐

2020-04-27 13:29:07 來源: 食品安全導刊

評論0  我來說兩句
  2019年廣州市白云區食品安全狀況分析報告出爐
  
  郭星  本刊記者  夏華鎖  夏志遠
  
  2019年,廣州市白云區食品生產行業發展平穩,生產加工環節未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未出現區域性、系統性食品安全問題,食品安全形勢基本穩定。
  
  據廣州市白云區市場監管局食品生產科負責人介紹,白云區食品生產企業呈現幾個特征:企業總數略有下降、區域分布較為集中、食品品種較為廣泛、風險等級變化不大、規模企業比例較低。
  
  食品生產行業發展平穩
  
  食安形勢趨于穩定
  
  2019年度白云區獲得生產許可證的食品生產企業共494家,約占廣州全市食品生產企業的26%;其中處于正常生產狀態的企業443家,處于停產狀態的51家。獲證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共3家,其中處于正常生產狀態的2家,處于搬遷停產狀態的1家。
  
  截至發稿前,新增食品生產企業25家,注銷食品生產許可的51家(含企業主動注銷48家、非依申請公告注銷3家),吊銷食品生產許可的5家。食品生產企業總數比2018年減少了29家,降幅約5.5%。
  
  根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關于公布食品生產許可分類目錄的公告》(2016年第23號),食品生產許可品種共分32類。2019年白云區食品生產企業涵蓋的食品品種達到29類,僅有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嬰幼兒配方食品和特殊膳食食品3類無涉及,食品品種較為廣泛。
  
  其中,企業數量較多的食品品種前四類分別為飲料(含飲用水,共100家)、糕點(含月餅,共97家)、調味品(84家)、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61家);與2018年的前四類飲料(含飲用水,共102家)、糕點(含月餅,共98家)、調味品(85家)、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64家)變化不大。
  
  企業數量較少的食品品種后四類分別為薯類和膨化食品(3家)、蜂產品(2家)、酒類(2家)和乳制品(1家),雖然企業數量少,但涉及品種的食品風險等級較高。
  
  根據廣州市市場監管局關于食品生產企業風險分級分類監管的指導意見,通過廣州市監管業務平臺,2019年白云區處于正常生產狀態的443家企業,經評定,監管等級為A級,風險較低的企業294家;監管等級為B級,風險中等的企業111家;監管等級為C級,風險較高的企業38家;監管等級為D級,風險高的企業0家。企業風險等級分布情況與2018年相比變化不大。
  
  2019年白云區“四上企業”中食品生產企業共25家,比2018年增加了10家,增幅為66.7%,但僅占全區“四上企業”總數的0.89%。食品生產企業已建立HACCP或ISO22000質量管理體系并通過認證的有35家,比2018年增加了6家,增幅為20.7%,但只占全區食品生產企業總數的7.1%。
  
  落實主體責任到位 
  
  食安管理員抽查合格率為100%
  
  白云區市場監管局積極督促轄區食品生產企業開展年度自查,發現問題主動整改,保證生產條件和行為持續符合要求,確保各項主體責任落實到位。2019年白云區處于正常生產狀態的443家食品生產企業,已通過廣州市食品生產全過程動態監管平臺100%填寫上報了《企業落實主體責任情況自查表》。
  
  根據廣東省市場監管局統一安排,2019年白云區市場監管局組織開展了對轄區食品生產環節食品安全管理人員的抽查考核,抽查考核覆蓋率達到100%,考核合格的企業430家,合格率為97%。
  
  風險分級分類監管
  
  強化監督檢查頻次
  
  根據風險分級分類監管的原則,2019年白云區市場監管局對全區443家正常生產狀態的食品生產企業開展日常監督檢查831家次,完成了企業現場檢查覆蓋率100%和檢查頻次到位率100%。
  
  日常監督檢查共發現問題1355項。主要問題集中在:一是生產過程控制不嚴的357個,占總發現問題的26.3%;二是生產環境管理不嚴的306個,占總發現問題的22.6%;三是從業人員培訓不到位的145個,占總發現問題的10.7%;四是原輔材料、食品添加劑和成品的貯存不符合要求的123個,占總發現問題的9.1%;五是未執行批批出廠檢驗或記錄不完整的119個,占總發現問題的8.8%;六是留樣管理不到位的70個,占總發現問題的5.2%;七是不合格品管理不到位的63個,占總發現問題的4.6%;八是銷售臺賬不完善的60個,占總發現問題的4.4%。
  
  按照“一年整治一個區域”的思路,結合白云區食品生產行業分布實際情況,2019年白云區市場監管局對食品生產企業分布較為集中的鐘落潭鎮開展區域重點專項整治。采用每家企業由兩名技術專家配合兩名執法人員共同開展現場檢查的工作模式,對鐘落潭鎮共56家食品生產企業實施了全覆蓋、全項目的監督檢查。
  
  鐘落潭鎮共56家食品生產企業,通過本次專項檢查,其中51家食品生產企業中,檢查結論為基本符合的企業28家,不符合的企業21家,停業企業2家;5家保健食品企業,檢查結論為基本符合的企業4家,不符合的企業1家。
  
  專項檢查中,32家結論為基本符合要求的食品和保健食品企業,主要在硬件設施、生產環境和控制記錄方面存在問題。22家結論為不符合要求的企業食品和保健食品企業除了存在上述反映的情況外,檢查中還發現了無法提供從業人員健康證或健康證過期等問題。
  
  食品監管任重道遠 
  
  隊伍建設仍需加強
  
  轄區行業整體水平不高,主要表現在:一是產業規模增長緩慢。
  
  2019年白云區食品生產企業不僅實現了負增長,而且在已獲證企業中,仍有相當數量的企業處于停產半停產狀態。除部分企業因環保環評問題停產或關閉外,轄區食品生產企業以中小型企業為主,企業管理能力較差、產品質量控制水平較弱、技術設備落后,使得企業抵御市場風險能力較差,是導致產業規模增長緩慢的根本原因。二是龍頭企業數量缺乏。食品生產企業在全區規模以上企業中所占比例極低,不到1%;全區食品生產企業中也僅有約7%的企業通過先進體系認證。三是產業結構整體層次偏低。我區食品生產行業主要是以飲料(含飲用水)、糕點、調味品、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等較低附加值、較低技術含量的產品類型為主,生產工藝也以傳統工藝為主,缺乏高科技含量。
  
  企業落實主體責任不力,主要表現在:一是落實主體責任意識有待加強。部分企業尤其是中小型企業對國家法律法規、標準不熟悉、不掌握,未能認真履行有關管理制度,在組織生產時存在較大的隨意性,仍停留在較低水平的生產管理方式上。二是管理人員能力不足。一些企業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員水平偏低,業務能力不足,缺少能夠總攬全局、對企業生產過程控制體系明晰的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三是過程控制不嚴。部分企業對原材料驗收、生產過程和成品檢驗的控制不嚴,持續保持規范化生產的能力仍需加強。四是企業自查和整改工作流于形式,自查未能發現問題,對監管部門在日常檢查中指出的問題和風險點,未能做到“舉一反三”全面排查,整改工作“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未對問題產生的原因進行深層次的分析,未及時修訂管理制度并規范生產行為。
  
  食品生產監管工作專業性強,技術含量高,要求監管人員熟練掌握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國家標準等,并具備一定判斷能力和分析能力。
  
  2019年是機構改革之年,白云區食品生產監管隊伍發生了重大的改變,高度重視食品生產監管骨干隊伍建設,新增了大量新鮮血液。及時通過組織集中培訓及現場檢查幫帶等方式,提升監管人員業務水平,但監管能力的養成不僅需要以過硬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為基礎,還需要實際經驗的積累和不斷的自我提升,因此監管隊伍建設還需永遠在路上。
  
  打造共建共治格局 
  
  突出監管效能
  
  根據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在對食品生產環節的日常監管中,通過“強化預防、落實責任、細化服務、突出重點、共治共享”的治理思路,以懲治與指導結合、執法與服務并重為原則,突出監管效能。
  
  進一步細化服務水平,提升企業素質水平。結合國務院深化“放、管、服”工作的要求,突出服務效果和質量,推進企業整體素質提升。一方面依托行業協會、技術機構,按區域、按行業的方式,分期分批開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規、食品安全標準等知識培訓,提高企業管理人員對法律法規知識的理解能力;另一方面搭建企業互動交流平臺,從食品安全角度出發,以知名企業為示范,推進企業互享先進成熟的管理經驗和技術手段,提高管理標準,促進企業之間的良性競爭和共同發展。
  
  進一步加強監督管理,營造良好營商環境。不斷強化食品生產全過程監管,增強食品生產監管專業性,持續加大日常檢查、飛行檢查、雙隨機檢查的力度,實施“智慧監管”;堅持問題導向,牢固樹立風險防范意識,深入挖掘食品安全潛在風險和不穩定因素,開展風險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繼續開展“一年一區域”的整治行動,堅決打擊制假售假、假冒偽劣等食品安全違法違規行為,持續規范食品生產行業秩序,努力營造我區良好的營商環境。
  
  進一步強化隊伍建設,提高人員業務水平。加強基層執法隊伍和能力建設,依托業務骨干、第三方專家老師等現有資源,通過以干代訓、現場施教、案例指導及業務培訓等形式,強化培訓和考核,提高監管人員發現和處置問題的能力,培養一批高素質的食品生產監管骨干隊伍等。
  
  進一步推進共同參與,打造共建共治格局。積極動員社會各界力量廣泛參與,發揮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專家學者作用,為企業發展提供“智囊”支持;支持行業協會建立行規行約和獎懲機制,強化行業自律;發揮舉報投訴平臺作用,鼓勵群眾依法維權,把監督網絡延伸到群眾之中;推進公眾和媒體積極參與社會監督,形成各方各盡其責、齊抓共管、合力共治的工作格局。
微信關注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參與評論

食安觀察網 ? 2012-2025 健食視界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24400號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2614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區城通街26號院(郵編100043)

值班電話:18500121702

国产美女自卫慰视频福利app|伊人久久大杳蕉综合|久青草国产97香蕉在线视频|国产精品香蕉在线的人|dwoman亚洲老熟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