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鶴壁市農村地區食品安全風險防范的法律機制

2020-03-03 10:35:00 來源: 食品安全導刊

評論0  我來說兩句

□ 張曉璐 鶴壁市食品藥品檢驗檢測中心

河南省是農業大省,其肥沃的土地養育著全國最多的人口。食品安全之重,重于泰山。食品安全問題一直以來都是我國在發展建設過程中密切關注的主要問題之一。為了保障人民的食品安全,國家從多個方面入手采取相應的行政措施和法律手段。本文將結合河南省鶴壁市農村地區的食品安全狀況,詳細闡述食品安全風險防范的法律機制。

1 農村市場食品安全現狀

1.1 食品加工生產環節不安全

鶴壁市下轄的農村地區,由于食品的原料成本、加工費用及加工場地的租金等相對低廉,所以該地區普遍存在著一些從事食品加工行業的小作坊和個體戶。雖然小作坊和個體戶生產的食品滿足了農村地區人們的日常需求,但其生產環節卻存在著較大的安全隱患,如食品加工環境較差、食品添加劑不合理利用及加工者個人衛生狀況不達標等,種種不良因素都導致了農村地區食品加工環節不安全狀況的產生。

1.2 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未落實到位

在鶴壁市下轄的農村地區,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負責機構往往由本村的村委會成員和廣大村民共同擔任。對于從事食品加工的村民,村委會成員和其他村民的監管原則一般是只要不出現較大問題就基本不會干涉其生產運營,對于食品加工環節中的衛生條件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這種受到人際關系影響的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執行力度有待提高。

2 農村市場食品安全法制體系建設

2.1 完善食品加工生產規范

針對鶴壁市管轄的農村地區食品加工環節存在的問題,相關機構應當完善食品加工生產規范體系。具體而言,可以從法律角度規定食品生產環節中的衛生條件、環境條件,以及從業人員的衛生合格標準。食品監管部門應當依照法律規定的相關標準對農村地區的食品加工行業進行審核排查,遇到加工環境差、衛生條件不達標的食品加工作坊應責令其停業整改;對加工技術和衛生意識不達標的從業人員也應當要求其立即停止工作并到相關的正規機構接受學習培訓,提高自身的衛生意識和生產技術。

2.2 完善市場準入機制

在廣大的農村地區,由于村民的辨別能力較差及相關的鑒定設備配套不夠完善,所以導致假冒偽劣商品在農村地區大行其道,如山寨飲料“脈勁”“大個核桃”“特輪蘇”等在農村地區擁有一定的市場份額。針對假冒偽劣商品在農村地區較為猖獗的情況,相關機構也應當完善市場準入機制,例如建立進貨臺賬——任何在農村地區銷售的商品必須要提供相關證明,非正規進貨手續的食品應當禁止在農村地區流通。此外,對于故意混淆名牌商品概念為假貨銷售提供便利的行為應當加大打擊力度并依法嚴懲,從而起到凈化農村食品市場、保障農村地區食品安全的效果。

2.3 完善宣傳舉報互動機制

食品安全工作的開展不僅需要國家相關部門發揮作用,作為直接關系人的人民群眾也應當參與進來。因此,在建設農村地區食品安全法制體制的過程中,政府部門應當加強對群眾的食品安全教育,讓群眾充分意識到食品安全在生活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維護食品安全以符合自身利益是每個人的責任。與此同時,政府部門還應當鼓勵群眾積極舉報危害食品安全的企業和個人,從而和政府機構共同維護農村地區的食品安全。

3 結語

食品安全非常重要,它直接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因此,相關政府機構和廣大人民群眾應當充分重視食品安全工作的開展,為維護農村地區食品安全工作、建設農村地區食品安全風險防范法制機制貢獻自己的力量。

微信關注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參與評論

食安觀察網 ? 2012-2025 健食視界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24400號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2614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區城通街26號院(郵編100043)

值班電話:18500121702

国产美女自卫慰视频福利app|伊人久久大杳蕉综合|久青草国产97香蕉在线视频|国产精品香蕉在线的人|dwoman亚洲老熟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