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勢下加強網絡餐飲食品安全工作的思考
新形勢下加強網絡餐飲食品安全工作的思考
南京市溧水區市場監管局副局長 顧學軍
隨著互聯網經濟的迅猛發展,“互聯網+餐飲服務”新興業態快速增長,網絡餐飲服務促進了餐飲業的發展,網絡訂餐、送餐上門的消費方式方便了人們的生活,已被越來越多人所接受。然而,網絡訂餐存在著安全衛生、規范管理、監督責任等諸多難題。部分入網餐飲單位衛生狀況差,食品加工操作違反規定;第三方平臺管理缺失,給消費者帶來食品安全風險。
溧水區網絡餐飲平臺基本情況
目前,溧水區共有“餓了么”“美團”兩家網絡訂餐平臺代理商。其中美團外賣總部在北京,餓了么總部在上海。截至2019年9月30日,全區網絡訂餐平臺線上顯示,餓了么平臺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共計595家,美團外賣平臺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共計752家。另有通過自建網站、APP交易的食品生產經營者4家(肯德基、麥當勞、必勝客、星巴克)。
近幾年,入網商戶、點餐量、銷售額都快速增長。網絡餐飲的迅猛發展,還催生了騎手這一新興職業,現溧水區共有專職、兼職訂餐配送人員300多名。
網絡餐飲存在主要問題
網絡餐飲服務第三方平臺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網絡餐飲服務第三方平臺對入網餐飲服務者審查把關不嚴。平臺方為了份額,業務員為了業績,放松了入網資質審核,將無證或證照不全的餐飲單位納入了平臺經營。
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的食品安全意識不高、經營管理水平有限、經營條件較簡陋,食品安全存在隱患。2019年溧水區共有持證餐飲單位1748家,其中經營面積在150平米以下的小、微餐飲單位共1392家,占餐飲單位總數的79%以上,小餐飲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參差不齊,而網絡訂餐的興起給了這些“問題”餐飲單位新的生機,有了新的“藏身”之所,造成了食品安全隱患。
配送過程增加了食品安全風險。與傳統餐飲服務的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相比,網絡餐飲服務由于經營主體和經營配送環節增加,更易出現食品變質和交叉污染。
監管執法難度大。由于網絡餐飲的虛擬性和跨地域特點,兩大網絡訂餐平臺均以代理商模式在溧水區開展線下業務拓展,網絡餐飲交易第三方平臺的平臺歸屬地、服務器所在地均不在溧水區,在執法辦案過程中,執法人員對網絡訂餐平臺違法主體的認定、經營記錄的調取存在一定的困難,給網絡食品經營的監管和執法辦案的取證帶來很大難題。
溧水區網絡餐飲監管主要做法
近幾年,溧水區市場監管局多次開展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約談餓了么、美團外賣兩家代理商,要求其及時開展自查自糾和問題整改,做到嚴格準入、規范經營、防控風險,落實入網單位資質審查、登記要求,防止出現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無證照經營情況,嚴格落實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食品經營許可證、量化等級等信息公示工作。
同時要求兩家代理商每月5日前報送其平臺上月新增和實有匯總的入網上線餐飲服務提供者名單,區市場監管局在內網公示提供給各基層市場監管分局開展有針對性的重點監管工作?;鶎邮袌霰O管分局執法人員在檢查過程中發現存在問題的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由區局扎口第一時間通知平臺代理商,由其予以下架處理。網絡餐飲服務存在違規問題較多,信息海量又難以監管等諸多問題,區市場監管局依托 “南京市食品藥品互聯網交易平臺信息監測系統”開展線上監測,一旦發現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存在違法行為,立即安排執法人員介入,依法進行處置。 經過區市場監管局排查和平臺自查, 2019年無證或證照不全商戶上線問題已得到了明顯改善,至今下架了共65家。目前溧水區網絡餐飲平臺在線和新入網商戶全部證照齊全,并在餐飲服務經營活動主界面進行公示。根據國家市場總局每月通報的線上網絡餐飲監測結果顯示,2019年溧水區網絡餐飲平臺未出現證照不全或商戶偽造證照上線的情況。
進一步加強網絡餐飲監管的對策與建議
運用互聯網手段管理,切實提高監管的質量和效率。推進網絡訂餐平臺“互聯網+明廚亮灶”建設工作。讓“互聯網+明廚亮灶”工程走入網絡訂餐平臺,使網絡訂餐消費者能實時查詢后廚食品加工制作過程,增強消費者信心,引導消費者參與監督,形成社會共治格局,切實保障群眾飲食安全。
加快經營者提檔升級,逐步實現集聚化規?;洜I。一是打造精品餐飲集聚區,通過改造提升,通過重點在校園、核心商圈、居民聚居區周邊開展示范創建工作,打造一批優質餐飲示范街、示范區,提升餐飲服務整體水平。二是鼓勵龍頭企業、連鎖企業進入外賣餐飲行業,第三方平臺應積極支持優質龍頭餐飲服務單位發展壯大,主動吸引品牌連鎖餐飲單位入駐,并在搜索排名、宣傳推廣、交易提成等方面給予優惠政策。增強餐飲企業發展活力,帶動提升全行業食品安全水平。
規范餐飲配送管理,杜絕配送環節污染。一是加強配送人員的健康體檢和培訓。要求騎手管理單位加強對配送人員進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及知識培訓。送餐人員應統一著裝,使用統一的具有明顯標識的設備,方便社會各界進行監督。二是要求使用清潔、密閉配送箱。配送箱要防止灰塵、雨水等污染,建立清洗消毒制度,定期清潔,不得將食品與有毒有害物品存放于同一配送箱內。三是加強技術創新,提升用戶體驗。鼓勵使用“冷熱雙溫箱”,使用外賣餐品包裝封簽,用戶可憑此確認自己的餐品在配送過程中是否原封不動,杜絕人為或意外因素的食品污染。
嚴打與重處并行,督促食品安全主體責任進一步落實。加大對第三方平臺的行政性約束和處罰力度。使其樹立主體意識、切實履行好主體責任,采用對其進行行政約談和立案查處等手段,規范其經營行為,嚴把市場準入關。同時,在要求各平臺規范落實準入把關的同時,下一步我們還將要求各平臺入網把關時嚴格限制餐飲單位超范圍經營等行為,要求各餐飲單位依照餐飲服務許可內容進行經營,不得超范圍經營及配送,一經發現入網餐飲單位超范圍配送將進行及時的查處,依法增加處罰力度,加大其違法成本,增強監管威懾力,使其不敢頂風作案;同時加強對入網餐飲單位的證照審查力度,對于偽造餐飲服務許可證、營業執照等犯罪行為加強同公安部門的配合協作,做好刑行銜接,及時移送公安。
依托社會共治,有效實現網絡訂餐全員監督。廣大消費者作為網絡訂餐消費的主力軍,只有讓每位消費者成為監管部門的“監督員”,網絡訂餐食品安全才能得到進一步的保障。一方面是科學宣教,“廣場食品安全宣傳”“食品安全進社區”“3·15宣傳周”等現場宣傳活動,大力宣傳網絡訂餐食品安全知識,同時還將通過電視節目、官方微信等媒體,向網民們推送科學飲食、消費維權等知識,讓廣大消費者樹立正確的網絡訂餐消費觀念,一旦發現網絡訂餐違法行為,就能通過12345、12315平臺向監管部門進行舉報投訴,共同維護網絡訂餐食品安全。全面掌握經營戶總體業態詳細經營情況和開展登記工作的基本條件,并制訂了工作推進方案和《單縣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創建省級食品安全先進縣要求》,嚴格按照文件要求,抓好各項工作落實。嚴格執行“工作方案”和《創建要求》中關于經營范圍的正面清單和負面清單要求,組成食安縣創建工作督導專班。各督導組因地制宜,針對每個食品經營單位的共性問題,設計樣板店,組織召開食品經營戶創建會議,現場觀摩,加強溝通,學習相關法律法規政策,從經營者的角度,設身處地為他們提供合理建議,力求一店一策。
積極協調各部門、各企業,為登記備案的小型餐飲服務提供者提供主副食品配套服務。以居民需求為導向,推進自治組織和機制建設,通過成立社區共治組織,規范餐飲服務業發展,保障消費者權益。建立健全網格化監管片區,明確食品安全監管責任。以網格為單位,把所轄區域劃分為若干監管片區,明確具體的責任領導、責任人員、監管任務和標準,確保食品安全監管網絡秩序規范。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