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建立以動態信用監管為核心的食品藥品社會共治新模式
常州市建立以動態信用監管為核心的食品藥品社會共治新模式
常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食品經營安全監管處 卞偉
常州市市場監管局在食品藥品安全監管中,運用動態信用模式,借鑒交管部門對駕駛員實行積分(12分)制管理的方式,對企業的不良信用行為依不同標準實行記分管理,確定對其的監管等級;通過“智慧市場監管綜合平臺”,融合各環節數據信息,與信用管理互通互用,實施動態管理;采用跨部門聯合獎懲、多渠道公開等方式,讓信用信息“活”起來,不僅僅能用于監管,還是促進社會共治、推進企業落實主體責任的有力舉措。該模式入選2019年“新華信用杯”全國信用案例,信用信息平臺榮獲國家級、省級多個獎項。

背景與起因
食品藥品安全治理是一項世界難題,中國情境的復雜性使中國食品藥品安全治理更成為一項世界級難題,尋求從食品藥品安全社會共治角度破解這個難題同樣面臨困局。傳統的監管模式,單純從監管端發力,監管的重點不夠突出,導致有些地方管得很嚴,有些地方監管卻存在“盲區”,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不高。常州市市場監管局運用動態信用模式,將食品藥品相關信息通過各種渠道公開與推送,大力推進“陽光餐飲”等社會共治舉措,讓社會公眾來監督和挑刺。以社會共治為切入點,真正讓企業珍惜信用、消費者用好信用,推動實現企業積極主動的落實主體責任。
經過與做法
建立基于信用管理的制度體系。常州市市場監管局圍繞信用管理、誠信建設,建立健全了信用信息的記錄、評定、獎懲、公示工作機制、信用動態評定和管理機制、不良信用信息修復機制、跨部門的食品藥品安全信用聯合獎懲機制、信用信息公開機制等,初步建立起食品藥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制訂并不斷完善《常州市食品藥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管理辦法》《常州市食品生產企業“灰名單”“黑名單”管理辦法(試行)》等一系列制度文件,為構建以食品藥品監管為基礎、以信用為抓手的社會共治新模式提供制度保障。
建立適于動態信用監管的分級模式。常州市市場監管局建立動態信用等級評定及管理模式,打破了原有一年一評、基層初評、市局復審的傳統模式,在企業原有年度信用等級的基礎上,借鑒交管部門實行積分(12分)制管理的方式,對企業失信信息進行歸集后,按失信程度對應扣分值進行信用評定。信用等級分為守信、一般失信、較重失信、嚴重失信四個等級:11~12分(含),為守信;7~10分(含),為一般失信;3~ 6分(含),為較重失信;0~ 2分(含),為嚴重失信。依據企業在監管部門日常監督檢查、監督抽檢、行政執法等中出現的違法違規行為,設立扣分標準,對行政相對人的不良信用行為依不同標準實行記分管理;同時,對于企業獲得食品藥品相關表彰獎勵或榮譽的,設置加分項;以此確定行政相對人的監管等級,實行分級監管。
打造智慧監管信用信息平臺實現信用監管的融入。常州市市場監管局注重發揮互聯網、大數據作用提升監管效能,深入推進“智慧市場監管綜合平臺”建設,為信用監管插上智慧的翅膀。該平臺包括一個統一技術架構平臺、一個大數據中心、一個應急指揮中心,省、市、縣、鄉4級互聯應用,覆蓋行政審批、監管檢查、稽查執法、應急管理、檢驗監測、風險分析、信用管理、公共服務8大業務功能的智慧綜合管理云平臺,實現企業主體信息、監管業務數據、風險監測、產品追溯、信用管理等數據全面融合。將信用信息與已經建成審批系統、監管系統以及稽查辦案系統中的信息實現共享,依據信用等級評定標準及相應管理辦法建立信用評估模型,利用信息采集系統,自動抓取歸集相關數據,按照一企一檔的原則,結合日常監督、專項檢查、認證、信用考評等工作,及時收集、記錄、存儲企業基本信息、監管信息、信用信息等,對信用等級進行動態管理和評估,實現依據信用動態等級開展監管工作。
拓展運用渠道讓信用信息“活”起來。一是積極開展跨部門聯動獎懲,簽署了常州市對守信納稅人實施聯合激勵和對失信納稅人實施聯合懲戒的兩個合作備忘錄;與衛計、人社、公安等部門基本形成了監督檢查互動、監管標準互通、信用結果互認的合作氛圍。抓住關鍵環節與公安機關在全省范圍內率先聯合制定下發《關于嚴格落實食品藥品違法行為處罰到人行動方案》,已對193名符合禁業限制情形的責任人員實施禁業限制“資格罰”,并將相關責任人員列為重點監管對象上傳至常州市信用平臺,對全市食品藥品領域從業人員觸動極大,對違法犯罪分子起到了警示、震懾的信用監管效果。二是采取多渠道主動公開,將信用信息融入到“陽光餐飲”“安心菜場”“放心藥店”等事關民生實事的食品藥品工作中,通過平臺的公共服務系統直接將企業信用情況展示給廣大市民,引導公眾參與監督、促進社會共治、推動企業自律,夯實食品藥品安全基石。
成效與反響
彰顯了“互聯網+”的社會共治理念。“智慧市場監管綜合平臺”已打通了20多個獨立業務系統,匯集了近10萬企業、近2萬多條行權數據、超1000多萬條監管數據、超9000萬條企業監測數據,對近70000家食品藥品企業進行動態信用等級評定和監管。信用信息平臺建設受到江蘇省信用辦和江蘇省公共信用信息中心的聯合發文表揚,獲評2016年江蘇省智慧食藥監行業應用示范項目、2017年江蘇省民生服務類食藥安全優秀大數據示范項目和2018年度江蘇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創新獎項目。該平臺還入選全國智慧監管典型案例,并代表江蘇省在2018全國智慧食藥峰會上作典型案例發布。
彰顯了信用獎懲的社會共治舉措。常州市市場監管局對守信企業在法律法規允許范圍內給予重點扶持。對存在輕微違法違規行為和隱患的一般失信企業,進行約談告誡,加強警示教育,提醒、督促企業采取有效措施,及時整改;對于較重失信企業加強日常監管和“雙隨機”抽查,加大執法檢查頻次;對嚴重失信企業除加強監管的措施外,將其列入“黑名單”向社會公示,通報相關部門實施聯合懲戒,納入食品藥品“重點監管名單”在一定期限內限制從事食品藥品相關的生產經營活動,再次發生違法違規行為依法從重頂格處罰,以此推動建立信用監管與社會共治相結合的新模式。
彰顯了利企惠民的社會共治功能。通過打造監管公開、信用公開等“五位一體”的“陽光餐飲”社會共治平臺。促進企業自覺落實主體責任,增強食品安全意識,使從業者更加“用心”;監管部門及時掌握情況,有效防控食品安全風險,進一步提高監管效率,讓監督者“省心”;消費者實時查看企業信用在內的全方位信息,既能讓其“安心”消費,又增強了與公眾的互動,進一步推動食品安全社會共治。
探討與評論
常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在食品藥品安全監管中,積極探索創新監管機制和監管模式,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的信息化技術,逐步建立起以動態信用監管為核心的食品藥品社會共治新模式,提升監管能力和水平,進一步規范了市場秩序、優化營商環境。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