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食品生產安全,強化分類專題培訓
□ 張亞非 江蘇省食品安全生產協會
□ 祝富 本刊記者
江蘇省食品生產安全協會(以下簡稱“協會”)成立于2014年,現有會員193個。成立5年來,協會始終秉承“凝聚、服務、發展”的工作理念,緊緊圍繞食品生產安全這一中心,堅持“服務會員、服務企業、服務發展”的工作定位,結合會員需求舉辦了22期分類專題培訓班,培訓內容涵蓋《食品安全法》、食品生產政策法規、食品安全形勢、食品風險監測現狀、生產許可、審查通則、日常監督、監督抽檢、檢驗工作規范、食品標簽標識、食品添加劑、食品輿情應對、新聞宣傳、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管理,以及最新食品相關知識等15大類,任課專家累計超過100人次,參訓人數累計達6000多人,其中監管人員占20%、食品生產企業占70%、其他占10%。以上有特色、有成效的做法,得到了上級領導部門的肯定,也贏得了會員單位的支持和參與,為推進江蘇省食品生產安全做出了積極貢獻。
以宣貫《食品安全法》為契機,開展法規條例系統培訓
2015年10月1日,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正式實施。為進一步提升會員單位的法律意識和食品安全意識,協會以宣貫《食品安全法》為契機,結合江蘇省企業的特點制定了食品安全法律法規、條例標準的系統培訓計劃,特邀國家總局參與制定法規的領導、專家以及省內相關專家進行授課,解析《食品安全法》法規條款和新增內容,并將《食品生產許可管理辦法》《食品安全標準》《食品生產經營日常監督檢查管理辦法》《食品生產許可審查通則》,以及“日常監督管理”等內容作為法規條例系統培訓的重要內容一并列入計劃,對全省會員單位及部分非會員單位開展培訓達30課時。
按照政府部署要求,開展最新標準專題培訓
2016年10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現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食品生產許可審查通則》(以下簡稱《通則》)正式實施。協會與江蘇省局聯合舉辦培訓班,對新版《通則》進行條文釋義,并對現場核查等內容進行案例式輔導。該培訓班重點講解了《通則》修訂的原因、“放管服”要求、《通則》的通用性及適用范圍,幫助會員單位盡快了解并把握《通則》的重點和要點,引導企業更好地開展食品生產許可自查,確?!锻▌t》的貫徹執行。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現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組織修訂的《飲料生產許可審查細則(2017版)》于2017年12月26日頒布實施。3個月后,協會分別在常州、南京等地連續5天舉辦了《新版飲料生產許可審查細則(2017版)》專題培訓班,參訓人數達800余人次。此次培訓班特別邀請了國家總局修訂細則條例的起草組專家、省市級監管部門領導以及高等院校與省屬檢驗機構的老師授課解析,答疑解惑。
根據企業發展需求,開展行業分類專題培訓
為幫助企業進一步掌握食品質量管理和食品生產許可的要求和標準,進一步規范企業生產經營行為,協會分別為肉制品、乳制品、食品添加劑、糧食加工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飲料和酒類等企業舉辦了5期專題培訓班,針對食品標簽相關知識及不合規案例進行答疑解析,對《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食品召回管理辦法》《現行相關標準暨飛行檢查要求》等進行輔導授課,組織學員參觀南京雨潤、洋河酒業、鎮江恒順等8家企業并開展交流研討,旨在幫助指導食品生產企業充分掌握食品安全知識和業務技能,提高會員單位對國家法律法規、標準的認識,進一步規范生產經營行為。培訓對從業人員學習先進管理經驗,提高企業管理控制能力有較大幫助。2017年,針對食品安全事故高發問題,協會舉辦了《新聞宣傳和食品輿情應對》《食品安全標準》及《新會員食品安全知識》專題培訓班,受到了企業的關注和積極參與,收效甚好。
落實企業主體責任,開展食品生產安全培訓
安全的食品首先是“產”出來的,要想從源頭控制和防范食品安全風險,必須明確食品生產經營者的責任主體;協助政府督促企業嚴格落實主體責任,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大食品安全風險隱患排查力度,加強食品安全風險過程的管控,及時消除事故隱患是協會義不容辭的責任。從2016年起,協會陸續開展了食品安全形勢分析、食品風險監測現狀、《食品標識標簽通用要求》《食品安全抽樣檢驗工作規范》《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管理》等食品安全知識培訓共16期,參訓人員達5000余人次。根據行業現狀及發現的行業問題,協會還連續3年開展“食品標簽標識”診斷活動,共為132家食品生產企業報送的252個標簽進行診斷;連續2年到企業一線開展“幫扶大型企業風險排查及診斷”活動;連續2年舉辦“食品標簽網絡競賽”和“《食品安全法》網絡競賽”活動,吸引了15000余人參賽,在會員單位中掀起了學習食品安全知識、開展職工食品安全知識培訓的熱潮。
協會是公益性、服務性的行業社團組織,肩負著為政府與企業雙向服務的職責和使命。在當下我國的食品市場,滿足消費者對食品質量安全的要求,才是企業努力的方向。5年來的工作實踐使協會成員深深體會到,行業協會要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配合政府督促企業落實主體責任;要加大對企業的培訓指導力度,著力做好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宣傳培訓、技術咨詢、科研創新等工作,切實增強會員單位的法律意識、責任意識和安全意識,才能提升企業的業務能力,帶動全省食品生產行業管理水平的整體提升,為確保全省食品安全作出積極貢獻。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