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二連浩特市口岸經濟走上高質量發展之路

2019-08-28 11:08:27 來源: 食品安全導刊

評論0  我來說兩句
 從“過道經濟”飛躍到“落地經濟”
  
  ——內蒙古二連浩特市口岸經濟走上高質量發展之路
  
  王大江 本刊記者 畢建濱  侯慶山
  
  據二連浩特海關統計,2019年前5個月,二連浩特口岸進口油菜籽、亞麻籽等初級農產品19.4萬噸,同比增加78.3%;貨值4.5億元,同比增加87.8%。進口種類主要有油菜籽、亞麻籽、葵花籽、蕎麥、燕麥。
  
  以前,這些進口原料幾乎都是在口岸簡單“過道”,轉眼就發往全國各地。如今,這些進口原料,大多在二連浩特“落地生根”,二連浩特的口岸經濟實現了從“過道經濟”到“落地經濟”的飛躍。
  
  日前,記者來到內蒙古自治區二連浩特市東新糧油加工倉儲物流園區。記者看到,園區工作人員正在有條不紊地處理從俄羅斯新西伯利亞運來的菜籽、亞麻籽和蕎麥等原料。這些原料經過篩選、壓榨和精煉,最終將被提煉加工成菜籽油、亞麻籽油和蕎麥米等產品,銷往國內及東南亞地區。園區形成了進口—加工—再出口的產業模式。
  
  園區經理告訴記者:“東新糧油加工倉儲物流園區于2018年8月正式運營,一期已投資約2.8億元,以境外農業種植、產品回購、跨境運輸、口岸接卸、糧油加工、倉儲物流業務相互依托,實現全產業鏈、多方位發展。目前,已在俄羅斯開辟面積為22萬公頃的可溯源農產品基地,實現年產小麥與油料作物45萬噸。”
  
  記者獲悉,該企業還以打造進口糧食指定口岸散糧散油接收功能園區為重點,建設滿足年吞吐量200萬噸的公共糧食口岸平臺,與呼和浩特鐵路外經集團合作,聯合建立運營口岸唯一一條跨境鐵路散裝糧油專用線,實現境外寬軌鐵路貨車運輸的糧油,直接通過該設施分別接卸運送到園區內指定的倉庫,并以二連浩特為集散中心,向京津冀等地源源不斷輸送進口糧油和食品。進口抓落地,出口抓加工,從一粒種子到一滴油、再到保健品,菜籽資源實現華麗轉身,這不僅讓企業收到良好效益,還優化了口岸進出口貨物品類,為口岸外貿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
  
  談起二連浩特口岸經濟的轉型,錫盟盟委委員、二連浩特市委書記鞠樹文介紹說:二連浩特正在依托位于“一帶一路”中線通道的優勢,通過積極推進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創新與俄蒙合作機制,發揮口岸進口資源優勢,培育加工產業,提高產品附加值,讓進口資源在二連浩特實現“落地生根”。抓國外原料是基礎,抓好國內的運輸、倉儲、加工、保稅是發展的關鍵,最后要穩定頭羊的作用,把二連浩特口岸糧油加工園區二期項目規劃做大做強,積極帶動更多相關企業參與建設實施中來。二連浩特市委、市政府決心,一定要讓貿易暢通、民心相通,讓“一帶一路”倡議更加深入人心,為共建“一帶一路”創造更便捷、更高效的環境。
  
  二連浩特市長劉志平說:糧油保稅倉儲加工貿易園區和跨境鐵路口岸散裝糧油專運線啟動,實現了中俄蒙第一產業發展的深度融合。以此為契機,二連浩特市產業經濟將得到提升和發展,二連浩特市將努力成為向全區對外貿易發展的排頭兵。
  
  在二連浩特,記者還參觀了東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根據農業生態產業鏈需求,從籽種播放—耕種收獲—農產品回購—倉儲運輸—加工包裝—銷售渠道等環節進行全面控制或參股合作,采用5D冷榨技術生產亞麻籽油,讓消費者享受有機、綠色、無污染、純天然、亞麻酸含量高的健康食用油。
  
  鞠樹文說,東新農業在二連浩特口岸糧油加工園區建設上取得了優益成績,成為了內蒙古自治區糧油進口業務的領頭羊。
  
  在二連浩特,像東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這樣的落地加工企業現已達到70多家,2018年,由“過道經濟”演化而來的“落地經濟”貿易值達到近10億元,直接帶動1000多相關人員就業。二連浩特市的口岸經濟正在高質量發展之路上奮力前行。
微信關注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參與評論

食安觀察網 ? 2012-2025 健食視界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24400號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2614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區城通街26號院(郵編100043)

值班電話:18500121702

国产美女自卫慰视频福利app|伊人久久大杳蕉综合|久青草国产97香蕉在线视频|国产精品香蕉在线的人|dwoman亚洲老熟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