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市場監督管理局夏季食品類投訴增多 讓消費者選購需謹慎
本刊記者 崔文生
8月9日,山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領導說;入夏季后,有關食品類的投訴開始增多,商家銷售變質、過期、含有異物(雜質)的食品,食品包裝標識不規范、違反廣告法相關規定等。
山西省7月份食品類投訴386件居商品類投訴首位,占商品類投訴的15.72 %。通過網購食品引發的消費糾紛較多共179件,占到該類投訴的46.37%。對此,山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特提醒廣大消費者注意以下幾點:
購買食品時,盡量選擇儲藏條件較好、符合衛生要求的正規商場、超市和農貿市場,應注意對食品感官性狀的檢查,防止購買腐敗變質的食品。食物變質后,外觀往往會發生變化,比如顏色改變,失去光澤,出現霉斑、拉絲,固態食物的組織變軟、變黏,液態食物出現渾濁、沉淀、表面浮膜等。購買預包裝食品,除查看生產日期、保質期外,還要查看包裝是否完好,不要購買包裝破裂、變形的產品。
網上購買食品時,盡量選擇信譽度高的賣家。網購食品到貨后注意看食品包裝標識是否齊全,注意食品外包裝是否標明商品名稱、“sc”標識、配料表、凈含量、廠名、廠址、電話、生產日期、保質期、產品標準號等內容。同時要看食品的生產日期或失效日期,注意食品是否超過保質期。天氣越來越熱,食品稍有儲藏不當,就很容易出現變質問題,所以網上購買食品時,要注意貯存食品的溫度范圍,尤其在網上購買低溫條件下貯存的食品要慎重。盡量選擇“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平臺付款,這樣出現產品質量等爭議時,消費者采取拒絕付款等措施,相對會主動些,有利于問題及時有效解決。
購買海鮮時,應與其它食物分裝存放,生熟分開,購買后盡快(2小時內)放入冰箱。解凍時,不要在室溫下解凍,應在冰箱冷藏室或用微波爐解凍。烹飪海鮮時,要煮熟煮透(魚肉、蝦肉不透明),盡可能不生食海鮮。赤潮多見于夏季,扇貝、織紋螺等海水貝類由于攝食赤潮中有毒藻類或與有毒藻類共生而在其體內產生并蓄積成“貝類毒素”,要慎食海水貝類食物。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