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速餐車外包經營食品安全風險分析與控制
摘要:目的 調查普速餐車外包經營存在的食品安全風險,針對風險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確保食品安全。方法 采用全程監督的方式,對餐車的始發、途中、終到全面調查,查找存在的食品安全風險。結果 通過調查發現,普速餐車外包經營后食品安全既存在原有經營模式下的傳統風險,又出現次生風險,兩種風險疊加并存,且次生風險加重了傳統風險的發生幾率。結論 對外包經營的普速餐車應采取科學有效的管理措施,降低食品安全傳統風險,杜絕次生風險,才能保證食品安全。
關鍵詞:普速餐車;外包經營;食品安全風險
普速餐車作為運營列車的組成成分,為旅客和乘務人員提供生活保障,餐車的食品安全是鐵路運輸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為適應鐵路建設的高速發展,旅客列車餐車經營模式在不斷調整 [1] 。普速餐車多數由鐵路部門自主經營模式轉向外包經營模式,外包經營在普速餐車經營中所占比重逐年增加,食品安全管理中相應的出現了一些新挑戰、新風險,必須加強管理和控制,才能確保普速餐車食品安全,保障旅客與乘務人員身體健康。
資料與方法
調查對象。某鐵路局集團公司兩個客運段外包經營的普速餐車,共計18條線路,41個車底。
方法。采用全程監督的方法開展調查。全面檢查始發和終到時餐車靜態的食品安全風險;調查人員全程添乘、跟班作業,檢查餐車動態的生產經營過程中存在的食品安全風險;中途突擊檢查或暗訪的方式,調查餐車存在的非常規性采購、加工、銷售等食品安全風險。調查過程中使用《旅客餐車食品安全監督檢查表》記錄發現的食品安全問題。
結果
基本數據。本次調查對兩個客運段外包經營的41個餐車車底全部覆蓋,共計調查136個車底,其中始發87個,終到26個,中途23個。
存在問題。(1)傳統風險 兩家承包公司之前均未從事過餐車經營管理,承包餐車后沒有建立完善的針對餐車經營的食品安全風險控制體系,日常管理缺乏專業性,沒有建立獎懲機制。餐車外包經營后,從業人員待遇低,勞動強度大,導致人員更換頻繁,臨時招聘的一些從業人員無餐飲工作經驗。承包公司對新上崗的從業人員缺乏完善的培訓制度,從業人員不能充分認識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對于違法行為帶來的嚴重后果缺少認知,不知道所承擔的法律義務和責任。由于食品安全知識缺乏,從業人員不知道食品生產經營中的危險因素和控制措施,導致交叉污染、食品超過保質期、食品腐敗變質、食品標識不符合要求、食品貯存運輸不符合要求、餐具洗消不合格等傳統風險處于高發狀態。(2)次生風險 承包經營過程中,客運段希望得到高承包費,承包公司希望得到高利潤,餐車人員希望得到高工資,三者的平衡點如果設置不合理,將導致食品安全出現問題。由于承包費和承包公司利潤較高,致使餐車人員工資偏低。餐車人員經營壓力大,為獲得更多利潤,會采取降低成本的各類方法,檢查中發現存在途中私自采購價低質次餐料、重復使用一次性餐具、增加高風險食品加工等現象。餐車對外承包后,設施設備由客運段提供,承包公司負責使用,但是雙方沒有對設施設備的維護、補充、更新等事項進行明確的規定,導致部分設施設備不能良好運轉、餐具陳舊破損、食品標識補充不及時等問題發生。同時,由于次生風險的存在,進一步加大傳統風險發生的幾率。
討論
合理分配利益。承包經營中,總收入分解為承包費、人員工資、成本支出和剩余利潤。在總收入不變的情況下,一個組成部分占比增加會導致其他組成部分占比降低,因此必須合理分配各組成部分所占比重,做到既要各方獲得合理利益,又要保證不會因為利益問題影響食品安全??瓦\段在承包費的設定上應充分測算不同線路經營狀況,同時兼顧持久發展、保持穩定等因素,讓承包公司獲得合理的利潤,使其感到承包利益分配合理,值得長期合作,舍得在設施設備、人員支出、食品安全管理上投入,確保持續良性發展。承包公司在承包費確定的前提下,應合理設置利潤空間,確保從業人員收入高于同行業同工種平均水平,才能招聘到高素質人員,避免人員頻繁更換,確保餐車經營的穩定性。餐車從業人員在收入有保障的情況下,不能采取違法違規行為降低生產經營成本,應采取有效的手段提高食品質量、改進口味,通過提高銷售量,增加銷售收入。
完善監管機制。為保證外包經營餐車的食品安全,客運段、承包公司和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應本著一致的目的,密切配合,降低食品安全傳統風險,杜絕次生風險??瓦\段不能以包代管,一包了之,應建立完善的監管制度,從食品采購、貯存、加工、銷售和剩余食品處理各個環節全面管理??瓦\段應改進現有的食品安全質管員制度,不把質管員固定到餐車班組,可采用雙盲法抽查,即隨機抽取人員檢查隨機抽取的班組。對于發現的問題,在處罰餐車班組的同時,對檢查人員進行獎勵,提高檢查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提高管理質量。承包公司應完善檢查和考核措施,日常加強自查,對于發現的食品安全問題應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應對外包經營餐車加大監督管理力度,同時強化技術指導和培訓,提高餐車的食品安全水平。由于客運段餐車對外承包經營時間不長,一些問題會逐步顯現,客運段、承包公司和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可不定期召開專題會議,針對發現的問題,分析原因,制定措施,降低食品安全風險。
加強招標管理??瓦\段在餐車對外承包經營時,應采取公開招標的方式,嚴格設定投標公司資質,承包公司必須為大型餐飲公司,擁有良好的餐飲管理經驗,具備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組織和制度,建立完善的針對餐車經營的食品安全風險控制體系,具有健全的日常管理和獎懲措施??瓦\段與承包公司合同中應明確界定設施設備配備和使用管理的職責,確保餐車食品加工設施設備性能良好,加工用具和容器的分類標識清晰明確,對于易耗品應定期補充更新。
強化基礎管理。優化餐料采購機制,合法降低經營成本。餐車班組應對餐料需求量提前預判,確保始發時所上餐料既能滿足全程生產加工需要,又不能剩余過多。對于長途餐車增加上料點的補給、減少車上貯存,防止餐料腐敗變質[2];同時避免餐車班組自行補充餐料。應建立可操作性強的剩余餐料處理辦法,明確規定退乘后餐車剩余餐料,除常溫保存條件下的預包裝食品外,其余均不得再次執乘時使用[3] 。加強新上崗餐車從業人員崗前培訓,培訓內容應包括法律法規、食品安全知識和職業素質等內容,確保從業人員認識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明白所承擔的法律責任,知道食品加工各環節的危險因素和控制措施。
明確劃定紅線。食品安全關系到旅客和乘務人員的身體健康,也會導致影響力巨大的社會輿情。為確保外包經營的餐車食品安全,客運段和承包公司承包合同中應明確食品安全責任,加大檢查和考核力度;在日常管理中應劃定食品安全紅線,對于突破紅線的行為,必須終止其餐車經營權利,同時配套嚴厲的處罰。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針對餐車外包經營,可采取全程添乘檢查、暗訪、突擊檢查等多種方式,強化監督效果,有效降低風險,確保食品安全。
參考文獻:
[1]王東黎,阮志剛,梅敏烽,周新軍.旅客列車餐車經營現狀及發展方向探討[J].鐵路節能環保與安全衛生,2014,4(06):282-284.
[2]劉銳.普速旅客餐車食品安全風險評估[J].中國衛生產業,2016,13(25):84-86.
[3]周捷.淺談鐵路餐車食品經營的安全管理與發展愿景[J].鐵路節能環保與安全衛生,2015,5(01):28-30.
作者簡介:梁國(1975.2-),男,濟南人,本科,主管醫師,研究方向:食品安全管理。
梁國
濟南鐵路衛生監督所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