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廣陵 讓生活更美好

2019-07-11 16:20:50 來源: 食安中國

評論0  我來說兩句

以人民幸福為使命,以社會和諧為根本,高水平創成省級食品安全示范區

作者:陳曉芳

廣陵,古城揚州的先名,歷史上的揚州。曾因唐代大詩人李白的名篇《送孟浩然之廣陵》而名揚天下。歷經2500多年的時間長河,任歲月更迭、城池變遷,一代代揚州人在這片瑰麗的沃土上繁衍生息、生活成長,見證著一座城的興衰歷史。

而如今,人們口中的“廣陵”,已然是揚州古代文明的核心區,現代揚州的主城區。轄區面積265.3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3.01萬,下轄13個鄉鎮街道園區,119個村和社區。

廣陵區不僅居民眾多,也是全市唯一食品產業園區的所在地,擁有食品生產企業65家,食品銷售經營單位超5000家,各類餐飲服務單位近2900家。這里還是保障全市老百姓農產品日常供應的“菜籃子”,包括蘇中、蘇北地區最大農副產品綜合性批發市場“江蘇聯誼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在內的7個大型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均駐扎在廣陵區??梢哉f,“食在廣陵”名不虛傳。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2017年,廣陵區被江蘇省確定為第二批省級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地區。隨后不久,由區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擔任組長、分管同志任副組長,各地各部門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的創建工作領導小組迅速成立,全區上下擰成一股繩,把食品安全放在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位置,圍繞“堅持創建標準、明確創建責任、把握問題導向、實現共治共享”總體工作思路,從保障和改善民生出發,通過打造“555”食安工程(即五項機制、五個體系、五大項目),構建政府落實責任、監管部門依法履職、企業依法誠信經營、全民廣泛參與的食品安全保障體系,形成了“上下統一、責任明晰,運行高效、保障有力,無縫銜接、全程監管”的監管格局,全區食品安全狀況良好,群眾認可度和社會滿意率逐步上升,連續三年獲得揚州市食品安全工作一等獎。

解好五道食安應用題,細微之處見真功

從“食在廣陵”到“食安廣陵”,一字之差,卻蘊含著廣陵區強化群眾視角和細微之處見真功的決心。從“普通市民的一天”開始,廣陵區重點解開了五道食品安全應用題。他們分別是:一個農產品、一個小食堂、一堆廚余垃圾、一份食安責任險和一個共治格局。

第一題,打蛇打七寸,管控抓源頭。廣陵區瞄準基礎部位,強化農產品源頭管控,農業部門緊抓種養殖源頭治理,推進標準化生產,嚴格按照標準和規定合理使用農藥、獸藥,推進綠色優質農產品發展,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扎實開展生豬屠宰“掃雷”行動、“瘦肉精”、生鮮乳、水產品等專項整治活動。

第二題,守護一個孩子,保障一個家庭。廣陵區抓住關鍵人群,提升學校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區教育部門和區市場監管部門打出“組合拳”,實施中小學食堂達標建設,開展食品安全量化評級,建設“明廚亮灶”工程,落實校領導、食堂負責人和管理員三級自查制度,每年春秋季對全部86所學校、幼托機構進行拉網式全覆蓋專項檢查。

第三題,問題最普遍,監管最迫切。廣陵區分析普遍現象,構建餐廚廢棄物處置系統。廣陵區城管部門創新餐廚垃圾管理,精準把握三大“數據值”。張開一張網,全面摸清餐廚垃圾產生數量、運輸途徑、處置方式等“初始值”;收緊餐廚廢棄物收集處理資質企業和餐飲單位兩條線,明確餐廚垃圾管理的“目標值”。做好餐廚垃圾管理的機構配備、宣傳勸導和督查整改三件事,落實餐廚垃圾管理的“修正值”,確保餐廚垃圾管理的規范化、體系化和常態化。廣陵區

第四題,用市場之手,為食品安全再添防線。廣陵區探索食品安全責任保險工作。民政部門和市場監管部門聯合推進責任保險工作,全區養老機構食堂及助餐點已購買“食責險”,一旦發生食品安全事故,會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理,并根據責任保險條款進行賠償。同時在乳制品生產企業也全面試點食品安全責任保險工作。

第五題,眾人拾柴火焰高。廣陵區運用多種途徑,多方發力,營造食品安全共治格局。區人大、政協高度關注食品安全工作,開展專題執法檢查并多次組織調研,人大建議和政協提案辦結率和滿意率均為100%。區市場監管局加大食品安全宣傳,在全區設立科普宣傳站,組織主題廣場活動,在揚州日報開辟專欄,開通“食安廣陵”公眾號。持續推進系列示范創建活動。如今,60%以上鄉鎮創成市級食品安全示范鄉鎮,3家創成食品安全示范生產企業,2家分局建成食品安全示范快檢室,2家農貿市場創成食品安全放心農貿市場,3家農貿市場建成快檢示范站,2個街區創成食品安全示范街區,28家餐飲企業(富春、錦春等)創成餐飲質量安全示范店,通過一批標準高、管理嚴、質態優、影響力強的示范創建,從各個層次推進省級示范城市創建。

五大機制形成一張網,讓食安漏洞為無所遁形

任何一項成功,都得益于完善有力的機制。五大項目的一一落地,與廣陵區建立的協調互動的監管網絡機制、權責一致的監管責任機制、統一權威的依法懲處機制、積極有序的應急管理機制以及健康發展的產業服務機制關系密切。

從鄉鎮到街道,廣陵區建起了“一辦一分局一助理一員”網絡監管隊伍。各鄉鎮、街道均設立食安辦和市場監管分局,配備食安助理,119個村和社區均設立了食品安全監管協管員,一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三級組織”監管網絡體系,讓監管無縫隙。

與此同時,廣陵區特別出臺《廣陵區食品安全工作責任制和責任追究辦法》,召開全區食品安全工作會議,區、鎮、村層層簽訂食品安全工作責任書,壓實工作責任。強化食品安全考核評價,把食品安全納入對鄉鎮、街辦和園區的綜合考核體系,權責一致讓監管責任更明確,工作推進更扎實。

權威亮劍,依法懲處,讓違法行為無所遁形。廣陵區建立“行刑銜接”工作機制,掛牌設立區公安分局駐區市場監管局警務室。近三年來,開展了學校校園及周邊、乳制品、肉制品、豆制品、水發食品等數十個專項整治工作,辦結食品類案件308起,移送公安8起,2起案件分別被公安部和省公安廳列為督辦案件。

廣陵區同時強化應急管理力量,嚴格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區衛健部門和市場監管部門聯合做好食源性應急處置工作,區中醫院被市列為食源性疾病哨點醫院,近年來全區未發生一起重大食品安全事件。2017年11月,廣陵區成功承辦了揚州市Ⅲ級食品安全事故應急演練,省內外共400余人參加觀摩。

在做好監管的同時,廣陵區積極服務地方發展、產業升級,幫助食品企業做大做強,食品工業是已成為廣陵區的支柱產業,轄區內的食品產業園是江蘇省目前唯一的集食品加工、制造、流通、研發、冷鏈物流、工業旅游為一體的現代食品產業集聚區,擁有三和四美、青島啤酒等眾多知名食品生產企業,眾多產品銷往全國甚至海外。

構建監管培育體系,責任主體從“心”出發

“食”安廣陵,主體責任在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如何實現內化于心、外化于形?廣陵區用行動給答案——構建政策法規體系、檢驗檢測體系、信息追溯體系、教育培訓體系、誠實信用體系五大體系。

在政策法規層面,廣陵區以《食品安全法》和《江蘇省食品小作坊和食品小攤販管理條例》為準繩,出臺了《廣陵區食品安全舉報獎勵辦法》、《廣陵區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廣陵區協管員管理辦法》、《廣陵區農村集體聚餐管理辦法》等多個配套文件。

在檢驗檢測層面,嚴格食品安全監督抽樣,年均達到6批次/千人/年,后處置率和完成率均達100%。推進快速檢測,與揚州大學合作共建食品安全快檢室,年快檢數達2000批次,加強農貿市場快檢工作,年完成快檢近60000批次。

在信息追溯層面,全面推進食用油、白酒、食品添加劑等重點食品生產經營單位電子追溯系統建設,實現電子追溯系統互聯互通,建立來源可查、去向可追、責任可究的溯源體系。重點品種生產企業、大型經營企業已加入食品安全電子追溯系統。

在教育培訓層面,優化專業化監管隊伍,開展業務規范操作和實務技能培訓。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每月對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管理人員進行輪訓。舉辦食品安全協管員培訓班,充分發揮協管員隱患排查、信息報告、協助執法和宣傳引導等作用。

在誠實信用層面,完善食品信用體系建設,對食品生產企業實行分級分類監管。推進餐飲單位“名廚亮灶”工程,實施量化分級評定和信息公示。推行食品生產企業負責人約談制度的實施,在揚州率先啟動實施“黑名單”制度。

“春風十里揚州路”,精致、可愛的廣陵正因“舌尖上的安全”煥發出勃勃生機。收獲的成績僅僅是開始,食品安全工作沒有句號。廣陵區將初心不忘,砥礪前行,牢記使命,擔當責任,下最大決心、用最大力氣抓好食品安全工作,守住從田頭到餐桌的安全底線,用實際行動,保障廣大群眾吃得安心、吃得放心,為廣陵高質量發展再書新篇、再創佳績。

微信關注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吳森林]

相關閱讀

參與評論

食安觀察網 ? 2012-2025 健食視界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24400號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2614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區城通街26號院(郵編100043)

值班電話:18500121702

国产美女自卫慰视频福利app|伊人久久大杳蕉综合|久青草国产97香蕉在线视频|国产精品香蕉在线的人|dwoman亚洲老熟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