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抓課堂一樣抓食堂青島西海岸新區第二實驗小學重管“舌尖安全“
劉健 秦泗海 本刊記者 朱有剛
學校要辦人民滿意的教育,抓好課堂固然重要,而抓好食堂安全同樣重要。為此,山東省青島西海岸新區第二實驗小學積極探索“兩堂”教學,狠抓食堂安全,不僅讓食堂成為學生就餐的場所,更成為學生養成良好習慣、健康成長、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陣地。

嚴抓質量 安全每一天
學生自制力弱,經常被辣條、飲料等各色小食品所誘惑,在安全與好吃之間往往選擇了好吃,為此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保障學生的飲食安全是學校的重要責任和義務。
青島西海岸新區第二實驗小學一方面加大硬件投入,改善食堂環境,根據標準化食堂標準配足配齊各種廚房機械設施設備,進一步完善廚房各功能間操作流程,優化學生就餐環境,實施“廚房亮化”工程,讓學生能看到加工的全過程。另一方面加大監督力度,嚴把食品質量,學校對食材等都實行有效監督,食堂所需食材進貨渠道,嚴格按指定的合格商家采購,嚴把食品質量關,加強食品采購的索票索證,建立對所有食材采購的可追溯制度。同時,他們還加強對食堂職工的安全培訓,嚴格按食品加工程序操作生產,按標準要求做好餐具清洗消毒工作,按市場監督管理局要求做好食品留樣工作,確保了師生飲食安全。
合理搭配 營養每一天
學生生長發育需要的能量,來源于每天所吃的各種食物,充足而合理的營養,良好的飲食習慣,對增進學生體質、預防疾病、提高健康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青島西海岸新區第二實驗學每周制定一次食譜,征求學校膳食委員會的意見,再由學校營養師把關,對食譜進行公示,保證了每天的肉、蛋、菜、海產品和主食的合理搭配,讓學生吃出健康,獲取豐富的營養。
該校為全面貫徹落實教育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衛健委《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管理規定》(第45號),積極探索學生午餐陪餐機制,創新評價模式,搭建了互聯網+問卷星掃碼評價平臺,建立了校長、值日干部、值日教師、家長、膳食委員會代表、學生陪餐評價機制。校長每周至少一次陪餐,值日干部每天兩人陪餐,值日教師每天至少一人陪餐評價,家長每天至少一人陪餐,膳食委員會代表每周一人陪餐,就餐學生每天可以通過家長手機掃二維碼,針對飯菜質量、數量、營養搭配、花色品種、價格、服務態度、環境衛生、午餐秩序等方面進行評價。學校根據評價結果及時采取措施,調整食譜,加強管理,不斷提高學生就餐滿意度。
光盤行動 節約每一天
隨著CPI的不斷增高,物價上漲,生活成本不斷增加,如何讓學生吃得好,是擺在學校領導面前的一個重要問題。該校通過實行幫廚委托管理,有效加強了成本控制。通過主要食品原料批量采購,降低采購成本。通過學校自主經營,優化員工人工結構,降低加工成本,消化漲價因素,做到飯菜價格不上漲,質量不下降,分量不減少。
該校通過實施光盤行動,根據學生飯量分餐,保證讓學生吃飽又不浪費飯菜,還杜絕了部分學生挑食的壞習慣。他們還開展“節糧愛糧小標兵”評選活動,積極推進積分制管理,及時評價管理,使學生逐漸養成了不挑食、不偏食、節約糧食、愛惜糧食的好習慣,人人爭當“節糧愛糧小標兵”。
習慣養成 規范每一天
行動養成習慣,習慣形成品質,品質決定命運。人一旦養成一個習慣,就會終生受益。規范嚴謹的習慣,文明用餐是一個重要方面,學校采用積分制管理,開展文明標兵評選活動,提出了文明用餐“六自”要求,即自覺洗手,自覺排隊,自覺安靜,自覺光盤,自覺互助,自覺禮讓,進一步規范了學生的就餐行為,幫學生養成了良好的就餐習慣。

合作禮讓 文明每一天
該校學生大多獨生子女,自我為中心意識較強,集體意識較弱。學校通過分餐制把吃飯由個體行為的吃獨食,變成了集體活動的吃大鍋飯,這種就餐形式體現了中國古典哲學中和的理念,也體現了儒家文化的價值觀念。平時每個同學輪流坐莊,輪流分飯分菜,在就餐過程中互相幫助,文明禮讓,就餐后集體整理餐具,不僅增進了同學間的友誼,還培養了學生的責任意識,增強了團隊意識和集體觀念。
課堂引領 創新每一天

為了讓學生掌握更多的食品安全知識,自覺做到不挑食、不偏食,均衡營養,該校開設了食育課,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均衡營養、合理搭配食物、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等教育。他們還把課堂搬進了食堂,不光讓學生從書本上學,還讓學生自己動手制作食品,體驗勞動的艱辛,從小懂得愛惜糧食、節約糧食。學院校還引進了3D食品打印機,引領學生設計制作3D打印食品,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在不知不覺中愛上了食育課,愛上了中國美食文化,養成了良好的飲食習慣。
青島西海岸新區第二實驗小學通過強抓"兩堂”教育,讓學生養成了良好的習慣,磨礪堅強的意志,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該校校長曹文平說:“學校食堂不是一項孤立的工作,他承載著比以往更豐富的內涵,承載著學校的發展理念和文化,承載著教育的責任和擔當,食堂即課堂,這就是我們學校管理者追求的最高境界,我們正在朝著這個目標前進。”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