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來了駐村員 古店舊貌展新顏
只因來了駐村員 古店舊貌展新顏
肖偉 曲曉佳 本刊記者柴占陽
“水來了,水來了,這下花椒樹苗和紅薯苗不愁澆了!以前澆地拉水一趟至少需要50分鐘,現在管道接通后10分鐘就把水引到地里,真是太方便了!”
正在澆地的西李村鄉古店村李年軍難掩心中的激動向本刊記者介紹到。
順著他指的方向,本刊記者看到,一排排整齊的花椒樹苗迎著夏初和風盡情享受清水的滋潤。

古店村是河南省三門峽市陜州區西李村鄉邊界上的偏遠鄉村,素有“雞鳴聞三縣”之稱。這里土地貧瘠,吃水用水問題是制約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陜州區工業信息化和科技局副局長陳庭鶴去年8月份積極響應組織號召,到古店村任駐村隊員,年過50歲的他駐村以來,積極投身到脫貧攻堅工作中,抓黨建、興產業、樹新風、美家園,使昔日貧窮落后的古店村煥發無限生機和活力。

凝心聚力抓黨建
剛走進古店村委大門,整齊的光伏發電、硬化的水泥廣場、高大的演出戲臺、嶄新的辦公大樓便映入本刊記者的眼簾。
我們投資一萬多元建成了村委會議室和黨建文化墻,現在會議室內的桌椅都是新購置的,在黨小組周活動和黨員活動日開展活動越來越方便了。” 陳庭鶴指著嶄新的黨建文化墻說。
前幾年,古店村委會沒有辦公場所,租住的是村民房子,新組建的村三委班子在工作磨合期間也存在一些問題。陳庭鶴到村里后,經常與村干部談心,收集工作意見,協調工作關系。他以身作則,加班加點,忘我工作,贏得了黨員干部的好評。他及時調節矛盾,有效化解問題,經過不懈努力,古店村的工作有了新起色。
“陳庭鶴駐村以來,健全了村兩委及監委班子,并使村委干部和群眾擰成一心,用黨建引領產業發展,為脫貧攻堅打下了堅實基礎。”村支部書記張向偉說。

發展產業促增收
“前幾年,我妻子生病導致家庭貧困,后來通過發展產業脫了貧。今年我又種植了6畝煙葉、4畝丹參、1畝油菜、1畝紅薯,預計收入3萬元。” 貧困戶張紅武說。
脫貧攻堅就要堅定不移地抓好產業發展。去年10月22日,陜州區委書記駱玉峰到古店調研時指出,古店村要利用自然優勢,發展花椒產業。駐村干部陳庭鶴利用在科技局工作多年的優勢,聯系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花椒專家,帶領村三委干部,三天行程1760公里,先后到陜西省鳳縣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花椒試驗示范基地和韓城考察花椒產業。

“鳳縣大紅袍花椒發展形式向好,當地村民依靠種植花椒脫貧致富,這也堅定了村干部們發展花椒種植的信心。” 駐村隊員陳衛東說。
經過考察,鳳縣大紅袍花椒比韓城花椒提早一個月上市,價格也比韓椒高出一倍,古店村決定引進鳳縣大紅袍花椒品種。陜州區工信科技局經多方協調,籌措資金10萬元,購買優質樹苗。在去年冬天,古店村集中栽植了380畝,今年春上又發展230畝,達到了550畝的連片種植。

生態宜居鄉村興
搬遷戶搬遷情況進度如何?” “花椒樹苗栽植面積多少?” 在西李村鄉古店村黨群活動中心,村委班組例會正在緊張熱烈的討論,寬敞的辦公場所、嶄新的辦公家具、豐富的黨建墻畫……構成這個村委會內一道亮麗的風景。
“陳庭鶴積極協調幫扶單位為村里爭取資金,投入到村里基礎設施建設中。此外,他因地制宜制定村發展規劃和前景,并積極參與了各類扶貧項目的實施。” 村支書張向偉說。

“以前在舊村吃的是河水,非常不方便,現在我們搬遷到新村,人家陳庭鶴協調建造機井,現在每家每戶都能吃上甘甜的井水。” 群眾何江華說。
陳庭鶴積極協調解決打井用地問題和現場施工難題,在今年2月初,村民們終于吃上了盼望已久的井水,再也不用出村拉水了。

走出村委大院,一排排整齊的民房在藍天的襯托下,使整個小村顯得格外漂亮。近年來,該村人居環境治理工作中卓有成效,粉刷噴繪墻面2萬平方米,栽植雪松180余棵、黃楊2萬余棵。尤其在廁所革命工作中,工業信息化和科技局籌集資金8萬元,在改廁工作做到五統一:即統一潔具、統一地磚、統一墻磚、統一房頂、統一門窗。高標準的公廁讓農村居民享受到了城里的待遇,廁所施工隊張保軍正在各家門前施工,他笑著說:“這樣干凈的環境都讓人不舍得用了!”
如今村里環境美化了,房子整潔了、路面干凈了,機井出水了,光伏裝好了,衛生室和文化廣場建成了,村辦公場所解決了,村民們都感慨說:“咱村越來越好了。”
“只要你撲下身子真心為群眾辦實事,就能取得群眾的信任和支持。你把群眾放在心上,群眾就會把你記在心里。”這是陳庭鶴經常說的一句話。駐村半年多來,有苦有累,有付出,更有收獲。在陳庭鶴和古店村三委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古店村的明天會更加美好!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