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運城市畜牧獸醫發展中心為農村送科技教育和發展農業特色
本刊記者 崔文生
記者到山西省運城市夏縣瑤峰鎮澗底河村現場了解到、運城市畜牧獸醫發展中心主任暢滿增帶領班子成員領導多次到農村送科技教育和發展農業發展、在農民家田間地頭和學校調研給農民如何脫貧和學校發展。
運城市畜牧獸醫發展中心工作人員說:2019年3月25日,瑤峰鎮澗底河村位于夏縣瑤峰鎮中條山東部,距縣城19公里,國土面積17平方公里,農用面積5700畝,林地面積4500畝,常用耕地面積1200畝,旱地1200畝;主要種植小麥和玉米等糧食作物無支柱產業,2011年經濟總收入80.56萬元,農業總產值70萬元,其中種植業50萬元,畜牧業總產值20萬元,人均農業產值1900元,糧食總產量424噸,人均占有糧食1000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1498,貧困人均純收入1020元。村有119戶429口人,其中2016年貧困戶49戶、201口人。
這個村是山區貧困村,人口的突出特征是地理位置偏僻、遠離市場、家庭結構老齡化、人力資本低,患病和老人家庭超過一半;基本生存條件有待提升,自然條件較差等。運城市畜牧獸醫發展中心工作包村干部多次到澗底河村向農民群眾介紹引導配合扶貧隊、改變種植小麥和玉米糧食農作物、收入少、投資大的思路、要打造一村一品、打造精品、打造品牌、增加農民收入和培養祖國花朵下一代培養、精心打造學校品牌。
運城市畜牧獸醫發展中心董素芳和高永進、作為“萬名干部入企進村服務活動”中的工作人員,為了全面了解農業農村改革實際和取得的成就,農民群眾的期盼,宣講好政策,主動服務,解決問題,我們積極響應這次活動的要求—采用“一線工作法”,入住了墻下村。
發展農業特色由企業提供種植花椒和辣子種子和包收產品。送第一個:種植花椒715畝、家家戶戶都種、三到五年開始有效益、每畝能收入三到五千元。第二個:花椒地中間可以種植辣椒、每畝地收入3000多元。一地兩用、長期和短期經濟效益收入兩不誤。第三個:村成立浩宇養殖合作社、多戶村民加盟養殖果子貍3000只左右只、每只有十幾斤左右、每斤肉銷售90元左右、一只能賣一千元左右,一年就是三百多萬元。
墻下村小學作為農村目前為數不多的村級小學,讓我們第一眼看到它時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現任張海元校長今年已經六十多歲了,個子不很高,硬朗的腰板,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臉上總帶微笑,聲音不高,但沉著有力,本已是退休在家享福的年紀了,可是又被返聘回來繼續擔任校長一職,因為這里離不開他。
墻下村小學在張海元校長來之前,圍墻開裂,室內教室除了有桌椅和黑板外,什么也沒有,可謂是白紙一張。更為困難的是資金短缺,師資力量弱,學生留不住,曾經二年換三個校長。張海元校長受命于墻下村小學最困難時期。面對這么艱苦的條件,他并沒有因此而卻步,而是千方百計想辦法,上上下下,方方面面尋求幫助。經過不懈努力,最終得到了上級領導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學校也發生了令人驚喜的變化。教學樓由以前的排子房,變成了現在雄偉的樓房,殘破的圍墻修整一新,建設了干凈整潔的學生食堂,教室里配套了先進的教學設備,他還自掏腰包為學生安裝了空調。實驗室、音體美活動室、圖書室、儀器室、電腦室、舞蹈室等等,讓孩子德智體全面發展。原來落后的墻下村小學一躍成為整個裴介鎮最好的小學,教學水平顯著提高,在全縣考試名列前茅,經常受到上級領導的表揚和同行的參觀和學習。這些成績的取得都是張海元校長十年如一日嘔心瀝血,辛勤的付出。
張海元校長深知安全對于一個學校的重要性,為了預防學生發生安全事故,不論值班與否,他幾乎每一天課間時光都在學校巡查。
學校管理上,張海元校長有自己的一套管理辦法。(一)是建立健全學校各項制度,認真實施,堅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對人不對事的原則。在執行制度時,多次遇到阻力,甚至是威脅,但張海元校長克服重重困難,使學校管理逐步規范化,制度化,成為一所制度嚴明,管理規范的好學校;(二)是注重激發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讓大家參與學校決策,充分發揮主人翁作用。同時以身作則,不但不擺架,待人處事公正民主,而且關心老師,對老師有困難疾苦,更是熱情幫忙。張海元校長對學生也傾注了無盡的愛。哪個學生家庭有困難,他總會熱心幫忙,哪個學生在紀律上有不良表現,他總是耐心教育,到現在張海元校長那句“我從不批評老師和孩子,我只鼓勵”仍在我耳邊回響?,F在墻下村小學呈現出一派校風正,學風濃,樂于助人,勤奮好學的良好風氣,從以前粗放管理向依法治??茖W管理邁進。
張海元校長也深知良好的習慣對學生的成長的重要作用,他從多個方面提高學生行為規范和思想品德,把教會學生做人作為教育的最高理想。(一)是學校每學期都根據各個節日、紀念日的主題,開展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樹立遠大理想的教育,均取得良好的效果;(二)是認真組織貫穿學期始終的學生日常行為量化評比活動,通過評比促進取得實效;(三)是開展各種主題教育活動,利用國旗下的講話、主題班會等形式倡導道德自律。引導學生自覺遵守各項行為規范、講禮貌禮儀,自覺養成珍惜自我、關愛他人、維護社會的良好習慣;(四)是開展德孝教育,讓孩子讀《弟子規》、《三字經》等國學,促進孩子講普通話,提高知識面,讓圣人的思維和言行無形地教導孩子做人、做事以及如何和他人相處;(五)是注重素質教育,學校先后成立了書畫組、乒乓球隊、手工制作、文藝演出小組等多個課外活動小組。每學期結束后,每個小組都要匯報演出,他讓家長當評委,促進老師和同學引起重視,達到了滿意的效果,沒有流于形式。他常對老師們說,課堂教學雖然是學校工作的主體,但主體不等于全體,發揮每個學生的特長,提高每個孩子動腦子能力,教會他們做人,才是我們教書育人的長遠目標。
在與張海元校長的談話中,我們真切感受到了一位老教育工作者的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對祖國未來花朵的殷切期盼,對祖國越來越強大的自豪感,“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這是對張海元校長最美好的寫照!
這次萬人進企入村活動,給我們提供了走進農村,了解農村的機會,使我們深刻感受到農村工作者的不易,農民生活的不易,農村教學人的不易,正是因為國家惠民為民政策的實施,才使得農村充滿希望,“優先發展教育”使農村教育有了更好的未來。我們為我們身處這樣一個改革創新的時代而驕傲,也為有像張海元校長這樣為祖國教育事業默默奉獻的人類靈魂工程師而感動。我們堅信在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我們中國會越來越強大,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定會實現!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