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桶裝水中銅綠假單胞菌的幾種檢測方法
引言
銅綠假單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也稱為綠膿桿菌,屬于假單胞菌屬。廣泛分布于自然界(土壤、空氣、水源等)及正常人皮膚、腸道和呼吸道,大小為(1.5~3.0)μm×(0.5~0.8)μm,屬于非發酵革蘭氏陰性桿菌。該菌在普通培養基上生長良好,專性需氧,菌落形態不一,多數直徑在 2~3 mm,邊緣不整齊,扁平濕潤。在血瓊脂平板上形成透明溶血環。銅綠假單胞菌是一種重要的水源性致病菌,廣泛存在于各類型水中,對消毒劑、干燥、紫外線等理化因素具有很強的抵抗力,可引起急性腸道炎、腦膜炎、敗血癥和皮膚炎癥等疾病。
目前檢測銅綠假單胞菌的標準中采用的主要是傳統生化方法,包括分離培養、生化鑒定等,不能實現大批量水樣的快速檢測。近幾年,隨著科技的發展,檢測銅綠假單胞菌的方法多種多樣,本文對近年銅綠假單胞菌檢測技術進行綜述,為銅綠假單胞菌的快速、準確檢測研究技術提供參考。
銅綠假單胞菌檢測技術
國標濾膜法
檢測桶裝水中銅綠假單胞菌的方法是GB 8538-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飲用天然礦泉水檢驗方法》。銅綠假單胞菌產色素分為三種:產綠膿菌素,產青膿素,產紅膿素;銅綠假單胞菌在4℃不生長而在42℃可以生長;具有氧化酶,可以使細胞色素C氧化,再由氧化型細胞色素C使對苯二胺氧化,生成有色的醌類化合物:可以產生一種脫酰胺酶,可使乙酰胺經脫酰胺作用釋放氨,滴加納氏試劑(碘化汞鉀),氨在堿性條件下與碘化汞鉀作用,生成紅色絡合物;根據這些生化特性,通過濾膜過濾將銅綠假單胞菌富集到CN瓊脂上,再用生化試劑管進行生化鑒定。也可以用VITEK 2 Compact 全自動細菌鑒定系統用于微生物鑒定,準確率高,可用于微生物實驗室的日常檢測工作。
實時熒光定量PCR檢測
外毒素 A 基因在銅綠假單胞菌中高度保守,根據 GenBank 中銅綠假單胞菌外毒素A基因片段序列,設計特異性引物及TaqMan探針,并利用實時熒光 PCR技術,對目標靶序列進行特異性擴增,建立了一套檢測食品中銅綠假單胞菌的方法,特異性試驗和靈敏性試驗良好,該檢測方法具有特異、快速的特點,能夠滿足檢測要求,為食品中銅綠假單胞菌的快速檢測奠定了基礎。
LAMP檢測
環介導等溫擴增技術(以下簡稱LAMP):利用鏈置換DNA聚合酶在等溫條件下進行反應,40min內可完成核酸擴增,檢測過程不需要昂貴的儀器設備,簡單的水浴鍋即可,擴增產物不需要繁瑣的電泳過程,快速靈敏,特異性強,成本低,尤其適合大量、即時、現場的病原微生物的初篩,易于在基層推廣應用。
酶底物法
酶底物法(Pseudalert)采用特異性固定底物技術,目標細菌產生能夠分解 Pseudalert 底物特定的酶,產生熒光,在24 h內即可得到結果,無需進行驗證試驗,該方法能夠較好地彌補傳統濾膜法在檢測工作中的不足,在美國和歐洲部分地區已經被批準為檢驗銅綠假單胞菌的標準方法。
結論與展望
近年來瓶、桶裝水監測發現各種污染物如銅綠假單胞菌等污染問題逐漸增多,因瓶、桶裝水中污染物如銅綠假單胞菌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也時有發生,成為公共衛生的重大隱患。國標方法作為一種傳統、經典的檢測方法,與實時熒光定量PCR方法、LAMP方法、酶底物法一起成為食品安全檢測的重要工具。傳統方法假陽性率低,但檢測周期長。隨著技術研究的不斷深入,希望核酸方法、酶底物法能夠進一步優化和完善,實現快速、特異、靈敏、高通量,可廣泛應用于食品安全檢測、檢驗檢疫、衛生防疫、疾病診斷等領域,前景非常廣闊。
馬慧娟 徐慧 高宏
江蘇省理化測試中心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