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克難攻堅,努力打造人民滿意的食品安全縣
□ 吳楚陽 本刊記者 董天鶴
□ 金曦 通訊員
圖1 傅顯明書記(左二)食品安全調研
自2016年6月啟動省級食品安全縣創建活動以來,浙江省金華市磐安縣以“人民滿意”為宗旨,以“共創食品安全縣•同享生態養生源”為理念,以源頭治理和全程監管為重點,以機制創新和問題短板為突破口,通過強化食安責任、夯實基層基礎、凈化食安環境、提升技術支撐、構建共治格局、營造創建氛圍等措施,高質量地完成212條創建考評任務,順利通過資料評查、暗查暗訪、公眾滿意度調查、現場考評、社會公示等考評環節,以102.3分的考評總得分位列全市第一,并以92.3分的公眾滿意度名列全省第一,成功創建“浙江省食品安全縣”,其食品安全整體水平、食品安全治理能力、食品產業健康發展水平和群眾滿意度得到明顯提升。
1 主要成效
1.1 基層基礎得到有效夯實
籌資1.28億元,建成了新安文蔬菜市場、肉聯廠、玉山臺地生豬屠宰廠、餐廚廢棄物集中無害化處理中心、縣食品藥品檢驗檢測中心等一批保障食品安全的民生基礎工程??h級食安辦規范化建設達到市定要求,鄉鎮(街道)食安辦、基層農產品質量檢測室規范化建設率達100%,建成示范食安辦5個,星級市場監管所3個。因地制宜,建成“六有”(有統一標識、有活動場所、有科普設備、有宣傳陣地、有專職人員、有工作制度)鄉鎮食品安全科普宣傳站42個,建成“五有六統一”(有組織機構、有辦公場所、有兼職人員、有宣傳專欄、有信息化裝備,統一名稱標識、統一職責制度、統一工作臺帳、統一資料專柜、統一工作證件、統一上墻圖板)村居食品安全工作站123個,其中示范工作站28個。推進全科網格員建設,優化食品安全基層責任網格380個,有效打通食品安全監管的“最后一公里”。
圖2 縣長王志強(左二)調研安文蔬菜市場食品安全狀況
1.2 食安環境得到有效凈化
深入開展“三大一嚴”“兩禁一超”“百日攻堅”“春安行動”等集中整治活動,扎實推進農村食品安全治理、餐桌安全治理、學生飲食放心工程等,有效化解食品安全隱患。源頭治理成效明顯,主要食用農產品“三品”認證率從創建前的45%提升至55.91%,農業標準化生產程度達66.2%,縣級以上規范化生產基地標準化生產模式推廣應用率達90%以上,縣域內收購的糧食未檢測到重金屬元素。強化全過程全鏈條監管,建立隱患排查治理閉環處置機制,出臺《“三小”行業引導規劃》,在農家樂(山莊)全面推進“廚房革命”行動,建成城區豆制品集中加區1個,小作坊建檔率、監督抽檢覆蓋率及小餐飲持證登記率均在95%以上。建立實施以問題導向的抽樣檢驗制度,監督抽檢各類食品2687批次,不合格111批次,每千人口年樣本檢測量達到6.9批次以上。加強行刑銜接,行政立案147件,移送起訴5件,食品安全違法行為得到有效遏制。
圖3 調研組在商超組織食品安全樣品抽檢
1.3 技術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完成食品藥品檢驗檢測資源整合并完成二期建設,實驗室面積達1100余平方米,檢測項目275個,全檢產品57個,中級以上技術人員達40%,年檢測能力在1100批次以上,成為金華市首家取得資質認證的縣級檢驗檢測機構。鄉鎮(街道)、市場監管所、城區農貿市場等快檢室建設實行全覆蓋,金華市食品藥品檢驗檢測研究院分院落戶磐安,以縣級為中心、基層有快檢、企業有自檢、第三方為補充的檢驗檢測體系基本形成。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儀器設備參考品目比例達85.37%,檢測項目171個,每千人口年樣品監測量在1.43件以上。投資130余萬元建成食品藥品智慧監管指揮中心,“陽光廚房”建設超額完成市定任務,“市場監管通”“平安通”等移動監管APP使用覆蓋率達93%以上,監管能力得到持續提升。
圖4 食品安全知識競賽
1.4 追溯體系得到有效建立
以二維碼和合格證為載體,建立健全磐安縣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完成規模以上主體信息庫建設156家,縣級以上示范性生產主體和“三品”生產主體追溯率達100%,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縣通過驗收。探索建立食品食用農產品電子追溯體系,全縣8家農貿市場全部安裝信息追溯與智慧支付于一體的電子追溯系統,食用農產品產地準出與市場準入得到有效銜接。安裝食品電子監管系統112家,食品批發部和嬰幼兒乳粉經營單位全覆蓋,食品批發經營主體電子臺賬總數達32萬余條,實現食品源頭可溯,去向可追。
1.5 共治格局得到有效構建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金融征信聯席會議、數據報送、獎懲告知、評價懲戒等制度機制,全面覆蓋實施對象,累計錄入獎懲信息22條;建立實施“嚴重失信者名單制度”,誠信體系不斷完善。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責任保險事前、事中、事后服務體系,細化落實“七個一”服務措施,全縣參保單位501家,同比增加20.8%,保費34.77萬元,保額達6.71億元,其中學校食堂、農家樂、養老機構、農村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實現全覆蓋。建立綠色投訴舉報通道,實名投訴舉報核查回復率和有效處置率均達100%。嚴格落實投訴舉報獎勵辦法,每年預算專項資金20萬元,共計發放舉報獎勵3起共8.85萬元。組建食品安全志愿者服務隊和社會監督員隊伍各15支,設立消費維權站16個。以“向人民報告”等形式,組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專家學者、新聞媒體參與食品安全監督。大力開展食品安全科普教育,公眾滿意度、知曉率、支持率得到持續提升。
2 主要做法
2.1 加大創建工作保障力度
一是黨委政府部署到位: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創建工作,出臺《磐安縣省級食品安全縣創建工作實施方案》,成立由縣長任組長的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同時,把創建省級食品安全縣列入2018年十大重點民生實事。二是人、財、物保障到位:食品安全監管人員達到轄區常住人口的萬分之5.6,高出創建指標2.6個百分點;創建工作開展以來,監管經費年增長率保持在22%以上,投入專項經費400余萬元,專業化執法取證、應急處置、檢驗檢測等設備配備到位。三是體制機制推動到位:設立食安辦秘書科,市場監管體制改革實現由合到融;建立健全工作會議、信息報送、督查考核、集中辦公等創建機制,考核權重由2%提升至6%,完善食安委議事協調規則,理清部門食品安全監管職責。
圖5 “食安杯”氣排球比賽開幕式
2.2 著力健全創建工作機制
一是責任落實清單化:把創建省級食品安全縣作為年度綜合目標考核內容,簽訂創建工作專項責任書,制定考核細則,編制創建責任清單并印制成冊。二是集中辦公制度化:建立健全創建辦公室崗位職責和日常工作機制,組建創建工作聯絡員(宣傳員)隊伍,在縣市場監管局設立創建辦集中辦公場所,從主要食品監管部門抽調工作人員實施每周一天以上的集中辦公,確保創建辦工作的協調順暢。三是創建督查常態化:組織由縣領導、創建辦、督查局牽頭的分類分級專項督查,并對問題整改情況實施跟蹤問效,召開創建工作推進會議11次;借助“食安磐安”微信公眾號,每日公示責任單位創建工作動態;借助《創建工作簡報》,每周通報食品生產經營主體規范提升情況,每月通報創建任務和創建宣傳工作推進情況;借助對標作戰圖,實施每旬一銷號制度;借助部門及科所聯動機制,分片區每周實施2天以上的現場督查,基本實現督查全覆蓋。
2.3 大力實施素質提升工程
一是提升監管人員素質:把食品安全監管業務培訓班列入縣委組織部年度干部培訓專項計劃,通過“網絡學院”“走進院校”(農林大、寧波醫高專、寧波工商學院、紹興文理學院)“周一夜學”等形式,食品安全監管人員專業化比例達52.8%。二是提升從業人員素質:設立電子化培訓教室,建立系統化培訓題庫,開發磐安縣食品安全崗前培訓考核系統,固定每周一、周三為培訓考核日,累計培訓食品生產經營者和管理人員3150余人次,實行始業培訓全覆蓋。三是突出餐飲從業人員教育:建立定期培訓和財政補助機制,累計培訓農家樂業主和鄉村廚師1560余人,主體責任意識得到有效增強。
2.4 全力營造創建工作氛圍
一是強化網絡宣傳:利用廣播、電視、報刊、微信、彩鈴、短信等媒介開展創建宣傳,廣播電臺年均播放公益廣告157分鐘,電視臺年均播放797分鐘。開通“食安磐安”微信公眾號,累計發布信息475篇次,每日推送創建日歷,開展微信朋友圈廣告植入;開通智能區域短信,利用“農民信箱”“校訊通”等平臺發送短信3.6萬條次,對各類社會群體宣傳實現全覆蓋。二是強化定點宣傳:利用宣傳欄、LED屏、氣象播報平臺、公共自行車站點、農村電影展播、農村文化禮堂等平臺開展創建宣傳,建成綜合開放式食品安全科普公園群1個,建成鄉鎮(街道)食品安全科普站42個;制作創建宣傳公益短片1條,增設科普宣傳欄180余塊、易拉寶廣告292幅、燈箱廣告80余個;制作大幅墻體廣告5100余平方米、燈桿吊旗450余張,實現鄉鎮主要街道全覆蓋;制作宣傳橫幅810余條,實現村居全覆蓋;發送折頁、餐巾紙、扇子、圍裙、紡布袋、倡議書等宣傳資料35萬余份,實現家庭全覆蓋。三是強化活動宣傳:先后舉辦了“食安杯”氣排球賽、微信有獎知識問答、最美協管員評選、食安小達人、“致全縣學生家長的一封信”、廣場互動晚會、宣傳車全域巡游以及食品安全知識競賽、“進村入戶”“進企入店”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開展宣傳,創建氛圍日漸濃厚。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