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現狀與食品質量管理
當前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重,再加上化肥的過度使用,農藥殘留、獸藥過量、生物促生劑和激素不正確使用、飼養環境污染等問題的存在,使得糧食、蔬果、肉制品、乳制品等保證人們日常生活需求的食品中殘留大量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致病微生物的產生一部分是由于環境污染、生態平衡受到破壞而產生的,而另一部分是由于企業在生產加工食品的過程中,沒有嚴格執行安全標準和工藝要求所產生的。后一種情況是造成食品安全問題的主要原因,例如微生物的不完全滅殺,使得致病微生物過量繁殖等。
違法生產經營所造成了食品加工安全問題。食品加工制造過程中存在的安全問題包括了食品從最初的生產到最后消費的全過程,是最常出現的食品安全問題,主要表現為食品添加劑過量使用或亂用以及加工制造過程中種種不衛生、不安全的操作所引起的二次污染。當前非法無照經營的小作坊仍大量存在,一些大企業的食品安全意識、法律意識淡薄,這些都給食品安全帶來了很大的隱患。我國食品質量管理存在著問題:法律體系不夠健全。當前,我國在食品安全方面的立法已經基本形成體系,但是這一法律體系卻并不健全,缺乏科學性、完整性和系統性。很多的法律法規條款較為分散,有些規定范圍較窄,有的界定不清晰,還有的會出現同一個問題不同處理方案。這些問題的存在,使食品安全在監管時會因為概念不明而使得職權不清,最后造成有法難依的后果;監管力度不夠。我國的食品安全涉及食品質量、食品衛生、農產品質量等多個領域,食品安全的監督管理的職能也比較分散,存在于衛生、工商、質檢、農業、商務等多個部門中,這就容易造成職能交叉、管理混亂的局面。而且我國在食品安全方面的處罰力度也不夠強,大多只是進行較小金額的罰款,對比違法企業的獲利,并不能對他們產生威懾力;標準落后,缺乏成效。目前我國食品安全的標準條例已比較多,但是絕大部分比較落后,最早的是在1981年制定的,而最晚的也是在2000年以前制定的,不能符合當前的社會發展需求。而且當前的食品安全標準中的技術指標也比較落后,與國際標準仍有不小的差距。健全的法律體系是食品安全的保障,應該建立健全我國的食品安全法律體系,使之更科學、合理、有效,更符合我國的國情。當前食品安全監管不力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監管太過分散,因此,應該改變分段管理的局面,有效整合各部門資源,突出工作重點,進行合理的分工,明確相關工作的職能,建立統一、布局合理、層次分明,力量集中有力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而且,還應該適當增加違法處罰的標準,進一步增強執法和處罰的力度,嚴格執法,絕不姑息,還應該拓寬監督的渠道,號召廣大人民群眾一起監督食品安全問題,為違法行為的舉報投訴提供便利。
我國當前的食品檢測標準已不能跟上時代發展的趨勢,應該參照國際食品檢測標準,加大食品安全檢測的研究力度,結合我國國情,對我國當前的食品檢測指標和方法進行改進、更新和完善,并且還要對配套的措施進行合理規劃,使其盡快與國際接軌,建立起統一、完整、有效、可操作性強的食品安全檢測標準。
河北大學質量技術監督學院 李曉楊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 (2014-06-16)家樂福與您一起努力建設食品安全誠信
- (2014-06-16)以誠信保障安全 中國食品安全誠信宣言大會在京召開
- (2014-06-16)張志剛:提高誠信自律,共為食品安全獻計獻策
- (2014-06-17)食品安全治理:挖根去皮方得實質效果
- (2014-06-17)搞好食品安全農產品生產是關鍵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