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與檢測
食品安全檢測預處理方法
在對食品中的微量金屬等元素進行檢測前,需要對食品樣品進行預處理,通過檢測前的處理,能夠有效的提升食品中微量元素等的檢測正確率,從而有效保障食品的安全。當前在食品安全檢測方面,其最為主要的前處理方法有高溫水萃取、支撐液膜萃取,以及快速溶劑提取等,這些預處理方法,對于食品中的痕量及微量元素,有著高效的提純效果。相較于傳統的預處理手段,其提純流程,更加簡便快捷,提純效果也更佳。此外這些預處理手段,也逐步實現了智能化提純。
當前在食品安全檢測預處理方法中,最常使用的就是微波消解法,該方法擁有快速加熱,以及高溫消解等優異性能。同時其在加熱的時候,其加熱效果不僅十分均勻,而且十分快速,且還沒有滯后效應。此外,由于該預處理方法,其所用的溶劑量較少,加上其消解速率也較快,因而其有效的降低了食品中有害物質的排放,也減少了食品中相關易揮發物質的不必要損失。正是基于該預處理技術的以上優異特點,使得該技術在各類食品安全檢測技術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如在嬰幼兒食品的砷元素的檢測中,采用氫化物原子熒光法,與微波消解法有效結合,能夠準確高效的檢測出該食品的中的砷元素含量。
食品安全與檢測的關鍵技術
隨著生物科技的不斷發展,轉基因食品領域也得到了迅猛的發展,轉基因食品的市場份額也越來越大。轉基因食品是一種以生物自身,或以其作為原材料,生產加工所得到的一種高科技食品,由于該食品相較于天然食品,具有較多的優異特點,因而其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人們的認可。然而關于轉基因食品的安全及道德方面的爭議,也一直存在,并有愈演愈烈的趨勢。因此加大對轉基因食品安全檢測技術的相關研究,有著重要意義。
當前在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檢測技術領域,最常使用的檢測技術手段有核酸檢測法,以及蛋白質檢測法。前者又主要包括基因芯片技術等,后者則主要包括蛋白質組分析技術,以及蛋白質芯片技術等。當前在食品安全檢測技術方面,常用的分析技術主要有GC、HPLC和MS等,而氣相色譜分析技術,其主要分析對象是具有易揮發及低分子量等特性的物質,因而其應用范圍較窄,其在食品安全檢測領域的應用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色譜分析技術,其在化合物的分離方面,有著非常好的效果,而質譜分析技術則具有高效的定量檢測及鑒定功能,能夠有效的應用于微量成分的檢測中,因而若將此兩種技術有效結合,形成新的色譜-質譜檢測技術,其則可以有效的解決痕量測定的難題。色譜-質譜檢測技術,也因在食品檢測方面,具有速率快、高靈敏性,及具有較高的選擇性等優異特點,使得其廣泛的應用于當前的食品安全檢測中,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技術有超高效液相色譜-質譜聯用技術,該技術相較于以往的HPLC技術,其在定量分析方面,具有更高的準確率,同時其還具有較高的分離效果,因而該檢測技術在氯霉素,及蘇丹紅等物質的檢測中,有著良好的應用效果。
(劉桂嵐 遵義市產品質量檢驗檢測院)

相關熱詞搜索:食品安全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 (2014-06-16)家樂福與您一起努力建設食品安全誠信
- (2014-06-16)以誠信保障安全 中國食品安全誠信宣言大會在京召開
- (2014-06-16)張志剛:提高誠信自律,共為食品安全獻計獻策
- (2014-06-17)食品安全治理:挖根去皮方得實質效果
- (2014-06-17)搞好食品安全農產品生產是關鍵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