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專家:三招消滅“僵尸肉”
“僵尸肉”大行其道的根源何在?
(一)環節失守
商務部研究院副研究員陳麗芬認為,“僵尸肉”漂洋過海,到了中國邊境,又“幾經周折”,上了餐桌,成了“美味佳肴”關鍵在于五個環節失守:一是邊境口岸監管存在漏洞,二是批發市場監管流于形式,三是網店提供兜售渠道,四是物流環節無擔當,五是消費者防范意識差。
(二)信息不對稱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食品安全戰略課題組負責人邢東田可那來,僵尸肉問題的根源,關鍵還是信息不對稱——按照相關報道,長沙海關緝私局警員的現場感受是:“太臭了,整整一車廂,打開門差點吐了。”如果消費者知道是僵尸肉,比如作為消費者的這位長沙警員,他會吃嗎!只要稍有正常思維的人都知道,白送他甚至倒貼錢,他也不會吃!
(三)利益驅使
北京大悅律師事務所律師曹鳳林認為,“僵尸肉”竄上百姓餐桌的原因,主要還在于利益的驅使。儲備凍肉達到了保質期以后,是要無條件處理掉,反正要處理掉,沒有任何價值所存在。如果這時真正去進行買賣的話,是最低廉的時候,不管它原來成本有多少,它不會核算當初的儲備成本。它要當垃圾處理還要花一大筆錢,這樣其實在減少成本。
長期關注食品安全問題的前媒體人吳默生認為,“僵尸肉”大量涌入中國的原因,除利益驅動外,背后還涉及中國消費者飲食習慣的改變、中國畜牧業的產業現狀、中國的進口政策、緝私力度以及食品安全監管漏洞等。以牛肉為例,因為需求量越來越大,但國產的牛肉供應不能滿足,合法進口的量有限。而走私的肉量又大價格又便宜,正好能夠補上這個供需缺口。
中科院植物所蔣高明研究員認為,僵尸肉之所以橫行,不僅因為僵尸肉超低價格,還因為問題食品具有很強的隱蔽性,它們的危害不會一下子出現,只要就餐者不是病死在餐館里,人一離開就與他們無關了。
(四)部門協同不夠
江蘇省南通市食藥監局副局長繆寶迎認為,走私牛肉在流通環節之前,還存在負責進出口檢驗檢疫的部門和海關。這些部門與其他食品監管部門并沒有一個溝通協調機制。除了進出口檢驗檢疫局,其他部門對進口食品存在“避讓”行為,如果不從體制、機制方面采取必要的調整,類似“巴西牛肉”事件將很難避免。而進出口檢驗檢疫部門則認為,食品進入中國境內后,就不歸進出口檢疫部門監管,而且該部門只管合法的進口產品,走私應該由其他部門負責。
國家行政學院副教授胡穎廉發現,在流通階段,走私食品由哪個部門管,取決于將事情看做什么性質:“如果將事情看做一個食品安全事件,就是食安委和食藥監負責,如果將它看成一個破壞市場經濟秩序的事,那就是工商管。”
該如何徹底消滅僵尸肉?
陳麗芬認為,應該采取四條措施:一是加大執法力度,對食品安全問題零容忍;二是保證防控一線力量,不留死角;三是加強國內流通安全管控,嚴防死守;四是多管齊下,全社會治理。
邢東田認為,陳麗芬所言的那四條措施,都是N多年、N多人,說過N多遍的,條條在理,卻條條水滸“智多星”——無用!他認為,對于食物安全,政府倡導社會共治。要實現社會共治,最為重要的就是如何有效地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消費者知道了真實情況,自會做出正確選擇。他推薦了兩種具體解決辦法,一是面向小眾的生態人脈平臺,二是面向大眾的決不食品安全工程。
生態人脈平臺之所以能夠保衛參與者的食物安全,就在于它是一個由生產、消費、專業等眾多人士組成的良性互動群體。在這個平臺中,消費者能夠很輕易地了解到他購買的食物,是誰生產的(人靠不靠譜),是如何生產的(方式靠不靠譜)。生態人脈平臺的最大特點是大家相互直接認識,熟人朋友,但這更適合于小眾。
決不食品安全工程推出的“決不食品”標志不是認證,張貼標志不需要交納認證費。但任何商家要想張貼“決不食品”標志,必須符合“決不標準”的六項要求:“公開承諾,透明生產,開放互動,專業鑒證,保險賠償,有獎監督。”邢東田認為,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成功的關鍵,是廣大消費者能夠方便參與。食物是否有毒有害,關乎身家性命,消費者自然最為關心,只是苦于沒有成本低廉且有效的參與方式。對于政府來說,如何發動廣大消費者積極主動參與,也一直是個難題。“決不工程”的智慧就在于,變消費者被動為主動,將“球”踢給了食品安全源頭的生產經營者,要他們做出公開承諾,并按照“決不食品安全工程”的規定,將自己的生產經營活動完全置于“陽光”之下,為廣大消費者參與共治,特別是“用腳投票”,創造了方便條件。
吳默生認為,解決僵尸肉問題,最直接應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海關、緝私、邊防等第一線監管部門加強打擊、嚴防死守。從長遠看,只有在中國肉牛行業完成了產業升級,改變了散戶占主體的局面,才能使國產牛肉的價格和質量在全球市場上有競爭力,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應對凍肉走私問題。
胡穎廉認為,從末端打擊,必須給政府提供打擊食品走私的動力,至少要給政府一個不做賠本買賣的理由。“查到走私牛肉后,無論是檢驗還是銷毀,花的都是地方政府的錢。”
專家意見匯總:三招消滅“僵尸肉”
(一)協同作戰,嚴防死守。進一步加強海關、食藥監、工商等部門的協調、協同,保持高壓態勢,對僵尸肉持續進行嚴厲打擊。
(二)實施決不食品安全工程。通過“決不食品”標志、標準和移動互聯網平臺,用“移動互聯網+消費者監督”、“移動互聯網+食品安全+農業”的辦法,將“球”踢給了食品安全源頭的生產經營者,要他們做出公開承諾,并按照“決不食品安全工程”的規定,將自己的生產經營活動完全置于“陽光”之下,從而變消費者被動為主動,從根本上徹底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徹底阻止“僵尸肉”走上餐桌。
(三)提升安全、合法肉食品的供應。一方面加強國內肉食品的生產,另一方面適當擴大肉食品的正規進口。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 (2014-06-16)家樂福與您一起努力建設食品安全誠信
- (2014-06-16)以誠信保障安全 中國食品安全誠信宣言大會在京召開
- (2014-06-16)張志剛:提高誠信自律,共為食品安全獻計獻策
- (2014-06-17)食品安全治理:挖根去皮方得實質效果
- (2014-06-17)搞好食品安全農產品生產是關鍵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