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斬斷食品安全網絡謠言“黑手”

2015-06-02 13:22:26 來源: 中國網

評論0  我來說兩句
  有網絡專家表示,微信平臺現有舉報和處理機制的透明度,對于網絡謠言的約束力度、處理速度上都存在進一步改進的空間。面對謠言,自媒體應加強自律,杜絕為一己私利造謠傳謠;微博微信營運商應加強自我管理,切實履行媒體的社會責任,避免放任謠言傳播,使微信自媒體平臺是一個閉環,很難再短時間內真正獲取信息的源頭,微信或許淪為謠言滋生的溫床

  如何凈化網絡環境,打擊食品謠言,目前已成為食品企業生存發展的頭等大事。

  不久前,草莓檢測出致癌物、乳飲料含肉毒桿菌、火腿腸含亞硝酸鹽,這些網絡謠言層出不窮,給社會造成巨大恐慌,并且給許多企業造成巨大損失。

  最近一則聲稱“中國大陸康師傅公司3年從越南進口43萬噸地溝油”的信息在微信平臺鋪天蓋地轉發,短短幾天,在微信公眾號刊出600多次,閱讀量超過150萬次,影響極其惡劣??祹煾倒局赋?,此信息完全是子虛烏有,內容嚴重失實,經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查詢進口檢驗檢疫記錄,從2013年至今,大陸沒有進口過越南大幸福公司生產的食用和飼料用油脂,更談不上所謂賣給大陸康師傅。

  肅清網絡環境

  據了解,在2015年兩會上,娃哈哈總裁宗慶后坦言,去年娃哈哈的業績下滑主要是受到假冒偽劣和網絡謠言的沖擊,損失預計達到50億元。同樣遭到謠言攻擊的雙匯集團,有業內人士估算其市值下跌近百億元。

  中央網信辦網絡社會工作局副局長范小偉表示:“食品安全涉及廣大民眾的切身利益和整個行業發展,應堅決打擊有關食品信息的傳謠、造謠行為,建議建立網絡失信黑名單。”他是在26日舉辦的由新華網發起“2015凈化網絡環境打擊食品謠言”研討會上說這番話的。

  近些年,隨著社交媒體發展迅猛,以微博、微信、網絡論壇為陣營的網帖、謠言傳播泛濫,特別是大眾關心的食品安全更成為謠言的重災區。這些偽新聞多以聳人聽聞的標題吸引大眾,將剪接視頻移花接木,將文字內容拼裝改造,以新聞形式營造近乎“真實”的謊言。有的企業用非正常手段黑競爭對手,換取不正當利益的風險很低。新的食品安全法規定,肆意散布謠言者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條例也就是處以拘留15天的處罰而已,對于謠言給企業帶來的巨大損失可謂不足掛齒。

  “網絡絕非法外之地”,范小偉說,打擊食品謠言要廣泛動員,線上線下、多部門形成合力,行業協會、專家、食品企業、監管部門等要共同做到不信謠不傳謠,第一時間對食品謠言進行澄清。他建議,要建立網絡失信黑名單,將惡意傳播食品謠言的網民和網站納入黑名單,最大限度壓縮食品謠言生存空間;對于屢次制造、散步重大食品謠言的不法分子,要依法依規予以嚴懲,形成震懾效應。

  約談十條監管發布平臺

  根據我國最高人民法院、最高檢察院《關于辦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釋》中規定的“用信息網絡誹謗他人,同一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達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轉發次數達到500次以上”的司法標準,可根據刑法第246條第1款規定認定為“情節嚴重”,可構成誹謗罪。顯而易見,這些制造網絡謠言的“幕后黑手”已涉嫌觸犯我國刑法。

  其實,康師傅的事件發生在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了《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單位約談工作規定》(以下簡稱“約談十條”)之后數十天內。謠言發布者和傳播者明知國家出臺相關規定,還故意為之,情節更惡劣,也造成非常惡劣的社會影響。“約談十條”要求網絡服務平臺有義務對在其平臺發布相關信息的自媒體進行管理和約束,同時要針對相關投訴及違法信息做出及時的回復和處置,不能再以各種理由模糊其管理和監督的義務。”

  康師傅公司在發現相關的網絡謠言后,第一時間搜集傳謠的微信公眾號的相關信息和截屏證據,向上海市公安局報案,并獲受理??祹煾狄蚕蛭⑿牌脚_運營商——騰訊舉報并溝通,督促其加強平臺管理,杜絕食品安全謠言的泛濫,不給不法分子可乘之機。

  嚴懲造謠者

  記者注意到,近期網上爆炒的一則十大食品行業謠言中提到,此前,2010年9月15日,郭成林的一篇“金龍魚,一條禍國殃民的魚”的謠言誹謗金龍魚食用油的文章,開始發表于天涯、搜狐等網站論壇及其個人QQ博客。該文通過散布“金龍魚禍國殃民,戕害著國人的身體……”等謠言瘋狂攻擊金龍魚。該謠言隨即在網絡推手的操作下大量擴散。當年10月,郭成林因誹謗商業名譽被告上法庭。經調查,事情的真相是,競爭對手公司委托公關公司策劃并實施了此次事件。法院認為,被告人郭成林捏造并散布虛假事實,損害他人商品聲譽,情節嚴重,其行為已構成損害商品聲譽罪,應當依法懲處。公訴機關指控的罪名成立。

  據了解,刪一條帖子能掙上千元,一天可獲利數萬元,月收入輕松過10萬元。近日有報道湖北破獲的特大有償刪帖案,26歲的犯罪嫌疑人4年凈賺780萬元。面對激烈市場競爭,個別喪失底線的企業或個人借謠言獲取不當利益,嚴重擾亂正常市場經濟秩序,嚴重影響市場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

  來自食品企業的負責人認為,這些努力和成效社會大眾并未感受到,仍然時時處于“食品安全焦慮中”,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各式各樣食品安全謠言的泛濫和傳播。這些網絡謠言成本低、風險小、見效快,有的是別有用心者意圖通過抹黑企業品牌和產品擾亂市場、有的是黑公關故意制造散布謠言再高價幫你刪帖,現在已然成為一條利潤可觀的黑色產業鏈。這類不實信息通過微博微信短時間大面積擴散,往往幾天就達到數百萬的瀏覽量,給企業聲譽和生產經營帶來巨大傷害,不僅中傷了中國食品行業的信譽,也嚴重擾亂公平公正的市場經濟秩序,嚴重誤導消費者,引發公眾不必要的食品安全恐慌,甚至讓公眾對政府保障食品安全的決心和舉措失去信心,給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帶來挑戰。

  而其實經過了眾多食品安全事件頻發,針對食品安全事件,人們一般都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態,不法分子利用公眾的焦慮,任意捏造謠言,誘導消費者對食品企業產生不信任感。輕則用于打擊競爭對手品牌,影響其正常經營和市場銷售。對中國食品行業產生了極壞的影響,造成了社會的不穩定。如果任由不法分子借食品安全問題來擾亂社會穩定,政府的公信力必然受到影響。

  如今中國的食品行業迫切需要良好的輿論生態環境讓食品企業健康發展,尤其是在目前整體經濟下行的大背景下,如何關愛企業更為重要。面對那些惡性競爭,以及非法獲利的網絡謠言制造者必須要依法嚴懲。

微信關注

相關熱詞搜索:黑手 食品安全 謠言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

食安觀察網 ? 2012-2025 健食視界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24400號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2614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區城通街26號院(郵編100043)

值班電話:18500121702

国产美女自卫慰视频福利app|伊人久久大杳蕉综合|久青草国产97香蕉在线视频|国产精品香蕉在线的人|dwoman亚洲老熟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