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江輝:50%以上的食源性疾病由微生物所致

2015-05-19 19:18:28 來源: 食安中國網

評論0  我來說兩句
  在本次沙龍上,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朱江輝博士介紹到,近幾年來,隨著我國食源性疾病檢測機制的完善,監測到的食源性疾病的數量也在逐年增加。而微生物所導致的食源性疾病是多層次的,包括化學物、細菌、有毒動植物寄生蟲、病毒等各個方面。在眾多食源性疾病的致病因子中,微生物占到致病因子的一半以上。

  如今大家關注更多的是化學物污染所導致的食源性疾病,這些報導病例大多是由人為因素所造成,以及監管過程中出現問題所導致的。比如機農藥、瘦肉精、亞硝酸鹽等,還有之前給社會造成嚴重負面影響的三聚氰胺事件。而“誤食誤用”也是化學物所造成食源性疾病的一個高發因素。像蔬菜水果的清潔不夠,家庭中肉制品的處理未能做到生熟分開等。

  他指出,近些年來我國的食源性疾病有一個很大的趨勢,就是有毒動物植物所造成的問題越來越嚴重。從報告系統的顯示情況來看,我國七成以上食源性疾病死亡病例都是由于有毒動植物所造成的,在世界上也是高居于首位。比如像蘑菇類的真菌,幾乎造成了我國將近80%食源性疾病的死亡病例。

  目前來說,能否在食源性疾病造成健康損害之前就發現其未知風險的存在,這在很大程度上還需要疾病識別以及檢測技術能夠達到足夠高的水平。如今我國已具備病例監測系統并覆蓋到全國各醫療機構,這個新的食源性疾病監測系統與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善,在檢測過程中只要發現一例食源性疾病的病例就會上報,還能通過病例監測發現一些更有價值的病因線索。

  對此,朱江輝博士還表示:“我們的病例監測并非只是靠報告系統和事件系統的發現,也會通過病歷系統的監測報告相同的食品、相同的場所以及時間,并對具體性病例進行識別。用這種方法已識別將近3568起的疑似事件。”通過監測我們發現,由微生物所導致的食源性疾病中副溶血性弧菌居世界第一,沙門氏菌位列第二。而在感染病例方面來說,沙門氏菌的感染比例會高于副溶血性弧菌。朱江輝博士說:“這個趨勢與我們的疾病負擔研究也是基本一致的。雖然我國每年報告幾千例的沙門氏菌食物中毒事件,但估計的疾病負擔只有每十萬分之三百八十二起。這也就意味著我們仍然很多的漏報病例,我們的報告系統還有很多需要改進之處?,F今這個疾病負擔的調查主要是在山東和廣東開展,我們也希望在像北京、吉林等更多的省份開展工作,獲得一些更具代表性的數據”

  最后,朱江輝博士總結道:我國的疾病監測工作還面臨著很多的挑戰,微生物所導致的食源性疾病也是食品安全所面臨的重要問題。我們需要更多來源于公共衛生機構、醫療機構和生產企業等參與到其中,這對我們的食源性疾病的監測工作會有很大的幫助。”

微信關注

相關熱詞搜索:食源性 微生物 疾病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

食安觀察網 ? 2012-2025 健食視界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24400號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2614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區城通街26號院(郵編100043)

值班電話:18500121702

国产美女自卫慰视频福利app|伊人久久大杳蕉综合|久青草国产97香蕉在线视频|国产精品香蕉在线的人|dwoman亚洲老熟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