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見或不見”的地溝油
【食安中國網訊】轉子南方周末特約撰稿人馬肅平“你見,或者不見,它就在那里,不增不減;你吃,或者不吃,它就在那里,不稠不稀。”
這是“見與不見體”盛行網絡時,人們對地溝油的吐槽。不過請注意:地溝油要“咸魚翻身”了。
“本車使用的是含有5%-10%地溝油制的生物柴油。”車身廣告告訴你,至少在上海,地溝油沒到碗里去,而是搖身變成了輔助能源,流進了公交車的“肚子”里。從2013年8月啟動試點至今,共有10條線路的104輛公交車用上了這種新型燃料,累計行駛近400萬公里。
“對于地溝油,上海探索采用閉環管理模式,從餐桌到生物柴油實現封閉監管、綜合利用。”2015年4月10日,上海市食藥監局局長閻祖強做客“2015民生訪談”時,如此總結地溝油循環利用的“上海模式”。
地溝油貌似找到了一條“高大上”的新出路。它能走多遠?“感覺有點撐不住”
“和傳統石化柴油總歸有點區別,感覺車的馬力不夠。”李友照說。他是上海公交123路的駕駛員,從2014年11月起,他的車就用上了地溝油調制的生物柴油。半年過去了,他坦言“用戶體驗”不太好,“車跑不快”。
在上海,受地溝油處置企業的處置工藝所限,地溝油所制的混合柴油質量不夠穩定,距離直接車用還有一定差距,只能按較低的比例摻入石化柴油后使用。目前,104輛公交車中有84輛使用B5生物柴油(5%混配),20輛使用B10生物柴油(10%混配)。
“臺架試驗證明,B5、B10混合燃料對車輛動力性基本沒有影響。”同濟大學汽車學院教授樓狄明認為,駕駛員的感覺是心理作用。盡管生物柴油的熱值比石化柴油低約10%,但其中豐富的氧元素會讓燃燒更加充分,低的這部分熱值完全能靠燃燒過程彌補,“即便摻比提高到10%,影響也很小”。
樓狄明的另一個身份是上海地溝油轉化生物柴油的技術牽頭人。2013年,他所在的同濟大學與上海中器環??萍加邢薰?以下簡稱中器)、上海巴士公交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巴士集團)等6家單位,聯合申請立項,承擔了上海市科委重大科研項目“餐廚廢棄油脂制生物柴油混合燃料在柴油公交車示范應用”課題。
中器是上海市兩家具有餐廚廢棄油脂處置資質的企業之一。地溝油在這里經過加工、調制等程序,被加注進試點線路公交車。中器董事長張學旺最近比較煩,原因很簡單——差錢。
按照課題預算,上??莆蛑衅鲃潛芰?53萬元科研經費。但在中器技術總監楊建斌看來,這筆錢可謂杯水車薪。車用級生物柴油對油品質量要求高,中器的設備必須更新,這一下就花了近400萬,加上每月的油品檢測和運輸費用,經費2014年年底就被花了個精光。楊建斌坦言,“現在生物柴油的行情也不大好,我們感覺有點撐不住。”
巴士集團104輛車的油料成本全部由課題經費埋單。巴士一汽技術部工程師黃文明算了筆賬:為了配合試點工作,巴士一汽新建了兩個分別為35噸和40噸的油庫用來儲存混合柴油,“光這兩個小油庫加上管道和供油設備,就花了幾十萬元。”“虧得上海巴士集團是國營的,換作其他地方的私營公交,會理睬地溝油公交嗎?”黃文明說。一個困擾課題組成員的問題是:一旦沒了經費支持,項目還能推廣開嗎?
·成本,成本,還是成本
地溝油循環利用遭遇“想說愛你不容易”的尷尬,究竟哪里出了問題?一道簡單的算術題或許能揭曉答案:2015年3月,上海地溝油回收價格為每噸2950元,運輸成本每噸50元,加工成本每噸2000元,而終端生物柴油價格卻跌破了5000元。按張學旺的說法,地溝油處理就是樁“高成本、低收益”的買賣。
2013年3月,上海正式實施《上海市餐廚廢棄油脂處理管理辦法》,成為國內首個專門針對餐廚廢棄油脂的地方法規。為防止地溝油回流餐桌,相關部門展開了一系列探索——餐飲服務單位安裝和使用油水分離器被列入許可條件。通過招標評審,政府確定18家企業具有收油資質。為了鼓勵餐飲企業主動交油,原本“誰產生誰付費”的模式變成了“誰回收誰付費”。和國內大多數城市一樣,上海在餐廚廢棄油脂處理上也是政府唱主角,但具體運作方式卻不盡相同。
收集-運輸-處置一條龍,這是餐廚垃圾處理中“蘇州模式”的特色。由政府委托一家回收企業負責。根據《蘇州市餐廚垃圾管理辦法》,餐館必須將廢棄食用油交給回收公司并支付垃圾處理費。但為了提高餐館交油的積極性,垃圾處理費暫免征收?;厥展久炕厥找粐嵗?,政府補貼118元。
“和蘇州模式相比,上海采用第三方回收,由于處置企業和餐館并不是直接接觸,信息不對稱可能導致后者的收購成本上升。”長期從事能源經濟研究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學中國制造業發展研究院副教授張慧明提醒。
上海市食品安全工作聯合會副秘書長鄭樹松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指出,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上海市市容環境衛生行業協會的牽頭下,收運和處置企業每月召開一次定價會,參考國際柴油價格并乘以一定系數,協商制定地溝油回收指導價。價格一旦確定,當月就不再浮動。
2014年下半年,受國際油價下跌影響,收購價一路下跌近千元,與之相伴的是生物柴油產品價格的暴跌。而除了早已用光的課題經費,中器并沒有得到政府的其他補貼。“價格上不去,賣一噸虧一噸。”張學旺頗為無奈。
事實上,即便是在廢棄油處理的典范城市日本京都,“高成本、低收益”的問題同樣存在,但地方政府的高價購買減輕了處置企業的成本壓力。京都高度技術研究所生物質能研究計劃部部長中村一夫提供給南方周末記者的資料顯示,在京都,產業廢棄食用油被有價回收。廢棄食用油處置企業的制造和人工成本約為每升150元,京都市環境局以柴油的市面價收購生物混合柴油,將其提供給交通局加油站。兩者的經費差額和每升32.1日元的柴油交易稅全部由京都市環境部門承擔。
不過,有個問題卻是京都不曾遇到的——地溝油的“中國特色”。地溝油不光是指從地溝里撈出來的油,經過多次煎炸后的“老油”、潲水里回收的油、廢棄的動物內臟煉出的油都屬于地溝油。
張學旺介紹,幾類油中,“老油”成分單一,質量穩定,而其他幾類油的成分五花八門,不同批次的質量差別極大,分類處理等轉化環節的投入都會在無形中推高企業成本。
·賠錢賺吆喝 出路在哪里?
“地溝油加工完全可以生產增塑劑、工業潤滑油等更具附加值的產品,而不是局限在價值較低的生物柴油領域。”江蘇商人張偉明這樣認為。張偉明是國內規模最大的生物柴油生產企業——江蘇悅達卡特新能源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兩年前,公司與常州公交集團合作,在67輛環衛車和公交車上試水生物柴油。
和上海一樣,使用石化柴油,常州公交集團可享受政府對油品的財政補貼。而使用地溝油制成的生物柴油,由于沒有納入政府財政補貼目錄,油費需要公交集團自掏腰包。公交集團顯然不愿做這虧本買賣,雙方合作自然告吹。
向車用油的轉身雖然華麗,卻不是地溝油的唯一出路。張偉明說,由于附加值高、環保特點明顯、銷售渠道成熟,精細化工產品逐漸成為生物柴油企業的主要銷售產品。悅達卡特也通過轉型深加工實現了一定的盈利。
不過像張偉明這樣的業內人士也承認,不管企業如何自謀出路,地溝油的循環利用更需要政府在源頭和末端的政策支持。“三不管”問題,這是地溝油的特殊封號。食藥監、工商、質檢、衛生部門曾經在監管上互相推諉扯皮,被人嘲諷“一幫大蓋帽管不住一桶地溝油”。
但鄭樹松表示,上海對地溝油監管工作的職責已經“理順”——餐廚廢棄油脂的回收、運輸、處理由綠化市容局負責監管,而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負責對產生餐廚廢棄油脂單位的監督管理。“食安辦和綠化市容局每10天就會對地溝油的收運數據進行分析,沒有大起大落的情況。”鄭樹松說,“地溝油已經從2011年前的每天十來噸提高到目前較為穩定的每天約90噸,基本達到了應收盡收的要求。”
按這個數字計算,如果能夠全面推廣,上海1.6萬輛公交車中只需一半使用摻比為10%的生物柴油,地溝油就能完全消化。然而,供公交車使用的地溝油制混合柴油,在上海卻面臨著“名不正言不順”的尷尬。應該按照怎樣的比例調制車用混合柴油?“缺乏與上海模式相匹配的地方行業標準已成為其大規模推廣的掣肘,”楊建斌說。
2007年3月,日本經濟產業省在《品質確保法》中規定,石化柴油中必須強制添加5%以下的生物柴油;為檢測企業是否執行,企業每年必須進行4次燃料品質檢測。京都現約有95輛市政公交和170輛垃圾回收車使用餐廚廢棄油調制的生物柴油。
目前,上海市質監局、經信委正在指導相關單位制定符合現行國家標準要求的車用級生物柴油標準體系。課題組成員將《餐廚廢棄油脂制生物柴油調和燃料(B5)(B10)》這兩部標準稱為“生物柴油產業聯盟標準”,他們期待標準“可復制、可推廣”。
·全民總動員
在樓狄明看來,地溝油公交不僅能降低“舌尖之上”的食品安全風險,也能減輕“穹頂之下”的大氣污染。實戰數據顯示:地溝油公交的一氧化碳和顆粒物排放量比普通公交低,油耗也僅比純石化柴油高約1%。
不過,樓狄明眼中的寶貝在上海還遠非家喻戶曉,地溝油的循環利用要想得到更大程度的普及推廣,公眾的知曉和參與很重要。“京都的廢棄食用油燃料化是以京都會議為契機開展的。”據中村一夫介紹,1997年8月,京都開始試點家庭餐廚廢油回收。近二十年來,餐廚廢油的循環利用已經潛移默化成一種人人參與實踐的生活方式。
京都大學的中國留學生安洋發現,烹制完油炸食品天婦羅后,當地居民會用凝固劑將廢油凝固成塊,丟入可燃性垃圾袋,這些廢油最終會被用于焚燒發電。曾在京都訪學的復旦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杜儀方則對日本家庭廢油回收的布點密度印象深刻,“出門步行三五分鐘就有回收點”。政府每個月或每周都有固定的日期安排收油,家庭婦女通常在前一天煎炸天羅婦,然后將廢油殘渣過濾、冷卻,裝入自備的裝油容器,送到回收點。收油方會給交油的居民送幾個專用垃圾袋作為獎勵。
如今,上海在地溝油循環利用的普及宣傳上也動起了腦筋。巴士集團在試點線路的車身位置貼上了醒目的宣傳廣告,10條試點線路大多經過人口密集的居民小區或外灘、人民廣場等大客流景點。

相關熱詞搜索:地溝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 (2014-08-18)成都建系統地溝油回收機制
- (2014-09-05)臺灣200噸地溝油流入市面吃下肚
- (2014-09-05)又見一年“地溝油”
- (2014-09-05)臺灣地溝油危機 江宜樺下令徹查餿水油
- (2014-09-05)臺灣地溝油 頂新強冠兩大食品企業涉案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