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需要“三把關”
民以食為天,維護食品安全是關鍵。維護食品安全,提升食品綠色通道,需要把好“三道關”,即:把好食品加工“來源關”,把好食品“監督關”,把好黑色食品“媒體曝光關”。
如五谷類食品加工,霉變的糧食禁子入廠,因為玉米、谷類已經發酵的黃曲霉,那是人體致癌物,不僅對人體有害,對牲畜、禽類危害亦極大;又如水果類干果時噴灑色素的禁止出售,因為有個別農戶借科學幌子,蓄意噴灑果類變色素,結果殘留毒物,造成對人體間接或慢性侵害。還有肉類加工來源不明的禁止采購,因為監督部門對飼養者禽畜管理不嚴格,飼養者為減經濟損失,即行宰殺有疫情的冷凍,并異地出售等等。更有甚者如瘦肉精的、生長激素的使用,更對人體造成侵害,促使人體過早成熟,或體態異樣變形等。國家政府部門要對各類食品生產源進行身份登記,竭力推行良法善策來約束指導生產者的個體行為,做到杜絕來源無公害,持續加工有能源。
食品加工牽涉到加工場地,質檢保障,以及道德素養,以及規范操作性。食品采購引料員要要有崇高的道德素養和法律意識,要把好這一關;政府部門要有良法善策,應理清引料源,對食品儲存者要有詳細知悉權,也要不定期的進行暗訪、突查、督察。一旦發現食品加工場所有問題,即行法制法規教育并當場懲治,遏制食品不安全源。
多維監督是有效遏制偽劣食品的有效途徑。政府部門不僅要在食品加工場地和生產場地進行明察暗訪,還要對上架食品進行不定期科學檢測,及時公布放心商品及品牌,讓廣大消費者有知悉權。廣大消費者要學會判斷商品安全系數,如有疑問的物象發生,要及時聯系有關專家及質監部門,進行檢測,適時排除質量隱患。生產部門也應寫好質檢報告,履行監督程序,確保生產源有序安全和諧發展,杜絕“食品安全漏洞”發生。
新聞媒體、互聯網要積極做好食品綠色通道公示,并對黑色垃圾食品進行“黑名單”曝光。一旦被查獲一件黑色食品,則該企業被列入黑名單,并行制約。這樣,以點代面,一點揚面,以點制面,給一個企業帶來的是割除般的“短時劇痛”,也許某企業會從此偃旗息鼓。這無不給人一個警醒,誠信是企業的生命線,食品安全是一個企業延續生命力的杠桿支點。本色食品是公民喜愛的,綠色食品是大家追求的,安全食品是消費者的理念。只有大家崇尚道德,遵紀守法,自律自治,守住道德底線,食品安全才能成為“免檢產品”。

相關熱詞搜索:食品安全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 (2014-06-16)家樂福與您一起努力建設食品安全誠信
- (2014-06-16)以誠信保障安全 中國食品安全誠信宣言大會在京召開
- (2014-06-16)張志剛:提高誠信自律,共為食品安全獻計獻策
- (2014-06-17)食品安全治理:挖根去皮方得實質效果
- (2014-06-17)搞好食品安全農產品生產是關鍵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