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經濟生活中的“霧霾”

2015-02-05 16:17:11 來源: 中國商界

評論0  我來說兩句
  繼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及2013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之后, 食品安全問題再次在2014年全國兩會中成為政府工作的焦點。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建立從生產加工到流通消費的全程監管機制、社會共治制度和可追溯體系。嚴守法規和標準,用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堅決治理餐桌上的污染,切實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科技部副部長張來武表示:“食品安全問題可以理解成是經濟生活中的‘霧霾’。驅散這個霧霾,中國必須通過創新驅動模式來設計,建立一個從田間到餐桌的一、二、三產業結合品牌發展方式以及相應的無縫監管體系,徹底、系統地解決”。

  完善法律作保障

  “修訂后的《食品安全法》今年上半年有望出臺。今后,法律將更加強調地方政府責任、企業主體責任、社會共治,以及監管部門的統一性、集中性和協調性,亮點很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食品安全監管一司副司長陳傳意說。

  “沒有法就談不上安全。這幾年,國家在食品安全立法工作上下了很大功夫,成效較為顯著。”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副巡視員高伏表示。

  “食品行業的發展,必須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不能亂來。”全國政協委員、北京一輕食品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李奇說,有些無良企業鉆法律空子,被侵權的企業雖要維護自身權益,但時間成本、資金成本很高。在很多情況下,是得不償失。這在一定程度上放縱了不法企業的侵權行為。所以,必須加大對侵權行為的懲治,以“最嚴厲的處罰”讓其不敢侵權。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佳惠百貨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小紅認為,“農產品冷鏈物流是連接消費市場,保證農產品品質和質量安全,‘從田間到餐桌’農產品供應鏈系統的重要環節,但現在對它的重視還遠遠不夠!”

  李小紅說,《食品安全法》作為我國食品安全法律的核心體系,沒有對食品冷鏈物流環節安全予以明確規定。此外,規范冷鏈物流各環節市場主體行為的法律法規體系尚未建立,冷鏈物流各環節的設施、溫度控制和操作規范等方面缺乏統一標準,食品在整個物流鏈條中的安全管理存有法律監管盲區。

  她建議對農產品冷鏈物流的食品安全工作開展全面的立法監管,要有高效的組織機構對冷鏈物流行業實行集中統一管理,并把農產品冷鏈物流列入城市基礎性和公益性設施范疇,予以扶植發展。

  修訂《食品安全法》,應重視流通環節的先導作用,建立包括地方、工商、農業、畜牧、質檢、藥檢等部門的聯動。當前法律關于冷鏈物流方面的內容涉及不多,建議此次修訂能將冷鏈管理也寫進去。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兩會”上,國家食藥監總局局長張勇在列席廣東團的全體會議時透露,《食品安全法》正在修改。經過大半年的努力,草案可以很快提交國務院討論,之后將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這次修訂,加大了懲罰力度,贏得了相關部門的一致認可。包括去年兩高專門做的司法解釋,也都運用到了草案中。涉及食品藥品安全的犯罪行為,雖然現在還沒有死刑判例,但是已有死緩判例。

  追根溯源抓關鍵

  “在食品安全問題上,抓源頭很關鍵。當前食品安全出問題,一部分是在加工環節,或一部分是在流通環節,但任何先進的工藝和設備,在原材料上如果不安全,是無法保證其安全的。”全國人大代表、鴻源農業開發集團董事長孫斌說。

  陳傳意表示,國家食藥監管總局已有今年建立產品可追溯制度的計劃。讓所有企業都建立產品可追溯,確保一旦發生了食品安全問題,能找得到“主”。這一制度是將《食品安全法》的主體要求進行具體化,使其更具可操作性。“我們計劃首先在嬰幼兒配方乳粉、乳制品、肉制品、白酒行業來推行,之后再逐步推開。”陳傳意說。

  對此,全國人大代表、保齡寶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宗利建議,要以問題解決方案提升食品安全水平,以及以大眾食品功能化構建全民大健康格局。

  劉宗利代表在今年“兩會”上提交的《關于以問題解決方案提升食品安全水平的建議》中指出,在談食色變、食品安全問題成為全社會問題的背景下,為切實實現“從農田到餐桌,從牧場到口中”的全產業鏈營養與安全提升,他建議政府要加強農產品安全監測和可追溯性管理,特別是要打造健康奶粉產業鏈,加快推廣新型飼料添加劑,加大食品配料監管力度。

  “產品追溯形式應多樣化,最好能做到二維碼追溯。”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大興區龐各莊西甜瓜產銷合作社社長馮樂平認為,追溯體系應在實施過程中完善。

  全國城市農貿中心聯合會會長、中國食品安全30人論壇專家馬增俊認為,構建追溯體系,要著重抓兩項:一是人,二是渠道。無論二維碼,還是射頻技術,都屬于企業行為,所要達到的目標是找到責任人,落實各個環節的責任。

  各類企業須規范

  “食品安全是一個系統工程,除了加大科技投入和抓源頭外,管好流通領域也很關鍵。”全國人大代表、今麥郎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范現國說,現在一些中小市場上,一些過期產品被重新印上新的生產日期的事時有發生,表明對流通領域的監管需要加強力度。

  針對我國食品安全領域負面事件頻發的現狀,全國政協委員劉紅宇建議,建立行業食品安全基金和神秘顧客制度非常有必要。

  在當前食品安全問題短時間內難以根治的前提下,如何通過合適的制度設計,既能降低食品生產者、銷售者生產銷售不合格食品的動機,又能保障受害者獲得及時足額的救濟補償,并調動利益相關人的積極性加以監督制衡?劉紅宇認為,設立行業食品安全基金是個好方向,它類似于行業的食品安全保險,可以協調食品安全問題中生產者、消費者和監督者的關系,形成互相補充、共同協作的局面。

  在今年遞交的提案中,劉紅宇提出建立神秘顧客制度,用以提前預防食品安全問題的出現。她認為,當前,食品安全監督部門的執法人員,無論是時間還是精力,都無法滿足現實監管需求,基于此,政府可以考慮不公開聘請食品行業內的從業者,向他們收集關于食品企業生產、加工食品的具體情況和內幕信息。一旦這些食品安全專員提供了有價值的線索或者證據,政府就應當利用財政資金或者前述食品安全基金予以充分獎勵。

  據了解,神秘顧客制度源于一批國際跨國公司的服務標準化嘗試,如肯德基、諾基亞、飛利浦等,其作為一種職業在歐美國家已風行數十年,甚至成立了世界性的行業協會。

  另外,食品伙伴網總經理李遠釗表示,應提高食品企業準入門檻,切實強化企業的主體責任,使企業向規?;较虬l展。目前食品安全事件中,雖熱點往往發生在大企業,但絕大部分卻不是大企業,往往發生在農村食品安全、小作坊以及學校周邊的監管上。

  “目前我國食品產業大、分布太散,企業規?;?、標準化、規范化生產的空間和改善潛力都還很大。”高伏提出,小企業可以走專、精、特、新的道路,做出自己特色,做產業鏈的銜接;大企業應更多地做示范和引導,代表產業發展潮流,以及代表科技、質量、創新和社會責任,在這些方面作出自己貢獻。

  社會監管責任大

  保障“舌尖上的安全”關系重大,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離不開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食品安全的基礎是公共科普。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秘書長邵薇認為,我國仍需加大公共科普的力度,把科學的問題說得讓人聽得懂,并利用好多種傳播手段。

  對于培養食育的建議,邵薇介紹說,國外在進行全民食育遵循的兩個概念,一個是教你怎么吃,第二個是教你培育感恩之心,這一做法值得借鑒。

  談到食品安全,全國人大代表、鄭州市思念食品公司董事長李偉認為,食品安全是被生產出來的,更是被監管出來的,監管部門應該把目光放在農村這個“被遺忘的角落”。

  “過年回農村老家的時候,看到了農村市場的一些食品問題,非常擔憂。”李偉說,在農村的集市上,一些小糖煙酒店甚至超市販賣低質、過期、山寨食品,“娃恰恰”、“康帥傅”、“恩念”產品在農村市場大行其道。

  李偉建議,各地食品安全監管部門除了在節日進行突擊檢查外,更應該使監管常態化,“以食品安全電子化監管系統為抓手,讓消費者可以查詢到食品的生產、流通信息。”

  媒體也需加強研判。范現國認為,食品安全報道事件應該分級,由權威機構來發布,因為食品安全涉及專業問題,決不能為吸引眼球就胡亂說致癌、有毒等不負責任的言論。相關報道要講科學、把握好度,這是媒體應該承擔的責任。

微信關注

相關熱詞搜索:經濟生活 食品安全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

食安觀察網 ? 2012-2025 健食視界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24400號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2614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區城通街26號院(郵編100043)

值班電話:18500121702

国产美女自卫慰视频福利app|伊人久久大杳蕉综合|久青草国产97香蕉在线视频|国产精品香蕉在线的人|dwoman亚洲老熟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