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燒餅”提醒我們注意角落里的食品安全
不過是在路邊攤吃了幾個燒餅,結果就進了醫院重癥監護室,這無疑是件讓人后怕的事情。這件事給我們最大的警醒,是如何重新審視與關注這些經營各種食品的小商小販、流動攤點的食品安全問題。
以在燒餅中使用各種食品添加劑為例,很多家庭作坊式的食品生產和銷售者,在食品生產過程中應該添加多少,何時添加,多大的比例是安全的,幾乎全憑多年來的經驗。更有甚者,對于某種食品添加劑,多添加一些或少添加一些,最終會對食品的口感、風味帶來很大的影響,一些個體商家甚至把其作為“祖傳秘方”秘不示人。實際上,這種食品生產過程中的無標準可依,以及各類信息的不透明,正是滋生各種食品安全問題的土壤。
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就必須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其一,不管是正規的食品企業,還是家庭作坊式的食品生產者,都應該對食品安全管理高標準,嚴要求,尤其是個體商家,不能因為自身的“小”就忽視了食品安全,一旦發生食品安全事故,是不會因為規模小就減輕法律懲處的;其二,作為家庭作坊式食品生產經營者,應該積極向標準化生產轉型,而不是一味地依賴經驗和祖傳,以此減少食品生產過程中的各種不確定性,減少發生食品安全問題的概率;其三,作為政府職能部門,也不能因為小商小販、流動攤點的流動性和分散性就降低甚至是放棄監管責任,即便不能做到逢攤必檢,但也應該通過日常抽檢制度等營造監管氛圍,加強市場震懾力度。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 (2014-06-16)家樂福與您一起努力建設食品安全誠信
- (2014-06-16)以誠信保障安全 中國食品安全誠信宣言大會在京召開
- (2014-06-16)張志剛:提高誠信自律,共為食品安全獻計獻策
- (2014-06-17)食品安全治理:挖根去皮方得實質效果
- (2014-06-17)搞好食品安全農產品生產是關鍵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