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里的襪子是食品安全的“報警器”
民以食為天,食品是人類生存之本。但是近幾年,食品安全問題卻是消費者廣為熱議的話題。從三聚氰胺到蘇丹紅鴨蛋,從地溝油到“上海福禧事件”,無不暴露出食品安全的突出問題。而今一個小小的雞蛋里,居然吃出了惡心至極的襪子,真讓人更加擔心食品的安全。這一雙雞蛋里的襪子,也再次拉響了食品安全的警報。
事件發生后,受害者小郭,只是要求廠家上門道歉。而黑心廠家,卻感覺任何事情都可以用錢來解決,而且還說出食品安全出問題很正常等蠻不講理的話。筆者認為,廠家認為錢是萬能的,他自己已經鉆到了錢眼里。為了追求產品利益最大化,只管往市場上銷售商品,而不嚴把產品的質量關,事發后若無其事,態度惡劣,真是千人所指也難解心頭之氣。像這樣的企業就應該關門整頓。
俗話說“病從口入”。如果食品不衛生、隨意加入添加劑等,很容易導致身體出現不適,甚至發生食物中毒,造成人員死亡的情況。有點調侃說,“中國人的身體是最好的,天天吃垃圾食品,隨隨便便都能活到古稀之年。”其實國人哪有那么好的身體啊,再好的身體都經不起問題食品的折騰。我們經常講,要讓國人有幸福感、安全感。筆者認為,當前只要整治好食品安全問題就是給消費者最大的安全感。
我國早在1995年就頒布和實施了《食品安全法》,后又經歷了2009年,2013年兩次修訂和完善??芍^法律層面的監督和保障性是非常強的。但是有的企業還是心存僥幸心理、頂風違法。這說明相關法律的執行力度和懲處力度還存在薄弱環節,因此才有像徐州天源食品廠這樣的企業,把食品安全問題不當回事,《食品安全法》對食品生產企業的威懾力還不夠。
雞蛋里的襪子再次為食品安全拉響了警報。筆者認為,相關食品安全監管部門應該繼續肩負起食品生產、銷售的監管職責,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對違規違法生產和銷售問題食品的企業必須要用重典懲處,罰款只能治標。對問題突出的企業就應該關門整頓、追究刑事責任,對問題特別突出的要敢于取消相關法人開辦企業的權限。從而在食品生產企業內牽上法律的“高壓線”,讓人不敢觸碰,這也正是依法治國的應有之義。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 (2014-06-16)家樂福與您一起努力建設食品安全誠信
- (2014-06-16)以誠信保障安全 中國食品安全誠信宣言大會在京召開
- (2014-06-16)張志剛:提高誠信自律,共為食品安全獻計獻策
- (2014-06-17)食品安全治理:挖根去皮方得實質效果
- (2014-06-17)搞好食品安全農產品生產是關鍵
參與評論